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教練 智傑
如何運用說服技巧 重塑人生觀?用15個重點帶你 讀懂⟪了凡四訓⟫(中)
2024 Oct 01 NLP教練 讀書心得 溝通心法
這篇接續上一篇的內容,了凡先生碰上了雲谷禪師,對話是一個很好的示範:如何逐步瓦解動搖別人的想法,進而說服對方。
--------------------------------
貢入燕都,留京一年,終日靜坐,不閱文字。己巳歸,游南雍,未入監,先訪雲谷會禪師於棲霞山中,對坐一室,凡三晝夜不瞑目。
以出貢的機緣而進入北京,在京師一年,我卻整天靜坐,不看文字。己巳年回來,進入南京的國子監,在還沒有入監讀書前,我先去棲霞山拜訪了雲谷禪師,與他在一間禪室中相對而坐,三天三夜不合眼。
【重點7】
這段文字很有趣,現在的人如果工作、家庭又忙又煩,想要讓自己平靜一點,很多文章和書都會提到“靜坐”,沒想到已經無所求的了凡先生,也會靜坐。
無論各門各派的靜坐法,都講求讓自己的心靜下來。但凡自己的心靜下來之後,可能會感受到一些不同,比如碰觸到自己的情緒、有的人會晃、甚至會想到一些沒想到的事等等.......
而我們都知道,了凡先生是在這次碰到了雲谷禪師之後,才開始有所改變。也就是說,就⟪了凡四訓⟫的內容來看,之前所有的靜坐,對他的人生,是完全無效的!
假如你也有在靜坐,那你覺得有效嗎?
雲谷問曰:凡人所以不得作聖者,只為妄念相纏耳。汝坐三日,不見起一妄念,何也?
雲谷禪師問我說:“普通人之所以不能成為聖賢之人,都只因有過分的貪念糾纏。你坐了三天,卻沒有起一絲貪念,這是什麼緣故呢?”
【重點8】
上一篇提到,了凡先生曾經有過不相信的時刻,因為人是動態的,每天都會碰到許多變化,也就代表“人皆有妄念”。
雲谷禪師當然很清楚這點,於是對於一個貌似平凡的人,卻能坐了三天、近似開悟的人,感到很驚奇。
可見要完全沒有妄念,是多麼不容易的事。
余曰:吾為孔先生算定,榮辱生死,皆有定數,即要妄想,亦無可妄想。
雲谷笑曰:我待汝是豪傑,原來只是凡夫。
我說:“我被孔先生算定了一生,生與死、得意與失意,都各有天定,即使想要妄想,也沒有什麼可以妄想的。”雲谷禪師說:“我把你當作豪傑來對待,你原來卻只不過是凡夫俗子。”
【說明2】
雲谷禪師是當時的高僧,為禪宗一派,地位大概跟我們熟知的星雲法師、證嚴法師等宗師級的人相等,有興趣的人,我將雲谷禪師的簡單資訊放在文章最後。
問其故?曰:人未能無心,終為陰陽所縛,安得無數?但惟凡人有數;極善之人,數固拘他不定;極惡之人,數亦拘他不定。汝二十年來,被他算定,不曾轉動一毫,豈非是凡夫?
我問他原因,他說:“人都不可能沒有妄想之心,於是終究被天地所束縛,那怎麼能沒有定數呢?但是只是凡人有定數;最好的人,定數本來無法拘束他;非常壞的人,定數也仍然拘束不住他。你二十年來的生活,都被孔先生算定,沒有一絲一毫的更動,豈不是一個凡夫俗子!”
【重點9】
這段話是個很經典的說服方法。上面提到,生活是動態的,每天都會有變化,而雲谷禪師用了一個很巧妙的比喻,設定了在生活變化的框架,把了凡先生框進了“最好的人和最壞的人”裡。
因為每個人都想有點不一樣,而絕大多數的人不會想讓自己往“最壞的“方向發展,就這樣鬆動了凡先生的想法。
也就是說,了凡先生之後會做那麼多善事,表面上要改命,實際上雲谷禪師已經在這段話就埋下了種子。
「既然定數無法拘束自己,那就做一個“最好的人”」
余問曰:然則數可逃乎?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詩書所稱,的為明訓。我教典中說:求富貴得富貴,求男女得男女,求長壽得長壽。夫妄語乃釋迦大戒,諸佛菩薩,豈誑語欺人?
我問他:“這樣說來,定數是可以逃避的嗎?”他說:“一個人的命運其實是由我們自己設定的,福也要向自己來求。這是詩書中所說的,確實是明理的訓誡。我們佛教經典中說:求取富貴的就能得到富貴,求取男女後代的也一定能得到後代,求長壽的人也能得到長壽。說謊是佛家的大戒,佛祖與菩薩怎麼可能用謊話騙人?”
【重點10】
每個人都會有「權威就是正確」的迷思,雲谷禪師要動搖了凡先生對命定的信心,當然也要拿出標竿人物。
在中國傳統社會中,人們普遍都對佛道儒教耳濡目染,而前兩個宗教的權威人物正是佛祖和菩薩,而且祂們是權威中的權威。
余進曰:孟子言:求則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義,可以力求;功名富貴,如何求得?
雲谷曰:孟子之言不錯,汝自錯解耳。汝不見六祖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求在我,不獨得道德仁義,亦得功名富貴;內外雙得,是求有益於得也。
若不反躬內省,而徒向外馳求,則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外雙失,故無益。
我進一步說:“孟子說:求取的就能得到。這是說求取那些可以由我做主的東西。所以道德與仁義可以努力求取;但功名富貴怎麼求取呢?”
雲谷禪師說:“孟子的話並沒有錯,但你自己理解錯了。你沒聽見六祖惠能說嗎,一切行善修德的福田,都離不開自己的方寸之心;如果從自己的心去尋覓,所有的感官沒有不相通的。求取由我做主的東西,卻不只是得到了道德與仁義,也可以得到功名與富貴;內在的修養和外在的價值都能兼而得之,這樣的求,是有益於獲得的探求。
“如果不對自己進行反省,卻徒然向外部世界去求索,那樣的話,求取就有一定的道,而得也便有定命,內在的修養與外在的價值都失去了,因此這種求取是無益的。”
【重點11】
了凡先生身為一個讀書人,對孔孟之學當然了熟於心,提出孟子的說法,試著反駁。
這裡雲谷禪師又示範了一個說服的方式,不反駁對方,而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他說“孟子說的話是對的”,先肯定了對方,不激起對方的逆反之心,之後才說是了凡先生的理解錯了,逐步讓對方理解自己的想法有誤。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