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winlife365.com
0
  • 會員登入
  • 關於我們
  • 服務介紹
  • 創作與記錄
    回主選單
    • 文章閱讀
  • 課程活動
    回主選單
    • 活動報名
    • 線上課程
  • 教練諮詢服務
    回主選單
    • 什麼是教練(Coaching)
    • 預約流程 / Q&A
    • 預約教練諮詢
  • 聯絡我們
  • Join us
  • Login
  • 0
    winwinlife365.com
  • 關於我們
  • 服務介紹
  • 創作與記錄
    文章閱讀
  • 課程活動
    活動報名 線上課程
  • 教練諮詢服務
    什麼是教練(Coaching) 預約流程 / Q&A 預約教練諮詢
  • 聯絡我們
部落格
  • 文章總覽
  • 分類
  • 學習分享 (62)
    • 讀書心得 (33)
    • 歷史故事 (1)
    • 詞語由來 (2)
    • ⟪極簡佛學⟫ (24)
    • 科普知識 (1)
  • 深度連結溝通 (154)
    • NLP教練 (44)
    • 覺察與啟發 (68)
    • 溝通心法 (33)
    • 了解情緒編碼 (4)
  • 個人成長 (11)
    • 專注力 (3)
    • 時間管理 (2)
  • 關係修練所 (132)
    • 親子對話 (40)
    • 父母成長 (45)
    • 女力覺醒 (2)
    • 家庭教育 (33)
    • 夫妻關係 (2)
  • 課程紀錄 (11)
    • 活動記錄 (8)
  • 台南有故事 (5)
親子、情緒、自我覺察 關係 溝通 成長 改變 教練 Coaching 情緒 霸凌 親子 父母成長 歷史故事 #溝通 #成長 #改變 #情緒 #界線 #對話 #專注力 專注力 注意力 人生定位 商業週刊 商周出版 讀書心得
  1. 首頁
  2. 文章閱讀
  3. 讀書心得分享-⟪致富心態⟫

人生教練 智傑

讀書心得分享-⟪致富心態⟫

2024 May 22 覺察與啟發 讀書心得
好書值得一讀再讀,最近郝哥的新書《致富覺察》剛上市,讓我回想起,3年前第一次辦讀書會的這本《致富心態》(作者去年底又出了新書《一如既往》)

在還沒放上郝哥新書心得之前,先跟大家分享這本書的精華,也算是溫故知新



◼︎這本書在講什麼?

這不是一本講投資理財技術的書。

作者摩根·豪瑟(Morgan Housel),以前是華爾街日報的金融專欄作家,他喜歡探索歷史的規律,能結合歷史和時代背景考察事情。

他會用數據講一些宏觀的東西,然後探索宏觀趨勢對個人的影響。

從原文書名“金錢心理學”(The Psychology of Money),就可以知道,他認為致富這件事,心態很重要。


◼︎影響你財富的關鍵因素是什麼?

不是你的智商有多高,而在於你做了什麼。

先看兩個真實故事

一個科技新貴賺了很多錢,但他揮霍無度。有一次,他拿著一堆錢讓旁邊的人,幫他換成價值1000塊美金的金幣,然後去河邊把金幣一枚枚地丟進河裡。

甚至某次在弄髒了飯店地毯,經理告訴他需要賠償500塊美金時,他竟然回應:“500塊美金?你在開玩笑嗎?我現在給你5000塊,不要再侮辱我了。”

可想而知,後來他即便持續賺錢,但花錢的速度更快,最後破產了。

另一個人的故事完全不同。這個人當了25年的加油站員工,17年的警衛,享年92歲,留下800萬美金的遺產。

他怎麼有800萬?中樂透?祖先的遺產?他只是把薪水放在績優股,幾十年後就滾成這筆財富

他怎麼花錢的?38歲時花1萬2買了一間兩房的房子,50歲那年妻子過世後他沒有再娶,嗜好是砍柴。

看起來,只要對錢有正確的配置,並且節儉度日,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理財真的那麼簡單嗎?這道理連小孩子都能懂,那為什麼那麼多人做不到?

答案也跟小孩子有關,因為理財行為和過去經歷很有關係,尤其是孩童時代的經歷,會影響人的心理。



◼︎童年經歷會深刻影響一生,包括投資

1920~1930年的經濟大蕭條,是許多當時的人,心中難以忘記的烙印。

「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什麼,而是問你能為國家做什麼」,說出這句名言的美國前總統約翰·甘迺迪,便成長於這段期間,那時候全美國有2/3甚至3/4的人都失業了。

有個記者在甘迺迪競選總統時,問他這段過往,他回憶說:「我其實沒有親身經歷過大蕭條。」

「那時我家的財富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我只有直接目睹了,當時父親為了幫助那些失業的人,在花園裡多僱傭了一些園丁,讓他們有飯可吃。」

「我真的不太明白大蕭條是怎麼一回事,直到我上哈佛為止」

這段話,就像是過很爽的富二代會說的,害他差點選不上總統。

我們的童年經歷,會深刻影響我們一生的投資決策。比如,那些在1900年出生的人,經歷了股票市場的低迷期,可能不相信股票能賺錢。

而1970年出生的人則見證了股票市場的繁榮,會認為股票比房地產更好賺。

即使後天的學習,獲得了很多知識,這些早期的印象,仍會深深地烙印在我們的心裡。



◼︎生活環境對理財心態的影響

我們不能高估了學習的效應,用嘴巴講“我很懂理財”很容易,親身感受過貧窮,是不一樣的。

比如,富士康曾經被批評是“血汗工廠”,但對於某些人來說,那已經是一份可以大大改善生活的工作。

曾有一位年輕人寫信給美國媒體,他的阿姨以前為了生活去當妓女,但去了富士康工作後,就不用再賺皮肉錢了,只要每天上班下班,就可以有錢買奶粉給孩子。

根據統計,美國的低收入家庭,平均每年會花412美元買樂透,這些錢可能都是他們最後的救命錢。

而高收入家庭卻一年花不到100美元。明明就沒錢了,為什麼還要浪費錢買幾乎不會有收益的東西?

因為,對於低收入家庭來說,他們無法想像高收入家庭那種,假日就可以出去旅遊的生活。花點“小錢”買樂透,代表的是一種希望,一個脫離現狀的機會。

換作是你,難道不想要讓生活有個希望嗎?

沒有經歷過別人的生活,就別輕易評價他們的行為。



◼︎運氣與風險是兄弟

運氣與風險,都跟自己本身的努力無關,好運氣讓你上天堂,碰上風險讓你住套房...甚至會死亡。

1968年的比爾·蓋茲13歲,當時全世界跟蓋茲同年紀的人,大約有3億3百萬人,有1008萬人住在美國,只有10萬多人住西雅圖,其中3百多人跟蓋茲同學校。

當時學校一位老師認為,電腦很重要,而且還要實際操作,才能學會這麼先進的科技,於是他申請用學校經費購買電腦。

於是,這就造就了全美平均一百萬個高中生,只有一個能接觸到電腦。

比爾·蓋茲就是那百萬分之一的高中生。

#運氣有多麼重要

另一個蓋茲的同學,據蓋茲說比他還聰明,同樣那百萬分之一的學生,甚至有機會一起創辦像微軟這樣的公司,卻在高中時,因為山難去世。

#風險有多麼不可測



◼︎人生由無數個小選擇構成

地球的冰河期,是因為當時的夏天不夠熱,冰層沒有完全融化,冬天又讓冰層累積,最後導致全球氣候變冷。

科學家省略掉經過計算後,發生颶風的小數點後幾位,結果居然變成在巴西的蝴蝶拍一下翅膀,會導致美國的颶風產生,這就是蝴蝶效應的由來。

一點微小的改變,會導致不可預測的大結果。

既然運氣和風險都不可控制,那我們能做的,就是盡量做好每次的選擇,面對失敗時給自己留一些寬容的空間,應對生活和理財中的挑戰,就能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巴菲特成功的三個秘訣

那我們到底能做什麼?可以學學巴菲特的做法

巴菲特之所以被稱為股神,是因為他的投報率可以維持在平均每年20%,長達49年。穩定是他的成功標誌,那他是怎麼做到的?他自己說:

1. 我生活在美國,我有很多機會
2. 我很健康
3. 複利

巴菲特的總資產,大部分是在他投資生涯後期累積的。

90歲的巴菲特擁有845億美元的資產

其中842億美元,是50歲以後累積的

而其中的811億美元,是65歲以後累積的



◼︎巴菲特的耐心

假設你像巴菲特那麼厲害,投報率都有20%坐右,從30歲開始,一開始的本金是2萬5美元,到60歲退休時,你會有1190萬美元。

跟巴菲特的845億美元相比,還是差距巨大,差了99.8%。

那假如你有吉姆·西蒙斯的能力,他創立的文藝復興基金,投報率是66%,他累積的總資產也“只有”210億美元。

這中間的差距,只是因為巴菲特的長期投資策略,和長壽的巨大影響。

亞馬遜的創始人貝佐斯,曾問巴菲特,“為什麼你的投資方法那麼簡單,卻沒有人能像你這麼成功?”

巴菲特回答:「因為大多數人不願意“慢慢”變有錢。」

巴菲特的投資策略有太多人介紹過,就簡單帶過。



◼︎做正確的事? 先正確的做事

每個人都想要買什麼就賺什麼,要做到這點,前提要先多嘗試。

比如,1930年代的迪士尼,製作了約400部影片,但大多數都賠錢。直到1938年推出的《白雪公主》,成了公司的轉折點,讓他們賺了近800萬美元。

有的時候,要主動試錯。

像Netflix的老闆認為,推薦給觀眾的影片命中率太高,反而會害了公司,所以有時候會故意推薦一些,不太受歡迎的影片,測試觀眾的反應。

1920年代,神經性梅毒無藥可治,直到有個醫生發現,恰好得了其他病而發燒的病人,梅毒就被治癒了,於是他便測試,對病人施打某些病菌(比如傷寒瘧疾),讓病人發高燒,也真的有效。

沒有人會故意讓自己生病,只有用理性去看待事情的人,才能跨越一般人的問題。

有些投資專家會建議,投資一半股票、一半債券,這樣可以在追求收益的同時,降低風險。巴菲特並不完全認同這種策略,他認為雞蛋應該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應該更多的投資具有長期價值的股票。

就像80/20法則,在投資中,20%的股票往往能夠帶來80%的收益。先學會判斷那些股票有潛力(先正確的做事),而不是過於分散投資。



◼︎要理財先理解自己

有個醫生,發現自己得癌症之後,就把工作辭了,因為他知道化療的痛苦。

不少醫生看過太多,已經不需要急救的病人,還被施作CPR,導致肋骨壓斷,以至於他們會在自己身上紋上“NO CPR“的字眼,因為他們不想受這個罪。

可是你可能會想,“醫生都會對生命垂危的病患積極治療,是想多賺點錢吧?“

可能有“錢“的原因,更有可能的是,患者、家屬和醫生,這三者對於”治療“和”死亡“的想法不一樣。

前者認為死亡是最可怕的,他們沒看過醫生見過的那些,治療帶來的痛苦,醫生很難說服他們

無論是理財還是醫療,決策應該以人為本



◼︎更好的思考,什麼是自己要的財務自由

查理・蒙格說過,”我沒打算致富,我只想要財務獨立“,這也是作者的財務目標。

他們只是先正確的做事,之後便一直做正確的事,財務自由只是隨之而來的副產品。

作者摩根·豪瑟不反對別人的觀點,他只是認為他的做法勝率比較高,就像他買房子不貸款,只是要求自己不要背房貸。

至於有人會操作財務槓桿,把房子再拿出來貸,再做投資,最後也財務獨立了,這也很棒,他只是認為這樣的機率不高,不代表0成功機率。

畢竟人人各有己見,沒有人是瘋子。



◼︎我自己的結論

這本書值得一看再看,我只有節錄一小段精華,喜歡的人可以買書來看。

以下是我的心得:

1.學習很重要

我們的經歷會深刻影響著投資決策。

有個笑話梗說,“學會投資沒用,學會投胎才有用”,你可能會覺得很好笑,但這些無意識中的觀念,其實會進入我們的潛意識,影響我們的思維方式。

學習投資不是沒用,關鍵在於我們如何看待和應用這些知識。

要改變這些無意識的影響,尤其是小時候的經驗,需要透過學習,來改變我們的大腦編碼和思維模式。

2.學習巴菲特成功秘訣的兩個半

三個秘訣中,「活在美國、健康、複利」,其中有兩個半是我們可以主動控制的。

第一,巴菲特說他活在美國,所以機會很多。所以我們可以找個機會很多的環境,也許是美國,也許是中國,也許根本就在台灣。

第二,努力保持健康,包括生理和心理。生理健康那麼重要,卻被大多數人忽視;巴菲特的心理健康,也是多數人忽視的。

第二個半,學習思考他的投資策略。

為什麼是半個?因為時間是不可控的。



◼︎你要的是什麼?

人們常常最大的問題在於,看到別人做得好的地方,就跟著做,卻沒想過那是不是自己要的。

比如,羨慕別人三不五時就去日本玩,卻沒想過,自己其實沒那麼喜歡常常離開家裡。

看到別人投資股票賺了很多錢,卻沒想過,自己其實更喜歡投資房地產,那種穩穩的收入。

羨慕巴菲特有8百多億的財產,卻沒想過,假如能透過投資有1000萬美金,也足夠過生活了。

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別人,專注的地方會擴大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麼?

我的粉專在1/18莫名的就消失了 有人問我為什麼粉專消失了,這件事真的無解,FB說要停就停,而且FB的介面不太容易找到申訴的管道,據說申訴後找回來的機率很低

女生數學天生就比較差嗎?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對話,對於數學的學習是如此的重要,關係到孩子是要相信努力而持續學習數學還是相信天生能力不足而放棄學習數學。

現金流桌遊的13堂財務課

假設你65歲退休,當你說”現在45歲了",或者說"只剩20年就要退休了",你覺得哪個說法比較有感呢?

即使犯了三個溝通錯誤,最後還是有個好結局

前幾天晚上,孩子的媽不在,我在樓下做家務 大概將近一個小時左右 這對先上樓的兩個小孩來說 應該足夠時間洗完澡了 結果等我上樓,妹妹剛洗完,姐姐還沒洗 一看到這狀況,當下就有點不高興 就問了一句話,犯了一個溝通的大忌

天賦重要嗎?如何增加人生效率?

做某件事有天賦是件好事,沒有天賦怎麼辦? 兩個字,“恆心”。只要你持續做,就一定會有結果

2020.05.02-03 財富密碼工作坊心得

我們的生活是由以前許多俯拾即是的往事堆疊起來, 父母親的隻字片語、同學朋友之間的嬉笑怒罵, 以及對孩提時代而言是“大人”角色的親戚長輩

關於我們

課程活動

  • 課程總覽

聯絡我們

  • Email: service@winwinlife365.com
  • 聯絡電話: 0906182735
  • 公司名稱: 雙盈溝通學院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winwinlife36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