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教練 智傑
經營粉專最大挫折---漢聲廣播電台訪問稿
2024 Mar 05 覺察與啟發 溝通心法
很榮幸在3/17那天,即將接受漢聲電台的訪問。有個問題是“開粉專的起心動念和挫折是什麼?”和“自己的期許是什麼?”有收電子報的人大概知道今年一月中我的粉專消失了,看到這個題目,經過一番思索後,我寫下了一些想法,相信可以會帶給你一些啟發
以下是我的想法:
我的粉專名是“人生教練 智傑”
◼︎當時的起心動念
我學的系統是用教練式提問,讓對方確認自己現在狀態,釐清他的目標是什麼,幫助他實現他自己的各種目標。這當中提問者的重要原則是,“不給方法、不給答案、不下判斷、不給建議”。教練式提問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溝通工具,所以開設粉專的初衷,也希望能多推廣溝通的重要性
每個人想要實現的目標不盡相同,後來想想,就用life coach這個名稱當作粉專名,中文可以翻譯成”生命教練“、”生活教練“、”人生教練“
◼︎碰到的挫折
無論是個人頁或粉專,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貼文被多多關注,這期間難免會有自己用心寫的文章,在演算法的幫助之下,幾乎沒人看見,以致於觸及率極低
雖然這種狀況很普遍,理論上應該用平常心看待,但有句話說得好:”理論上,理論和實際一樣;實際上,理論和實際不一樣“。也因此”觸及率很低“這個情形,讓自己po文的頻率不那麼穩定,心想”都沒人看,花這些時間做什麼?“心情也隨著粉專點讚數和追蹤數而患得患失
後來思考,建立粉專的初衷是推廣溝通的重要性,而不是有多少人觀看。貼文頻率的多寡是我可以改變的,而演算法不是我能改變的,那我把注意力放在我能改變的地方就好。於是後來的貼文便幾乎每日一po,有些時候更像是我的讀書筆記,不再特別注意有多少人看貼文
當我這樣思考後,粉專觸及率的多寡,就變得很不重要了
如果說這過程中最大的挫折是什麼?大概就是建立了約4年的粉專,在今年1/17被消失,消失的原因目前無解,無論是有人檢舉,還是FB不喜歡,總之當天晚上五點多發現異狀,七點多就完全找不到了
我也試圖去找尋如何和FB申訴的管道,不過在尋找的過程中,我回想,FB的出發點是互動,而廣告是它營利的主要來源。這幾年來FB對於觸及率的政策是,提升個人頁、降低不投放廣告的粉專,同時也開放了個人頁擁有跟粉專類似的功能,包括可以投放廣告(雖然聽說好像粉專的功能比較完整)、檢視貼文洞察報告等等...
FB的這些作法與經營方向,都讓我思考,就算找回粉專,再繼續經營;或是重新開粉專,有沒有其必要性?加上之前我也察覺到,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互動,是我的家人,而現代科技很容易讓人把注意力放在外界,反而會忽略了身邊最重要的人
於是經過幾天的反覆琢磨後,我決定不再花時間找回粉專,也不再想著要重開粉專,而是回歸到我的初衷,心力放在經營個人頁就好,不需要再分神去照顧另一個工具
可能有人會說,個人頁可以放自己隱私的貼文,粉專不行。我的想法是:“隱私”的界線在每個人的心中,真正不能說的秘密,誰會寫出來,放在全世界的人都看得到的地方?既然放在一個能被看到的地方,代表某種程度上,是希望被看見的;既然希望會被看見,放個人頁跟放粉專,其實那個起心動念,就已經決定了結果
也就是說,起心動念是”希望被看到“,那麼為什麼不直接放在更容易被看到的地方,而是還要花額外的功夫和時間,放到另一個很難被看到的地方,還要為此花更多的時間和心力?這是不是本末倒置了?
前面說到,經歷過一段時間的低觸及率,讓我轉念,不再那麼在意這件事;而這次粉專的消失,讓我意識到,也許我再也回不到以前那個沒有FB的生活,但我知道粉專觸及率這件事,永遠不會再出現在我的生命中了
據說弘一法師說過一句話:「凡是你想控制的,其實都控制了你」;我想說的是,「我們需要的是不被FB控制,而是好好使用它」,這個境界是需要修鍊的,而粉專的消失,剛好幫我一把,讓我能更專注在我的目標上
◼︎自己的期許
因為我自己有兩個孩子,我希望我的孩子在愛的環境中長大,而當中最重要的環節是我自己,我需要學習與成長;同時我也希望自己的課程能有更多家長學習,雖然別人的孩子我管不到,我可以影響他們的父母,這樣就是一個善的循環,也許哪一天我的小孩和別的小孩在一起互動,就能有更好的溝通,而不是被誰霸凌
前面有提到,教練式提問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溝通工具,用提問的方式,釐清自己的目標是什麼。但我後來發現,有太多人雖然知道溝通很重要,卻缺乏了一個更重要的能力:”專注力“,因為現代有太多人事物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力,以致於我們根本無法專注在自己的目標上
也因此,今年會更重視FB的觸及率,把心力放在個人頁上,也包括其他社群媒體工具,比如IG等等;也把工作做一些調整,讓自己有更多走入人群的機會,以便自己的課程能更接地氣,期許自己今年的課程能有超過150個學員,讓更多人專注在自己的目標實現它,也讓更多家庭的孩子,能在愛的環境中長大
以下是我的想法:
我的粉專名是“人生教練 智傑”
◼︎當時的起心動念
我學的系統是用教練式提問,讓對方確認自己現在狀態,釐清他的目標是什麼,幫助他實現他自己的各種目標。這當中提問者的重要原則是,“不給方法、不給答案、不下判斷、不給建議”。教練式提問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溝通工具,所以開設粉專的初衷,也希望能多推廣溝通的重要性
每個人想要實現的目標不盡相同,後來想想,就用life coach這個名稱當作粉專名,中文可以翻譯成”生命教練“、”生活教練“、”人生教練“
◼︎碰到的挫折
無論是個人頁或粉專,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貼文被多多關注,這期間難免會有自己用心寫的文章,在演算法的幫助之下,幾乎沒人看見,以致於觸及率極低
雖然這種狀況很普遍,理論上應該用平常心看待,但有句話說得好:”理論上,理論和實際一樣;實際上,理論和實際不一樣“。也因此”觸及率很低“這個情形,讓自己po文的頻率不那麼穩定,心想”都沒人看,花這些時間做什麼?“心情也隨著粉專點讚數和追蹤數而患得患失
後來思考,建立粉專的初衷是推廣溝通的重要性,而不是有多少人觀看。貼文頻率的多寡是我可以改變的,而演算法不是我能改變的,那我把注意力放在我能改變的地方就好。於是後來的貼文便幾乎每日一po,有些時候更像是我的讀書筆記,不再特別注意有多少人看貼文
當我這樣思考後,粉專觸及率的多寡,就變得很不重要了
如果說這過程中最大的挫折是什麼?大概就是建立了約4年的粉專,在今年1/17被消失,消失的原因目前無解,無論是有人檢舉,還是FB不喜歡,總之當天晚上五點多發現異狀,七點多就完全找不到了
我也試圖去找尋如何和FB申訴的管道,不過在尋找的過程中,我回想,FB的出發點是互動,而廣告是它營利的主要來源。這幾年來FB對於觸及率的政策是,提升個人頁、降低不投放廣告的粉專,同時也開放了個人頁擁有跟粉專類似的功能,包括可以投放廣告(雖然聽說好像粉專的功能比較完整)、檢視貼文洞察報告等等...
FB的這些作法與經營方向,都讓我思考,就算找回粉專,再繼續經營;或是重新開粉專,有沒有其必要性?加上之前我也察覺到,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互動,是我的家人,而現代科技很容易讓人把注意力放在外界,反而會忽略了身邊最重要的人
於是經過幾天的反覆琢磨後,我決定不再花時間找回粉專,也不再想著要重開粉專,而是回歸到我的初衷,心力放在經營個人頁就好,不需要再分神去照顧另一個工具
可能有人會說,個人頁可以放自己隱私的貼文,粉專不行。我的想法是:“隱私”的界線在每個人的心中,真正不能說的秘密,誰會寫出來,放在全世界的人都看得到的地方?既然放在一個能被看到的地方,代表某種程度上,是希望被看見的;既然希望會被看見,放個人頁跟放粉專,其實那個起心動念,就已經決定了結果
也就是說,起心動念是”希望被看到“,那麼為什麼不直接放在更容易被看到的地方,而是還要花額外的功夫和時間,放到另一個很難被看到的地方,還要為此花更多的時間和心力?這是不是本末倒置了?
前面說到,經歷過一段時間的低觸及率,讓我轉念,不再那麼在意這件事;而這次粉專的消失,讓我意識到,也許我再也回不到以前那個沒有FB的生活,但我知道粉專觸及率這件事,永遠不會再出現在我的生命中了
據說弘一法師說過一句話:「凡是你想控制的,其實都控制了你」;我想說的是,「我們需要的是不被FB控制,而是好好使用它」,這個境界是需要修鍊的,而粉專的消失,剛好幫我一把,讓我能更專注在我的目標上
◼︎自己的期許
因為我自己有兩個孩子,我希望我的孩子在愛的環境中長大,而當中最重要的環節是我自己,我需要學習與成長;同時我也希望自己的課程能有更多家長學習,雖然別人的孩子我管不到,我可以影響他們的父母,這樣就是一個善的循環,也許哪一天我的小孩和別的小孩在一起互動,就能有更好的溝通,而不是被誰霸凌
前面有提到,教練式提問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溝通工具,用提問的方式,釐清自己的目標是什麼。但我後來發現,有太多人雖然知道溝通很重要,卻缺乏了一個更重要的能力:”專注力“,因為現代有太多人事物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力,以致於我們根本無法專注在自己的目標上
也因此,今年會更重視FB的觸及率,把心力放在個人頁上,也包括其他社群媒體工具,比如IG等等;也把工作做一些調整,讓自己有更多走入人群的機會,以便自己的課程能更接地氣,期許自己今年的課程能有超過150個學員,讓更多人專注在自己的目標實現它,也讓更多家庭的孩子,能在愛的環境中長大
0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