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教練 智傑
聽話哲學會害了你一輩子
2024 Aug 28 父母成長
這篇文章要告訴你的是:
如果你沒有小孩,要擺脫聽話哲學的邏輯。
如果你身為孩子的父母,要拿捏著聽話哲學的尺度。
◼︎聽話哲學會害了你一輩子,如果你不去處理
每一個父母,都會希望自己的孩子聽話。
然而,現在越來越多論點在告訴你:要做你自己。
“做你自己”,就不會是聽話的孩子,這兩個論點是矛盾的。
沒有任何一個父母親,會在孩子過馬路的時候,跟他說:“記得做你自己喔!”這樣說的結果,保證會出事。
所以文章一開始說了,父母親要拿捏好尺度。
一旦拿捏不好,讓孩子把“你要乖乖聽話”這句話印在腦子之後,就會出現以下情況:
不想惹事生非、希望和人和睦相處。
生活安穩就好,不要有太多變化。
害怕衝突,有衝突發生時,會傾向於退讓。
希望權威肯定,包括父母、老師、主管,甚至比自己年長的人......
◼︎聽話哲學帶來的問題
這當中夾雜著人們想要和不想要的生活方式,於是會讓許多人糾結,該不該讓自己聽話,該不該讓孩子聽話。
大腦中有著聽話哲學的人,他們從小就被父母管得很嚴,當他們成為父母的時候,他們往往也會在無意識當中,讓子女變得非常辛苦、非常緊張。
比如,他們一定聽自己父母說過類似的話:
“我的孩子非常乖”
“從來不調皮惹事”
“有點內向”
“他願意練兩個小時的(某種樂器),沒聽過他抱怨”
聽起來好像沒問題,但其實他們心裡的感受是什麼?只能先壓抑著,優先讓父母感受到驕傲。
等他們成年了,進入社會了,在人際關係上就會表現得特別害羞、畏懼衝突,缺少自信,有的人甚至都不敢談戀愛或結婚。
◼︎原因何在?
如果剛好你身邊有這樣的人,或者你自己就是這樣,觀察一下,是不是常常有這兩種感覺:羞恥感和內疚感。
讓孩子有聽話哲學印在大腦裡,進而讓羞恥感和內疚感不斷影響著自己,根據心理學家Erik Erikson的研究,原因來自於以下兩個:
●羞恥感
在孩子18個月到3歲之間,限制孩子、過度保護,於是孩子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便發展得不完整。
長大之後,事情沒做好、做錯了,會先自我懷疑,接著感到苦惱,於是就產生了羞恥感。
而這樣帶來的後果是,羞恥感比較敏感的人,會被不敏感的人影響著。
用白話說,就是比較無恥的人,可以操縱那些對自己有要求、會感到羞恥的人。
比如:
有位白手起家的創業者,透過相親結婚。後來他的妻子發現他的公司有違法的部分,就逼迫丈夫把一些錢轉給自己,不然就要舉報他,還會把他是B肝帶原者的事公佈在網路上。
結果這個創業者不斷被自己的妻子勒索,最後垮了,走上絕路。而事實是,他的公司違法根本就不嚴重,公佈是B肝帶原者,也根本不會影響。
最後走上絕路,完全是因為自己的聽話哲學在作祟。
●內疚感
孩子在3~6歲的時候,會主動要求要做一些事情,比如舀飯、吃餅乾,這類以前父母幫他做的事。
當他做不好的時候,他會有一種內疚感,覺得自己明明長大了,怎麼會做不好?!
這時,如果父母用鼓勵的方式,便可以化解他們的內疚感,他們就會越來越獨立。
但是,有些父母,他們希望孩子聽話、服從,在心裡希望孩子特別依戀自己。他們會批評孩子,甚至嘲笑孩子的錯誤。
這些父母會說:
“爸爸為了養你,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
“媽媽就是為了生你,才變成現在這麼胖的”
這種批評和嘲笑,會造成嚴重的內疚感。
孩子是自己要求父母生他們出來的嗎?根本就不可能,可想見這種話有多可笑。問題是,孩子聽到這種話,心中會怎麼想?
他會在所有和父母的衝突當中,都選擇退讓;在學校、在職場等等所有的衝突當中,也都選擇退讓。
這種聽話哲學會伴隨他們直到成年。
你已經長大了,但心中還是有擺脫不了的羞恥感和內疚感。
你已經進入社會了,但你還是害怕權威人士給你的壓迫和威逼。
◼︎解決方法
你心中可能會想:“難道我還可以不聽話嗎?”
當然可以,因為即使你沒小孩,也難免有被聽話哲學困擾的時候;而如果你有孩子,更要注意自己說話的方式。
身為父母,記得不要打壓孩子,讓他們試錯,再怎麼糟糕,只要不會受到嚴重的傷害,都是可以是錯的範圍。
沒小孩的人,要隨時注意自己這種感覺的出現,一旦出現,便問自己:“這是不是以前權威人士給的壓力?“、”就算真的有問題,那又如何?“
有的案例是這樣的:
個案很害怕他們隔壁部門的負責人,雖然大家平級,他一見到對方,都是小心翼翼的,自己部門的案子跟對方衝突了,他也會選擇退讓。
透過對話,個案就是那種從小教養特別好,學校裡特別聽話的那種同學。
個案回想起這個隔壁部門的同事,讓他回想到以前曾經遇過的那個暴躁的老師
很像他國中時候的化學老師,很愛罵人,雖然沒罵過他,但個案一看她就感覺到緊張。
經過一陣討論,到了最後,請他想像,如果要跟他吵架,他覺得會輸嗎?
他想了想說:“當然不會,主管更信任我。”
想像最壞的局面,發現其實也不會怎麼樣。
如果你沒有小孩,要擺脫聽話哲學的邏輯。
如果你身為孩子的父母,要拿捏著聽話哲學的尺度。
◼︎聽話哲學會害了你一輩子,如果你不去處理
每一個父母,都會希望自己的孩子聽話。
然而,現在越來越多論點在告訴你:要做你自己。
“做你自己”,就不會是聽話的孩子,這兩個論點是矛盾的。
沒有任何一個父母親,會在孩子過馬路的時候,跟他說:“記得做你自己喔!”這樣說的結果,保證會出事。
所以文章一開始說了,父母親要拿捏好尺度。
一旦拿捏不好,讓孩子把“你要乖乖聽話”這句話印在腦子之後,就會出現以下情況:
不想惹事生非、希望和人和睦相處。
生活安穩就好,不要有太多變化。
害怕衝突,有衝突發生時,會傾向於退讓。
希望權威肯定,包括父母、老師、主管,甚至比自己年長的人......
◼︎聽話哲學帶來的問題
這當中夾雜著人們想要和不想要的生活方式,於是會讓許多人糾結,該不該讓自己聽話,該不該讓孩子聽話。
大腦中有著聽話哲學的人,他們從小就被父母管得很嚴,當他們成為父母的時候,他們往往也會在無意識當中,讓子女變得非常辛苦、非常緊張。
比如,他們一定聽自己父母說過類似的話:
“我的孩子非常乖”
“從來不調皮惹事”
“有點內向”
“他願意練兩個小時的(某種樂器),沒聽過他抱怨”
聽起來好像沒問題,但其實他們心裡的感受是什麼?只能先壓抑著,優先讓父母感受到驕傲。
等他們成年了,進入社會了,在人際關係上就會表現得特別害羞、畏懼衝突,缺少自信,有的人甚至都不敢談戀愛或結婚。
◼︎原因何在?
如果剛好你身邊有這樣的人,或者你自己就是這樣,觀察一下,是不是常常有這兩種感覺:羞恥感和內疚感。
讓孩子有聽話哲學印在大腦裡,進而讓羞恥感和內疚感不斷影響著自己,根據心理學家Erik Erikson的研究,原因來自於以下兩個:
●羞恥感
在孩子18個月到3歲之間,限制孩子、過度保護,於是孩子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便發展得不完整。
長大之後,事情沒做好、做錯了,會先自我懷疑,接著感到苦惱,於是就產生了羞恥感。
而這樣帶來的後果是,羞恥感比較敏感的人,會被不敏感的人影響著。
用白話說,就是比較無恥的人,可以操縱那些對自己有要求、會感到羞恥的人。
比如:
有位白手起家的創業者,透過相親結婚。後來他的妻子發現他的公司有違法的部分,就逼迫丈夫把一些錢轉給自己,不然就要舉報他,還會把他是B肝帶原者的事公佈在網路上。
結果這個創業者不斷被自己的妻子勒索,最後垮了,走上絕路。而事實是,他的公司違法根本就不嚴重,公佈是B肝帶原者,也根本不會影響。
最後走上絕路,完全是因為自己的聽話哲學在作祟。
●內疚感
孩子在3~6歲的時候,會主動要求要做一些事情,比如舀飯、吃餅乾,這類以前父母幫他做的事。
當他做不好的時候,他會有一種內疚感,覺得自己明明長大了,怎麼會做不好?!
這時,如果父母用鼓勵的方式,便可以化解他們的內疚感,他們就會越來越獨立。
但是,有些父母,他們希望孩子聽話、服從,在心裡希望孩子特別依戀自己。他們會批評孩子,甚至嘲笑孩子的錯誤。
這些父母會說:
“爸爸為了養你,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
“媽媽就是為了生你,才變成現在這麼胖的”
這種批評和嘲笑,會造成嚴重的內疚感。
孩子是自己要求父母生他們出來的嗎?根本就不可能,可想見這種話有多可笑。問題是,孩子聽到這種話,心中會怎麼想?
他會在所有和父母的衝突當中,都選擇退讓;在學校、在職場等等所有的衝突當中,也都選擇退讓。
這種聽話哲學會伴隨他們直到成年。
你已經長大了,但心中還是有擺脫不了的羞恥感和內疚感。
你已經進入社會了,但你還是害怕權威人士給你的壓迫和威逼。
◼︎解決方法
你心中可能會想:“難道我還可以不聽話嗎?”
當然可以,因為即使你沒小孩,也難免有被聽話哲學困擾的時候;而如果你有孩子,更要注意自己說話的方式。
身為父母,記得不要打壓孩子,讓他們試錯,再怎麼糟糕,只要不會受到嚴重的傷害,都是可以是錯的範圍。
沒小孩的人,要隨時注意自己這種感覺的出現,一旦出現,便問自己:“這是不是以前權威人士給的壓力?“、”就算真的有問題,那又如何?“
有的案例是這樣的:
個案很害怕他們隔壁部門的負責人,雖然大家平級,他一見到對方,都是小心翼翼的,自己部門的案子跟對方衝突了,他也會選擇退讓。
透過對話,個案就是那種從小教養特別好,學校裡特別聽話的那種同學。
個案回想起這個隔壁部門的同事,讓他回想到以前曾經遇過的那個暴躁的老師
很像他國中時候的化學老師,很愛罵人,雖然沒罵過他,但個案一看她就感覺到緊張。
經過一陣討論,到了最後,請他想像,如果要跟他吵架,他覺得會輸嗎?
他想了想說:“當然不會,主管更信任我。”
想像最壞的局面,發現其實也不會怎麼樣。
0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