人生教練 智傑
⟪極簡佛學⟫ 彩蛋3 排他即死亡 包容即生命 佛教超極簡史(中)
2024 Sep 02 ⟪極簡佛學⟫
◼︎關鍵的論點:佛陀神化的開始
在大眾部的陣營裡,分裂出了一支影響力驚人的“說出世部”。這一派提出了一個很驚人的命題,那就是佛陀在出生之前就已經是一種很特殊的、超越於經驗世界之上的存在了。
簡單講,佛陀在出生之前就已經存在,並且像神一樣存在著;而在佛陀降生於我們這個世界之後,他的身體也不是普通的血肉之軀,而是像神的身體一樣非凡。
這種新理論完美解釋了“大天五事”留下的難題:佛陀之所以只有吃喝而沒有拉撒,是因為他雖然連吃喝也不需要,但為了隨俗才做出吃喝的樣子,他那神一樣的身體當然不會產生屎尿這樣的髒東西。
出於同樣的理由,佛陀也不會洗臉、洗澡,甚至從不洗腳,因為他的身體沾染不上任何一粒灰塵。
在把佛陀神化的道路上,"說出世部"跨出了巨大的一步,為後來大乘佛教裡的佛陀形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今天普通人心目中的佛,是由大乘佛教渲染來的;大乘佛教的渲染,是從說出世部變化來的;而說出世部描繪的佛陀形象,是對“大天五事”羅漢夢遺問題的一種回應。
這是由人轉變成神的關鍵。
在統一全印度、獨尊佛教的阿育王去世之後,佛教因為失去了王權的加持,從原來的印度國教地位一落千丈。
但佛教傳入了中國和東南亞。傳入中國的佛教,既有大乘,也有小乘,但大乘佔了明顯的上風,而傳入東南亞的佛教以小乘為主,這種局面一直延續到今天。
◼︎大乘小乘佛教之爭
進入公元一、二世紀之後,大乘佛教終於出現了。
大乘佛教的特點是“大”,一切都大:目標大,格局大,供養大,犧牲大,就連經書的規模都特別大。“
”大乘”是他們的自稱,意思是”大車“,之所以提出這個名目,是要把傳統佛教不分派別通通打包,再貼上一個“小乘”的標籤,表示我們和他們不一樣,我們比他們大。
“小乘”的意思是小車、破車。佛法就像一輛車子,把人從此岸世界送到彼岸世界。既然肩負著運載功能,腳踏車和高鐵的效率肯定是不一樣的。
小乘佛教好比自行車,大乘佛教好比高鐵。
當然,小乘佛教絕不接受這種標籤。他們說:「佛陀已經涅槃了幾百年,佛教也傳承了幾百年,從哪裡冒出來那麼多新的佛經和新的觀點呢?這一切來得也太突然了,無根無據,一定是假冒的。」
大乘陣營解釋:
“我們這些佛經當然都是真經,都是佛陀當初親口說的,但之所以幾百年間從沒有在人間現身,是因為人間缺乏夠資格的老師和夠聰明的學生。”
這幾百年間,這些真經一直被收藏起來在一些人類走不到的地方。直到人間出現了傳法的好苗子,真經才紛紛湧現。”
小乘陣營反駁:
「佛經和戒律都是從第一結集來的,那時候五百羅漢在王捨城集會,由大迦葉主持,阿難背誦佛陀的教導,優波離背誦戒律,大家共同審定。誰聽說過有龍宮什麼事呢?」
大乘陣營解釋:
“當年第一結集的時候,由大迦葉主持,審定出來的是小乘經典,這件事是確定無誤的。但你們不知道的是,在大迦葉主持結集小乘經典的時候,文殊菩薩、彌勒菩薩等等大菩薩都聚集在鐵圍山,讓阿難背誦大乘經典,大家審定通過,史稱‘鐵圍山大乘結集’。”
小乘佛教真是不知道該怎麼說,從此只能和大乘分道揚鑣。其實大乘佛教的理論並不是無中生有,而是從大眾部發展出來的,所以大眾部的一些部派會被大乘佛教奉為先驅。
◼︎佛教在印度的衰敗
大乘和小乘,只是一種很粗略的劃分方式,它們各自在內部又分化出許多教派,彼此之間的理論分歧,比大乘和小乘之間的分歧更大。
大乘佛教推崇的修行方式是“菩薩行”,就是比著菩薩的標準來修煉,菩薩的標準比小乘佛教的羅漢標準更高。
羅漢會不會夢遺,這是“大天五事”當中最有爭議性的一個問題,導致了上座部和大眾部的分裂。
大眾部認為羅漢也會夢遺,這就意味著一個人即便修成羅漢,也不能完全擺脫本性當中的弱點,所以在羅漢之上一定還存在更高的修為階段。
而上座部認為羅漢是一種很高的修為狀態,佛陀的修為也不過如此了,人只要修成羅漢,就擺脫了本性當中的各種弱點,不會再受到色慾的干擾,在女色的引誘面前全然不會動心,也不可能再從羅漢退回凡人。
於是,在對更高修為階段的追求裡,大乘佛教把菩薩置於羅漢之上,又把佛置於菩薩之上,認為一個人僅僅修成羅漢還遠遠不夠,還要發大慈大悲之心,向著菩薩道勇猛精進。
所以我們會在大乘佛經看到佛陀的形象被高度神化了,佛從釋迦牟尼一個人變成了諸天諸佛,並且佛和菩薩神通廣大,法力無邊,最大限度上和凡人拉開了距離。
同樣,大乘佛教也在最大限度上和小乘佛教拉開距離。
隨著大乘佛教的發展,教義和婆羅門教越來越像相似了,除了神佛的名稱,普通信徒簡直看不出兩者的分別。於是佛教在印度漸漸邊緣化,再也沒能翻身。
今天印度的主流宗教印度教,其實就是改頭換面之後的婆羅門教,它不但擊敗了本土崛起的佛教,還先後擊敗了外來的伊斯蘭教和基督教。
印度教並沒有用敵視的態度翦除佛教,它在自家的諸神譜系裡,給佛陀留了一個位置,說他是毗濕奴神的十大化身之一,把人們引入歧途,但畢竟邪不勝正,人們終於還是會看破他的把戲回歸正道的。
在大眾部的陣營裡,分裂出了一支影響力驚人的“說出世部”。這一派提出了一個很驚人的命題,那就是佛陀在出生之前就已經是一種很特殊的、超越於經驗世界之上的存在了。
簡單講,佛陀在出生之前就已經存在,並且像神一樣存在著;而在佛陀降生於我們這個世界之後,他的身體也不是普通的血肉之軀,而是像神的身體一樣非凡。
這種新理論完美解釋了“大天五事”留下的難題:佛陀之所以只有吃喝而沒有拉撒,是因為他雖然連吃喝也不需要,但為了隨俗才做出吃喝的樣子,他那神一樣的身體當然不會產生屎尿這樣的髒東西。
出於同樣的理由,佛陀也不會洗臉、洗澡,甚至從不洗腳,因為他的身體沾染不上任何一粒灰塵。
在把佛陀神化的道路上,"說出世部"跨出了巨大的一步,為後來大乘佛教裡的佛陀形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今天普通人心目中的佛,是由大乘佛教渲染來的;大乘佛教的渲染,是從說出世部變化來的;而說出世部描繪的佛陀形象,是對“大天五事”羅漢夢遺問題的一種回應。
這是由人轉變成神的關鍵。
在統一全印度、獨尊佛教的阿育王去世之後,佛教因為失去了王權的加持,從原來的印度國教地位一落千丈。
但佛教傳入了中國和東南亞。傳入中國的佛教,既有大乘,也有小乘,但大乘佔了明顯的上風,而傳入東南亞的佛教以小乘為主,這種局面一直延續到今天。
◼︎大乘小乘佛教之爭
進入公元一、二世紀之後,大乘佛教終於出現了。
大乘佛教的特點是“大”,一切都大:目標大,格局大,供養大,犧牲大,就連經書的規模都特別大。“
”大乘”是他們的自稱,意思是”大車“,之所以提出這個名目,是要把傳統佛教不分派別通通打包,再貼上一個“小乘”的標籤,表示我們和他們不一樣,我們比他們大。
“小乘”的意思是小車、破車。佛法就像一輛車子,把人從此岸世界送到彼岸世界。既然肩負著運載功能,腳踏車和高鐵的效率肯定是不一樣的。
小乘佛教好比自行車,大乘佛教好比高鐵。
當然,小乘佛教絕不接受這種標籤。他們說:「佛陀已經涅槃了幾百年,佛教也傳承了幾百年,從哪裡冒出來那麼多新的佛經和新的觀點呢?這一切來得也太突然了,無根無據,一定是假冒的。」
大乘陣營解釋:
“我們這些佛經當然都是真經,都是佛陀當初親口說的,但之所以幾百年間從沒有在人間現身,是因為人間缺乏夠資格的老師和夠聰明的學生。”
這幾百年間,這些真經一直被收藏起來在一些人類走不到的地方。直到人間出現了傳法的好苗子,真經才紛紛湧現。”
小乘陣營反駁:
「佛經和戒律都是從第一結集來的,那時候五百羅漢在王捨城集會,由大迦葉主持,阿難背誦佛陀的教導,優波離背誦戒律,大家共同審定。誰聽說過有龍宮什麼事呢?」
大乘陣營解釋:
“當年第一結集的時候,由大迦葉主持,審定出來的是小乘經典,這件事是確定無誤的。但你們不知道的是,在大迦葉主持結集小乘經典的時候,文殊菩薩、彌勒菩薩等等大菩薩都聚集在鐵圍山,讓阿難背誦大乘經典,大家審定通過,史稱‘鐵圍山大乘結集’。”
小乘佛教真是不知道該怎麼說,從此只能和大乘分道揚鑣。其實大乘佛教的理論並不是無中生有,而是從大眾部發展出來的,所以大眾部的一些部派會被大乘佛教奉為先驅。
◼︎佛教在印度的衰敗
大乘和小乘,只是一種很粗略的劃分方式,它們各自在內部又分化出許多教派,彼此之間的理論分歧,比大乘和小乘之間的分歧更大。
大乘佛教推崇的修行方式是“菩薩行”,就是比著菩薩的標準來修煉,菩薩的標準比小乘佛教的羅漢標準更高。
羅漢會不會夢遺,這是“大天五事”當中最有爭議性的一個問題,導致了上座部和大眾部的分裂。
大眾部認為羅漢也會夢遺,這就意味著一個人即便修成羅漢,也不能完全擺脫本性當中的弱點,所以在羅漢之上一定還存在更高的修為階段。
而上座部認為羅漢是一種很高的修為狀態,佛陀的修為也不過如此了,人只要修成羅漢,就擺脫了本性當中的各種弱點,不會再受到色慾的干擾,在女色的引誘面前全然不會動心,也不可能再從羅漢退回凡人。
於是,在對更高修為階段的追求裡,大乘佛教把菩薩置於羅漢之上,又把佛置於菩薩之上,認為一個人僅僅修成羅漢還遠遠不夠,還要發大慈大悲之心,向著菩薩道勇猛精進。
所以我們會在大乘佛經看到佛陀的形象被高度神化了,佛從釋迦牟尼一個人變成了諸天諸佛,並且佛和菩薩神通廣大,法力無邊,最大限度上和凡人拉開了距離。
同樣,大乘佛教也在最大限度上和小乘佛教拉開距離。
隨著大乘佛教的發展,教義和婆羅門教越來越像相似了,除了神佛的名稱,普通信徒簡直看不出兩者的分別。於是佛教在印度漸漸邊緣化,再也沒能翻身。
今天印度的主流宗教印度教,其實就是改頭換面之後的婆羅門教,它不但擊敗了本土崛起的佛教,還先後擊敗了外來的伊斯蘭教和基督教。
印度教並沒有用敵視的態度翦除佛教,它在自家的諸神譜系裡,給佛陀留了一個位置,說他是毗濕奴神的十大化身之一,把人們引入歧途,但畢竟邪不勝正,人們終於還是會看破他的把戲回歸正道的。
0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