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winlife365.com
0
  • 會員登入
  • 關於我們
  • 服務介紹
  • 創作與記錄
    回主選單
    • 文章閱讀
  • 課程活動
    回主選單
    • 活動報名
    • 線上課程
  • 教練諮詢服務
    回主選單
    • 什麼是教練(Coaching)
    • 預約流程 / Q&A
    • 預約教練諮詢
  • 聯絡我們
  • Join us
  • Login
  • 0
    winwinlife365.com
  • 關於我們
  • 服務介紹
  • 創作與記錄
    文章閱讀
  • 課程活動
    活動報名 線上課程
  • 教練諮詢服務
    什麼是教練(Coaching) 預約流程 / Q&A 預約教練諮詢
  • 聯絡我們
部落格
  • 文章總覽
  • 分類
  • 學習分享 (62)
    • 讀書心得 (33)
    • 歷史故事 (1)
    • 詞語由來 (2)
    • ⟪極簡佛學⟫ (24)
    • 科普知識 (1)
  • 深度連結溝通 (154)
    • NLP教練 (44)
    • 覺察與啟發 (68)
    • 溝通心法 (33)
    • 了解情緒編碼 (4)
  • 個人成長 (11)
    • 專注力 (3)
    • 時間管理 (2)
  • 關係修練所 (132)
    • 親子對話 (40)
    • 父母成長 (45)
    • 女力覺醒 (2)
    • 家庭教育 (33)
    • 夫妻關係 (2)
  • 課程紀錄 (11)
    • 活動記錄 (8)
  • 台南有故事 (5)
親子、情緒、自我覺察 關係 溝通 成長 改變 教練 Coaching 情緒 霸凌 親子 父母成長 歷史故事 #溝通 #成長 #改變 #情緒 #界線 #對話 #專注力 專注力 注意力 人生定位 商業週刊 商周出版 讀書心得
  1. 首頁
  2. 文章閱讀
  3. ⟪極簡佛學⟫12 想成功,不是閉關修煉,而是深入其中

人生教練 智傑

⟪極簡佛學⟫12 想成功,不是閉關修煉,而是深入其中

2024 Jun 24 ⟪極簡佛學⟫
“禪”宗的禪字,右邊“單”是兩個“口”。但我們會看到,從古至今,很多牌匾上的“禪”字,都把兩個“口”換成了像簡體字的兩個點“禅”,這是為什麼呢?

答案是:坐禪需要全神貫注,不能說話,嘴一定要閉緊,所以“禪”字上邊張開的“口”必須抿起來。還有一種閉口禪,修行者無論有沒有坐禪,都不能說話。

禪宗初祖達摩,就是一個閉口坐禪的高手。



⬛ 達摩祖師

達摩是南印度人,渡海來到中國時,正值南北朝的亂世。他在南方的梁朝會見了崇信佛教的梁武帝,話不投機之下渡江北上。

傳說他在渡江時找不到船,就折了一支蘆葦,踏著它過了長江,這就是著名的“一葦渡江”的故事。到了江北之後,達摩就停留在當時屬於北魏境內的嵩山少林寺,所以少林寺被稱為禪宗祖庭。

達摩的修行方法以「壁觀」為核心,壁觀就是對著一面牆打坐,「面壁思過」的「面壁」就是這麼來的。這就是傳統瑜伽的禪定功夫,據說達摩一坐就是十年不起,把影子都印在牆壁裡了。

接下來又分為理入和行入。

理入:從理論角度,通過對佛法的理解來幫助坐禪,體悟真如佛性,解脫成佛

行入:從實踐角度,分成四項

1.報怨行,要人做到“逢苦不憂”。一般人遇到苦難或者煩惱,難免會有憂慮,而達摩會告訴你:人生來就是苦海,你過去造了業,現在就要遭受報應,這是躲不開的。坦然承受報應就相當於對過去的行為負責,一個負責的人不應該有任何抱怨。

2.隨緣行,和報怨行差不多。人生的苦樂得失都是因緣聚合,買彩票中了大獎不值得高興,吃豆腐崩了牙齒也並不需要煩惱。

3.無所求行,教人無欲無求。達摩認為人之所以在輪回裡承受無盡之苦,都是欲望的原因。只有斷絕了欲望,才有望獲得解脫。

4.稱法行,隨時隨地都要遵循佛法的要求,以實踐與義理相契合。



⬛ 本來應該叫楞伽宗

達摩當年帶來了一部經書,四卷本的《楞伽經》。楞伽是一座山的名字,佛陀在楞伽山說法,於是就有了《楞伽經》。達摩直接告訴大家:別的佛經都不用念,只念這部《楞伽經》就夠了。

從達摩以來,一代代弟子都把《楞伽經》奉為圭臬,所以其實這一派並不叫禪宗,而叫楞伽宗。楞伽宗傳到五祖弘忍,他讓楞伽宗變了一點樣子,開始轉向禪宗。

楞伽系統里的曇倫大師有八字綱要:「不立正邪,本性清淨」,如果沒有正邪之分,沒有所謂你我,本性就清淨了。

比如,你知道了黃仁勳的資產之多,被稱作“兆元男”;或是看到新聞事件說,某些醫生詐領健保費,錢多到沒地方放。

黃仁勳你可能覺得他很努力,賺得比你多就算了,可是那些壞醫生,也依然賺到手軟。反觀自己,連下個月的錢都不知道在哪裡,於是讓你心中感覺到很不滿。

而你之所以會不滿,就是因為你有了分別心,有了正邪之分,誤以為有個“我”真實存在,拿“我”和“別人”去做種種比較;你覺得那些壞醫生很邪惡,有人關心你、幫助你,你覺得他很好。

這兩種相反的感覺,都是由分別心產生的。

如果通過修煉,消除了分別心,就會讓心回到清淨的狀態。而曇倫大師的修行方式很特別,既不讀經,也不禮佛,只是整天把自己關在房間裡。

就像達摩祖師的面壁打坐,就是這麼做的。



⬛ 六祖慧能加快了佛教世俗化的進程


五祖弘忍傳法給慧能,是為六祖。在佛學的脈絡上,慧能是一個革命性的人物,以一己之力把與禪修的傳統決裂。慧能的弟子們又把老師的思想不斷推進,這才有了今天我們熟悉的禪。這樣的禪,佛陀根本認不出來。

慧能認為,達摩老祖的修行方式沒有辦法讓人修煉成佛。

慧能的想法是這樣的,他說:“有些人指導別人坐禪,要人們在坐禪的時候專注於佛心和清淨,一坐就是很久,一動不動,以為這樣就能修行成功。那些糊塗人還就相信這套東西,拿糞土當寶石,比比皆是。這實在是大錯特錯了!”

打坐反而會破壞“本性清淨”的狀態,因為打坐是一種很刻意的行為,一旦有了“刻意”,本性就不再清淨了。

仔細一想,“刻意”也算是一種分別心。如果心裡存著佛和凡人的區別,心中想著涅槃和脫離苦海的區別,這不就是一種分別心嗎?

《楞伽經》說:「一切無涅槃,無有涅槃佛。遠離覺不覺,若有若無有。」

當你認定自己只是凡夫俗子,要通過刻苦的修行解脫成佛的時候,你只是在強化自己的分別心罷了,反而不能解脫成佛。

達摩自己面壁的作法,和《楞伽經》的教導,本身顯然是有矛盾的。

可是如果不打坐,又該怎麼修行?



⬛ ⟪六祖壇經⟫的核心思想


慧能的核心思想是三無,「無相、無住、無念」。

「無相」:不執著於客觀世界。來自《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無念」:不執著於主觀心念。這個“無”不是“沒有”的,而是“超越”。「無念」是超越有無、是非、內外這些二元對立的觀念,不要看成對立的,而要看成統一的,還要擺脫塵世間各種煩惱雜念。

「無住」:人原本的心念就是不會停留的。人只要做到“念念無住”,讓一切自然而然,對任何事物都不存在主觀上的“發力”,這樣就擺脫了業力的牽絆,也就超出因果鏈條之外了。

當然,即便達到如此境界,也還像普通人一樣地吃飯睡覺,只要人如果能一直保持個狀態的話,就不再墮入輪回了。到了這個狀態,其實就是成佛了。



⬛「無相」:禪宗的三境界

「無相」,就是要從以前有的分別心,到最後種種都不執著,有也好,沒也好,隨它去。消弭掉人的主觀與客觀的界限,不要把外物與自我對立起來,物我一體,物我兩忘。

第一階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第二階段: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第三階段: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第一階段,就是把主觀和客觀對立起來了。我是我,山是山,水是水,山和水都是客觀存在的風景,而我是那個看風景的人。

第二階段,主觀與客觀的界限已經不見了,山和水不再作為客觀存在的風景,也不再對立於我這個欣賞風景的人。

山、水、我三者,其實都是在合而為一的,並不存在“一滴水”的狀態,而只有“一片大海”。可以說,這就是“無我之境”。

第三階段,你心裡已經知道,其實山不是山,水不是水,那才是“真諦”。只不過你活在人世間,有時候難免心中有真諦,說話用俗諦。



⬛「無念」&「無住」


我們常被教導,只要方向基本是對的,“念念不忘”一定會有收穫。

尤其佛教的修煉,看起來更需要“念念不忘”,斬斷最根本的人際關係,追求最極致的心無旁騖。這樣做才能擺脫塵緣——因為和世俗生活的瓜葛越少,造的業就越少;還可以擺脫干擾,以“念念不忘”的姿態潛心修行。

但在慧能看來,越是全神貫注、心無旁騖,執念也就越強,反而結果會南轅北轍,欲速不達。

他認為,正確的做法,是在認識到「無相」和「無念」之後,讓心念回歸到“無住”的自然狀態,如果做得到的話,業力的束縛也就自然解脫了。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語言的影響力

如果不希望害羞內向造成孩子的生活上不敢舉步向前,那麼先拿掉這個標籤,多幾次教他如何主動開口,然後耐心等待他跨出那一步、並且欣賞他的改變~~ 如果你希望孩子有自信、有所成長,現在開始,練習正向而明確的語言,讓孩子往這個方向發展吧~~~

⟪極簡佛學⟫11 事業做大的關鍵是靈活

佛教雖然在印度已經式微,卻在全世界各地發揚光大,有個原因是因為世俗政權的支持。 這當中最功不可沒的,是佛陀為我們演示了如何很靈活的運用理論,說服國王讓他們支持,這一講我們來看看佛陀怎麼說服國王,殺人不會下地獄。

《台南有故事》府城四大石坊-蕭氏孝節坊

最好的保護,就是不保護

有個成語叫「難兄難弟」,原來典故是東漢有兩兄弟很優秀,弟弟很傑出,當哥哥要做榜樣不容易;哥哥也很優秀,當弟弟的要學也很難 後來成語意思有了變化,但可見成語中的兩兄弟真的不簡單

問問題,說到這個關鍵字,會讓對方生氣!

有個爸爸很疼小孩,跟我說到她女兒在放寒假的前兩個上課日,起床太晚了(高二生),於是他問她“今天不去上課嗎?”,孩子回答會去上,於是他就出門上班了 大概10點多,老師打電話來,說“XX沒有來上課“,這下他才知道原來孩子翹課了 回到家才知道,原來孩子趁著那天,跑去逛街唱歌了 於是他便問,“今天妳為什麼沒去上學?” 結果,他女兒一下子就炸了!開始霹哩啪啦說了一堆話,說都是你們(爸媽)分開的關係?說他(爸爸)態度不好等等... 這故事先分享到這邊,不知道看信的你看到這裏,知不知道他女兒為什麼會突然生氣嗎?

關於我們

課程活動

  • 課程總覽

聯絡我們

  • Email: service@winwinlife365.com
  • 聯絡電話: 0906182735
  • 公司名稱: 雙盈溝通學院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winwinlife36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