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人之所以失敗,並不是因為沒有能力成功,而是因為不願意去做獲得成功必須要做到的事。這意思是說他們不願意約束自我,所以"自我管理"才會成為成就的基石。
不論是在任何領域,願意去做能帶來成就的行動,才能進入成功的大門
自我管理是所有成功人士的根本特質,讓他們在不想做時也會去做,讓他們得以把時間精力聚焦在當下必須做的事情上;這會帶來力量,讓他們願意放棄一些愉悅,日後換取全新渴望的成果
#摘自某書中內容
這篇接續上一篇的內容,了凡先生碰上了雲谷禪師,對話是一個很好的示範:如何逐步瓦解動搖別人的想法,進而說服對方。
品學兼優、五育均得的孩子當然是好,但如果不能,那麼就需要大人的支持,讓孩子從不同的學習去獲得成就感
長期的負面思考,甚至還會讓大腦的海馬迴萎縮(推理和記憶的區域),也會損害免疫系統。 雖然把生病的原因,都歸咎於負面情緒,這樣的說法過於單一,但假設我們保持正面的態度,就能預防感冒,那你會選擇那一個?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問題在於,要怎麼常保持正面態度?
佛陀出生於王室,錦衣玉食、富貴榮華,直到29那年外出巡遊時,看到許多老人、病人、死者和修行者,於是他便產生了一個疑問:人生到這世上怎麼那麼多痛苦?要怎麼樣才能離苦得樂?
佛陀認為萬事萬物皆在因果律的束縛,沒有無因之果,也沒有無果之因,因果律的束縛力就是業力 因=業,果=報,也可以叫果報、報應;因果就是業報
成功學最喜歡講的,就是「心態」,比如:“狀態才是決定你是否卓越的關鍵“ 。 綜合上一講提到,我自己的三個真實故事,再配合這講提到的內容,不知道是否有啟發你一些想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