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教練 智傑
⟪極簡佛學⟫13 如何看清自己內心真相的方法
2024 Jul 02 ⟪極簡佛學⟫
◼︎ 禪宗分成南北的緣由
故事發生在馮墓山,寺院住持是禪宗五祖弘忍大師。
有一天弘忍把全部門人弟子召集起來,向大家發表重要講話。大意是要選繼承人,想參選的就寫一首佛偈,誰的最有透徹的見解,誰就接過傳法袈裟,做禪宗的第六代領導人。
標準給了之後,弟子們都沒有反應,因為全寺公認神秀的修為最高,同時他的地位也高。
而神秀則是趁著夜深人靜的時候,悄悄把佛偈寫在牆上。心裡想著:“等天亮以後,師父看到這個佛偈,如果覺得好,我就站出來說是我寫的;如果覺得不好,我就默不作聲,以後改行算了。”
神秀寫在牆上的佛偈是: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
第二天,弘忍看到之後,再次召集寺眾,高度贊揚了這首佛偈,又把神秀叫到內室,私下對他說:“這是你作的吧?如果真的是你,你就夠資格做我的接班人了。”
神秀誠惶誠恐:“確實是我作的,但我可不敢奢望做您老人家的接班人,寫那個佛偈只是想請您鑒定一下我的修為。”
弘忍忽然說了一番奇怪的話:“你的見解很好,凡夫俗子按照你這個佛偈修行的話,應該不會墮入惡道。但這個佛偈離大徹大悟還遠,只能算登堂,還不曾入室。要不這樣吧,你回去重寫一首,我再決定要不要把衣鉢傳授給你。”
神秀不知道懷著怎樣的心情回去了。想重寫一首,但就是想不出來。
當時慧能只是一個舂米的勤雜工,整天只是埋頭做工,對寺院裡近期發生的大事全都不知道。他偶然聽到一個小孩子背誦神秀的佛偈,覺得佛偈的作者並沒有理解佛法的核心。
慧能了解情況後,也想出了一首佛偈。因為他不識字,就請了一個會寫字的人,把自己的佛偈寫在走廊另一端的牆上。
慧能寫在牆上的佛偈是:
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 漸宗和頓宗
神秀和慧能的佛偈,有個共同基礎理論:「鏡子(心性)本來就是乾淨的」,是因為受了外界的污染。
神秀的佛偈意思是,先明白道理,然後再動手擦拭。
所謂明白道理,就是說先明白鏡子是怎麼回事,污染是怎麼回事,擦拭的方法又是怎麼回事。也就是先要系統性地掌握佛學義理,在掌握佛理之後再付諸行動,用禪定的功夫刻苦修行。
等修行的火候到了,鏡子也就被擦乾淨了,心又恢復到明晃晃、亮堂堂的本來面目,這就達到解脫境界了。
解脫之後還要小心謹慎地保持住,稍不留意就會退回到解脫之前的狀態。這就是禪宗的北宗,又稱「頓宗」
而慧能的佛偈意思是,解脫只在一瞬間,也就是頓悟,一朝解脫、立刻成佛。這就好比你一直以為鏡子是髒的,直到有一天你突然發現它不但是乾淨的,而且從來都是乾淨的。
《大般涅槃經》的「佛性論」就是慧能禪法的一大核心,正因為人人都有佛性,也就都有了成佛的潛質,而所謂成佛,無非是讓潛藏著的佛性顯露出來。
而所謂顯露,既可以慢慢擦乾淨來顯露,也可以捅破一層窗戶紙來顯露,前者就是漸修,後者就是頓修。
慧能認為漸修和頓修都是成佛之道,資質差的人適合漸修,資質好的人適合頓修。
這是禪宗的南宗,又稱「頓宗」
◼︎從坐枯禪轉變成明白了就能開悟
弘忍看到了慧能的佛偈,很不以為然,當眾批評了幾句。但就在當天的半夜時分,弘忍忽然把慧能找來,秘密傳授《金剛經》,然後把象徵繼承人地位的袈裟交給他,悄悄送他下山逃命。
弘忍到底從慧能的佛偈里看到了什麼呢?從秘授《金剛經》這個細節來看,弘忍並沒有固守楞伽宗的傳統,沒有遵從達摩祖師的教誨只讀一部《楞伽經》,而是心向《金剛經》所代表的般若學。
而慧能當初動了出家的念頭,恰好就是因為聽到過路人讀了《金剛經》的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無所住」,也就是「無住」,慧能的佛偈大有般若空觀的意味,這才讓弘忍覺得臭味相投。
弘忍明明說可以準備傳給神秀了,為什麼又要秘密傳給慧能呢?因為神秀的勢力太大了,一旦慧能做了六祖,神秀一黨絕對會把他弄死。
弘忍雖然是全寺住持,也擔心自己壓不住場面。
其實弘忍並不是第一次發現慧能的悟性,只是他早就知道寺院中的氛圍很嚴峻。
當初他跟慧能特意叮囑:“我覺得你見解不凡,之所以不和你多說話,還打發你到這兒來做苦力,是怕有人加害於你。”
慧能回答說:“我明白您的意思,所以我也一直在這裡悶著頭做事,從來不往講堂那邊跑。”
慧能的佛偈之所以得到五祖弘忍的肯定,是因為他們兩個人的心思都背離了楞伽宗的傳統,轉向了般若學的一途。於是這個故事也預示著未來禪宗理論走向的轉變。
◼︎禪宗的南北宗
禪宗北宗有個臥輪禪師的佛偈是這麼說的:
「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
“我臥輪很有本事,能斷掉所有的念頭,無論眼前發生了什麼,我的心都一動不動,於是我的修為每天都在提高”
臥輪禪師這樣做,為的是在最大限度地,不和世俗生活發生關係,而關係越少,對禪定的干擾就越少,禪定的快感就越多
而慧能的主張,是要讓心隨著外界境況的變化做出自然反應,不要有任何主觀能動性。也就是說,全然採取一種被動的姿態,來者不拒,去者不留,對境心起,境過無痕。
就算面前有火災、車禍就在前方,就自然的被嚇一跳,之後還是該吃該喝,對任何已經發生的事情,無論好事還是壞事,都不耿耿於懷。
所以慧能針鋒相對地說出一個佛偈:
「慧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
“我慧能沒啥本事,不能斬斷千思萬緒,只要有什麼事情發生了,我的心裡都會產生相應的反應,我的修為也從來沒有提高過”
他之所以說自己的修為沒提高,並不是故作謙虛,而是有佛學上的兩層意思:
1.不該刻意去提高修為——道理還是先前的道理,一旦刻意了,就強化了分別心
2.主張頓悟成佛——所謂頓悟,就是說凡夫俗子和佛菩薩之間只隔著一層薄薄的窗戶紙,這張紙一捅就破,一旦捅破就會恍然大悟、豁然開朗。
在頓悟法門裡,不需要“逐步提高、逐步升級”這種漸進過程。
其實頓宗和漸宗的分別,早在慧能和神秀之前就已經有了,而且頓漸之別在慧能和神秀的時代並不那麼嚴峻,甚至是不大明確的。
兩人的根本分歧其實是坐禪和反對坐禪的分歧。神秀正是壁觀法門的正統繼承人,慧能在南方所反對的“坐看心淨,不動不起”的禪定修行,正是神秀在北方所傳授、所倡導的。
可以說,在這個分歧當中,神秀是傳統派,慧能是改革派。甚至可以說,是慧能一系和絕大多數佛教宗派的分歧,因為坐禪是佛教各宗各派共有的傳統。
所以慧能的說法,雖然看似針對神秀和達摩祖師,其實影響層面還要大得多。
慧能反對坐禪,是反對這種「刻意」和「著力」。因為坐禪顯然太過人為與執著,還需要很大的毅力。
慧能要的是,注重「當下」。只有天真爛漫、率性隨心,擺脫一切執著,才可以當下解脫,得見佛國淨土。
就好像老師教大家寫作文,別的老師都說:”大家要多背漂亮詞句,多讀範文,要知道記敘文六要素,要熟悉議論文的論證格式,天天都要寫日記,有事沒事都要寫,寫不出來也要硬寫“
恐怖小說大師史蒂芬金就是這樣說的。
而慧能老師卻說:沒什麼規矩,什麼也不要背,有感而發就寫一段,寫不出來就不要硬寫。
哪種方法更能訓練出好作文呢?多數人會傾向於慧能的教學方式,畢竟我們都覺得有感而發、真情流露、不加雕琢的文章才有可能是好文章。
但事實上,這兩種方法各有優劣:
第一種方法,雖然很難培養出文學大師,甚至反而會影響了天才的發揮,但大多數人大概也能寫出還不錯的文章。
像老舍說自己練習寫作的方法就是天天練筆,寫不出來也要硬憋。用李敖的話來說,作家不能只靠靈感寫作,就像妓女不能只靠性欲接客。
而慧能的方法,則會讓喜歡寫流水帳的人,到最後還是寫流水帳,而文學大師只能碰運氣、萬中挑一了。
所以慧能說,他的方法是針對上等根器之人,還真的是這樣子。
後來隨著慧能禪風的流行,越來越多的人不做面壁的辛苦功夫了。但有一位慧能的徒孫到了越南,在一所寺院裡面壁數年,始終靜坐不動、一言不發,由此開創了越南禪宗的無言通禪派。
故事發生在馮墓山,寺院住持是禪宗五祖弘忍大師。
有一天弘忍把全部門人弟子召集起來,向大家發表重要講話。大意是要選繼承人,想參選的就寫一首佛偈,誰的最有透徹的見解,誰就接過傳法袈裟,做禪宗的第六代領導人。
標準給了之後,弟子們都沒有反應,因為全寺公認神秀的修為最高,同時他的地位也高。
而神秀則是趁著夜深人靜的時候,悄悄把佛偈寫在牆上。心裡想著:“等天亮以後,師父看到這個佛偈,如果覺得好,我就站出來說是我寫的;如果覺得不好,我就默不作聲,以後改行算了。”
神秀寫在牆上的佛偈是: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
第二天,弘忍看到之後,再次召集寺眾,高度贊揚了這首佛偈,又把神秀叫到內室,私下對他說:“這是你作的吧?如果真的是你,你就夠資格做我的接班人了。”
神秀誠惶誠恐:“確實是我作的,但我可不敢奢望做您老人家的接班人,寫那個佛偈只是想請您鑒定一下我的修為。”
弘忍忽然說了一番奇怪的話:“你的見解很好,凡夫俗子按照你這個佛偈修行的話,應該不會墮入惡道。但這個佛偈離大徹大悟還遠,只能算登堂,還不曾入室。要不這樣吧,你回去重寫一首,我再決定要不要把衣鉢傳授給你。”
神秀不知道懷著怎樣的心情回去了。想重寫一首,但就是想不出來。
當時慧能只是一個舂米的勤雜工,整天只是埋頭做工,對寺院裡近期發生的大事全都不知道。他偶然聽到一個小孩子背誦神秀的佛偈,覺得佛偈的作者並沒有理解佛法的核心。
慧能了解情況後,也想出了一首佛偈。因為他不識字,就請了一個會寫字的人,把自己的佛偈寫在走廊另一端的牆上。
慧能寫在牆上的佛偈是:
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 漸宗和頓宗
神秀和慧能的佛偈,有個共同基礎理論:「鏡子(心性)本來就是乾淨的」,是因為受了外界的污染。
神秀的佛偈意思是,先明白道理,然後再動手擦拭。
所謂明白道理,就是說先明白鏡子是怎麼回事,污染是怎麼回事,擦拭的方法又是怎麼回事。也就是先要系統性地掌握佛學義理,在掌握佛理之後再付諸行動,用禪定的功夫刻苦修行。
等修行的火候到了,鏡子也就被擦乾淨了,心又恢復到明晃晃、亮堂堂的本來面目,這就達到解脫境界了。
解脫之後還要小心謹慎地保持住,稍不留意就會退回到解脫之前的狀態。這就是禪宗的北宗,又稱「頓宗」
而慧能的佛偈意思是,解脫只在一瞬間,也就是頓悟,一朝解脫、立刻成佛。這就好比你一直以為鏡子是髒的,直到有一天你突然發現它不但是乾淨的,而且從來都是乾淨的。
《大般涅槃經》的「佛性論」就是慧能禪法的一大核心,正因為人人都有佛性,也就都有了成佛的潛質,而所謂成佛,無非是讓潛藏著的佛性顯露出來。
而所謂顯露,既可以慢慢擦乾淨來顯露,也可以捅破一層窗戶紙來顯露,前者就是漸修,後者就是頓修。
慧能認為漸修和頓修都是成佛之道,資質差的人適合漸修,資質好的人適合頓修。
這是禪宗的南宗,又稱「頓宗」
◼︎從坐枯禪轉變成明白了就能開悟
弘忍看到了慧能的佛偈,很不以為然,當眾批評了幾句。但就在當天的半夜時分,弘忍忽然把慧能找來,秘密傳授《金剛經》,然後把象徵繼承人地位的袈裟交給他,悄悄送他下山逃命。
弘忍到底從慧能的佛偈里看到了什麼呢?從秘授《金剛經》這個細節來看,弘忍並沒有固守楞伽宗的傳統,沒有遵從達摩祖師的教誨只讀一部《楞伽經》,而是心向《金剛經》所代表的般若學。
而慧能當初動了出家的念頭,恰好就是因為聽到過路人讀了《金剛經》的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無所住」,也就是「無住」,慧能的佛偈大有般若空觀的意味,這才讓弘忍覺得臭味相投。
弘忍明明說可以準備傳給神秀了,為什麼又要秘密傳給慧能呢?因為神秀的勢力太大了,一旦慧能做了六祖,神秀一黨絕對會把他弄死。
弘忍雖然是全寺住持,也擔心自己壓不住場面。
其實弘忍並不是第一次發現慧能的悟性,只是他早就知道寺院中的氛圍很嚴峻。
當初他跟慧能特意叮囑:“我覺得你見解不凡,之所以不和你多說話,還打發你到這兒來做苦力,是怕有人加害於你。”
慧能回答說:“我明白您的意思,所以我也一直在這裡悶著頭做事,從來不往講堂那邊跑。”
慧能的佛偈之所以得到五祖弘忍的肯定,是因為他們兩個人的心思都背離了楞伽宗的傳統,轉向了般若學的一途。於是這個故事也預示著未來禪宗理論走向的轉變。
◼︎禪宗的南北宗
禪宗北宗有個臥輪禪師的佛偈是這麼說的:
「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
“我臥輪很有本事,能斷掉所有的念頭,無論眼前發生了什麼,我的心都一動不動,於是我的修為每天都在提高”
臥輪禪師這樣做,為的是在最大限度地,不和世俗生活發生關係,而關係越少,對禪定的干擾就越少,禪定的快感就越多
而慧能的主張,是要讓心隨著外界境況的變化做出自然反應,不要有任何主觀能動性。也就是說,全然採取一種被動的姿態,來者不拒,去者不留,對境心起,境過無痕。
就算面前有火災、車禍就在前方,就自然的被嚇一跳,之後還是該吃該喝,對任何已經發生的事情,無論好事還是壞事,都不耿耿於懷。
所以慧能針鋒相對地說出一個佛偈:
「慧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
“我慧能沒啥本事,不能斬斷千思萬緒,只要有什麼事情發生了,我的心裡都會產生相應的反應,我的修為也從來沒有提高過”
他之所以說自己的修為沒提高,並不是故作謙虛,而是有佛學上的兩層意思:
1.不該刻意去提高修為——道理還是先前的道理,一旦刻意了,就強化了分別心
2.主張頓悟成佛——所謂頓悟,就是說凡夫俗子和佛菩薩之間只隔著一層薄薄的窗戶紙,這張紙一捅就破,一旦捅破就會恍然大悟、豁然開朗。
在頓悟法門裡,不需要“逐步提高、逐步升級”這種漸進過程。
其實頓宗和漸宗的分別,早在慧能和神秀之前就已經有了,而且頓漸之別在慧能和神秀的時代並不那麼嚴峻,甚至是不大明確的。
兩人的根本分歧其實是坐禪和反對坐禪的分歧。神秀正是壁觀法門的正統繼承人,慧能在南方所反對的“坐看心淨,不動不起”的禪定修行,正是神秀在北方所傳授、所倡導的。
可以說,在這個分歧當中,神秀是傳統派,慧能是改革派。甚至可以說,是慧能一系和絕大多數佛教宗派的分歧,因為坐禪是佛教各宗各派共有的傳統。
所以慧能的說法,雖然看似針對神秀和達摩祖師,其實影響層面還要大得多。
慧能反對坐禪,是反對這種「刻意」和「著力」。因為坐禪顯然太過人為與執著,還需要很大的毅力。
慧能要的是,注重「當下」。只有天真爛漫、率性隨心,擺脫一切執著,才可以當下解脫,得見佛國淨土。
就好像老師教大家寫作文,別的老師都說:”大家要多背漂亮詞句,多讀範文,要知道記敘文六要素,要熟悉議論文的論證格式,天天都要寫日記,有事沒事都要寫,寫不出來也要硬寫“
恐怖小說大師史蒂芬金就是這樣說的。
而慧能老師卻說:沒什麼規矩,什麼也不要背,有感而發就寫一段,寫不出來就不要硬寫。
哪種方法更能訓練出好作文呢?多數人會傾向於慧能的教學方式,畢竟我們都覺得有感而發、真情流露、不加雕琢的文章才有可能是好文章。
但事實上,這兩種方法各有優劣:
第一種方法,雖然很難培養出文學大師,甚至反而會影響了天才的發揮,但大多數人大概也能寫出還不錯的文章。
像老舍說自己練習寫作的方法就是天天練筆,寫不出來也要硬憋。用李敖的話來說,作家不能只靠靈感寫作,就像妓女不能只靠性欲接客。
而慧能的方法,則會讓喜歡寫流水帳的人,到最後還是寫流水帳,而文學大師只能碰運氣、萬中挑一了。
所以慧能說,他的方法是針對上等根器之人,還真的是這樣子。
後來隨著慧能禪風的流行,越來越多的人不做面壁的辛苦功夫了。但有一位慧能的徒孫到了越南,在一所寺院裡面壁數年,始終靜坐不動、一言不發,由此開創了越南禪宗的無言通禪派。
0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