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教練 智傑
要如何面對恐懼?《恐懼OUT:想法改變,人生就會跟著變》的重點摘要
2024 Jun 11 NLP教練 讀書心得 父母成長 個人成長
這篇文章,是之前《恐懼OUT:想法改變,人生就會跟著變》讀書會的重點摘要。
《恐懼OUT:想法改變,人生就會跟著變》的作者蘇珊・傑佛斯,曾經把她這本著作,寄給了很多家出版社,希望得到出版,但她卻收到了這樣的回應:「就算讓戴安娜王妃全裸上街,在街上免費送這本書,也不會有人願意閱讀。」
如果你是那個準備出書的人,看到這樣的回信,你會有什麼感覺?聽起來讓人感到很挫折啊!
當然,書最後出版了,也受到很大的歡迎,只是那樣的回應,也讓作者經歷過一段時間的低潮。當時他想,“到底是什麼原因,阻撓了他出版這本書?”
他想了想,認為是“內心的恐懼”阻礙了他。
⬛ 恐懼的層級
你有想過,你自己的恐懼來自於什麼?比如“害怕沒錢”、“害怕死亡”、“害怕生病”......
很多時候,這些來自於內心的聲音,會讓我們對自己產生懷疑。
恐懼可以分成三個層級。
第一個層級:對「發生」的事情,感受到的恐懼,比如疾病、死亡、面試、公開演講等。
第二個層級:不知道結果會如何,害怕被拒絕、害怕被騙等。
第三個層級:我們無法應付這些情況。
比如,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當時你會害怕嗎?,你會覺得自己無法處理這件事嗎?你怕你會無法應付嗎?
⬛ 面對恐懼
當你感到恐懼時,最重要的是要有行動。恐懼不會自動消失,但當你直接面對恐懼,並採取行動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問題其實並沒有那麼嚴重。
當恐懼出現時,先問自己,「這個恐懼是真的嗎?我真的沒辦法應對嗎?我可以做什麼?」,當你這麼做的時候,就可以減少對未來的恐懼。
我們在面對恐懼時,很多人會說:“要對自己有信心啊“!但是,自信不是天生就有了,是經過不斷地面對挑戰,和克服困難來建立的。
當你對自己有信心的時候,你會發現很多事情其實並沒有那麼可怕。
然而,很多人也的確很有自信,卻在採取了行動後,碰到了失敗,信心就這樣被摧毀了。
如果我們能記得,「失敗是成功的一部分」,在我們遇到失敗時,就不會感到沮喪,而是要從中學習,找到改進的方法。每一次失敗都是一次寶貴的經驗,讓我們變得更強大。
那樣要怎麼做,可以讓自己碰到失敗時,不再認為那是“失敗”,而是一種學習?
⬛ 轉換自己的語言模式
很多人常常以為,他會說這樣的話,是根據事實,讓他心裡自然而然這麼想。事實是,其實說的話也同樣影響了自己怎麼想這些事。
哪些事情呢?
舉個例子,有些人會說,”因為我有___,所以不會有人想跟這樣的人交往“,空格可以填入任何缺點,像太矮、長得很醜、不會說話、先天性疾病等等…
所以他們會說,“交往這件事不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
另外一個例子,有些小孩容易忘東忘西,忘了帶餐袋、忘了帶鉛筆盒、忘了明天的功課有什麼...這時候爸爸媽媽又在旁邊火上加油,小孩就更覺得自己記性不好。
這樣的小孩會說,“我就記不住”、“我就是記性差”
說類似這樣的話,就是無形中在給自己設限,說久了,這樣的說話模式,也會慢慢減弱自己的信心,於是事情就變得更糟了。
那到底該怎麼說呢?
⬛ 恐懼的層級
人的一生就是在追求“自由”,無論是財務自由、時間自由,還是“雞蛋自由”。「自由」這個名詞的意思是說,不被拘束,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
在真正得到自己想要的自由前,轉換自己的語言模式,就是一種逐步往“自由”邁進的方式。
比如:
以前你會說,”因為我有___,所以不會有人想跟這樣的人交往“,
現在你可以說,“因為我有___,我暫時選擇不跟別人交往”
以前小孩會說,”我就是記不住“、”我就是記性差“
爸爸媽媽可以說,“你記不住只因為__(某某原因),我們一起想辦法,媽媽相信你做得到的”
用「我選擇不」來代替「我做不到」,這樣會讓人感受到更多的選擇權和主動性。
雖然後一種說法比較多變化,概念是一樣的,當你提供了選擇權給自己或別人,就能讓你感覺更有力量和自由。
⬛ 這不是在說”要正向思考“
比如,上班的午休時間到了,準備要重新上工
本來你會說,「我應該要去工作了」
現在你可以改成,「我可以去工作了」
假如去面試一份新工作
以前你會說,「我好希望得到這份工作」
現在你可以改成,「我知道我能得到這份工作」
跟另一半吵架了
以前你會說,「他就是這樣的人」
現在你可以改成,「我知道,我現在還沒找到怎麼跟他更好的說話方式」
讓那些看似被迫的事,轉換成自己主動出擊,是不是讓你感覺更有力量了?
很多人會說,“那這不就是教我們要正向思考?”
不是的,正向思考是在告訴自己,要從正向的方向去想事情,可是你回頭看上面,有關交往的例子,“我暫時選擇不跟別人交往”,這哪裡正向了?
誰說一定要有個對象,才是正確的事情?
轉換語言模式,是在讓我們認清自己所處的位置,以便自己知道要往哪個方向前進。
⬛ 主動是一種承擔責任
很多人會不自覺得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比如,有一次,有人問我某篇文章是否在針對他,我告訴他,”我沒有那麼多時間針對某一個人“。
有的人出社會後,去找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可是他會對別人說,”現在這個社會環境,找這種工作比較穩當“
當你說「這不是我的錯」時,其實是一種推卸責任的心態。可是如果當你說,「我選這個工作,正是因為它很穩定,就算它現在沒有當時那麼好,我也是負全責的」。
這樣的說法,會讓你知道,你能掌控自己的行動和結果。
這感覺是不是好很多?
更重要的是,選擇承擔責任,不是在責怪自己,而是你會發現,很多問題其實是可以解決的。
而且會不知不覺感受到那種成長的力量。
⬛ 這是個雙贏的作法
在自己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很多人在旁邊說嘴,可能是你的朋友、家人或同事.....。但其實成長是一個雙贏的過程,你變得更好,無形中對方也受益了。
所以別人酸自己的時候,不需要去對抗他,而是改用自己的能量去影響他們。
成長要有個明確的目標,並且堅持的朝著這個方向努力。當你知道自己的終點在哪裡時,即使中途偏離了軌道,你也能夠即時修正回來。
願你我都能創造一個和平、有愛和喜悅的世界!
《恐懼OUT:想法改變,人生就會跟著變》的作者蘇珊・傑佛斯,曾經把她這本著作,寄給了很多家出版社,希望得到出版,但她卻收到了這樣的回應:「就算讓戴安娜王妃全裸上街,在街上免費送這本書,也不會有人願意閱讀。」
如果你是那個準備出書的人,看到這樣的回信,你會有什麼感覺?聽起來讓人感到很挫折啊!
當然,書最後出版了,也受到很大的歡迎,只是那樣的回應,也讓作者經歷過一段時間的低潮。當時他想,“到底是什麼原因,阻撓了他出版這本書?”
他想了想,認為是“內心的恐懼”阻礙了他。
⬛ 恐懼的層級
你有想過,你自己的恐懼來自於什麼?比如“害怕沒錢”、“害怕死亡”、“害怕生病”......
很多時候,這些來自於內心的聲音,會讓我們對自己產生懷疑。
恐懼可以分成三個層級。
第一個層級:對「發生」的事情,感受到的恐懼,比如疾病、死亡、面試、公開演講等。
第二個層級:不知道結果會如何,害怕被拒絕、害怕被騙等。
第三個層級:我們無法應付這些情況。
比如,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當時你會害怕嗎?,你會覺得自己無法處理這件事嗎?你怕你會無法應付嗎?
⬛ 面對恐懼
當你感到恐懼時,最重要的是要有行動。恐懼不會自動消失,但當你直接面對恐懼,並採取行動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問題其實並沒有那麼嚴重。
當恐懼出現時,先問自己,「這個恐懼是真的嗎?我真的沒辦法應對嗎?我可以做什麼?」,當你這麼做的時候,就可以減少對未來的恐懼。
我們在面對恐懼時,很多人會說:“要對自己有信心啊“!但是,自信不是天生就有了,是經過不斷地面對挑戰,和克服困難來建立的。
當你對自己有信心的時候,你會發現很多事情其實並沒有那麼可怕。
然而,很多人也的確很有自信,卻在採取了行動後,碰到了失敗,信心就這樣被摧毀了。
如果我們能記得,「失敗是成功的一部分」,在我們遇到失敗時,就不會感到沮喪,而是要從中學習,找到改進的方法。每一次失敗都是一次寶貴的經驗,讓我們變得更強大。
那樣要怎麼做,可以讓自己碰到失敗時,不再認為那是“失敗”,而是一種學習?
⬛ 轉換自己的語言模式
很多人常常以為,他會說這樣的話,是根據事實,讓他心裡自然而然這麼想。事實是,其實說的話也同樣影響了自己怎麼想這些事。
哪些事情呢?
舉個例子,有些人會說,”因為我有___,所以不會有人想跟這樣的人交往“,空格可以填入任何缺點,像太矮、長得很醜、不會說話、先天性疾病等等…
所以他們會說,“交往這件事不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
另外一個例子,有些小孩容易忘東忘西,忘了帶餐袋、忘了帶鉛筆盒、忘了明天的功課有什麼...這時候爸爸媽媽又在旁邊火上加油,小孩就更覺得自己記性不好。
這樣的小孩會說,“我就記不住”、“我就是記性差”
說類似這樣的話,就是無形中在給自己設限,說久了,這樣的說話模式,也會慢慢減弱自己的信心,於是事情就變得更糟了。
那到底該怎麼說呢?
⬛ 恐懼的層級
人的一生就是在追求“自由”,無論是財務自由、時間自由,還是“雞蛋自由”。「自由」這個名詞的意思是說,不被拘束,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
在真正得到自己想要的自由前,轉換自己的語言模式,就是一種逐步往“自由”邁進的方式。
比如:
以前你會說,”因為我有___,所以不會有人想跟這樣的人交往“,
現在你可以說,“因為我有___,我暫時選擇不跟別人交往”
以前小孩會說,”我就是記不住“、”我就是記性差“
爸爸媽媽可以說,“你記不住只因為__(某某原因),我們一起想辦法,媽媽相信你做得到的”
用「我選擇不」來代替「我做不到」,這樣會讓人感受到更多的選擇權和主動性。
雖然後一種說法比較多變化,概念是一樣的,當你提供了選擇權給自己或別人,就能讓你感覺更有力量和自由。
⬛ 這不是在說”要正向思考“
比如,上班的午休時間到了,準備要重新上工
本來你會說,「我應該要去工作了」
現在你可以改成,「我可以去工作了」
假如去面試一份新工作
以前你會說,「我好希望得到這份工作」
現在你可以改成,「我知道我能得到這份工作」
跟另一半吵架了
以前你會說,「他就是這樣的人」
現在你可以改成,「我知道,我現在還沒找到怎麼跟他更好的說話方式」
讓那些看似被迫的事,轉換成自己主動出擊,是不是讓你感覺更有力量了?
很多人會說,“那這不就是教我們要正向思考?”
不是的,正向思考是在告訴自己,要從正向的方向去想事情,可是你回頭看上面,有關交往的例子,“我暫時選擇不跟別人交往”,這哪裡正向了?
誰說一定要有個對象,才是正確的事情?
轉換語言模式,是在讓我們認清自己所處的位置,以便自己知道要往哪個方向前進。
⬛ 主動是一種承擔責任
很多人會不自覺得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比如,有一次,有人問我某篇文章是否在針對他,我告訴他,”我沒有那麼多時間針對某一個人“。
有的人出社會後,去找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可是他會對別人說,”現在這個社會環境,找這種工作比較穩當“
當你說「這不是我的錯」時,其實是一種推卸責任的心態。可是如果當你說,「我選這個工作,正是因為它很穩定,就算它現在沒有當時那麼好,我也是負全責的」。
這樣的說法,會讓你知道,你能掌控自己的行動和結果。
這感覺是不是好很多?
更重要的是,選擇承擔責任,不是在責怪自己,而是你會發現,很多問題其實是可以解決的。
而且會不知不覺感受到那種成長的力量。
⬛ 這是個雙贏的作法
在自己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很多人在旁邊說嘴,可能是你的朋友、家人或同事.....。但其實成長是一個雙贏的過程,你變得更好,無形中對方也受益了。
所以別人酸自己的時候,不需要去對抗他,而是改用自己的能量去影響他們。
成長要有個明確的目標,並且堅持的朝著這個方向努力。當你知道自己的終點在哪裡時,即使中途偏離了軌道,你也能夠即時修正回來。
願你我都能創造一個和平、有愛和喜悅的世界!
0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