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教練 智傑
為什麼設定目標的是魯蛇?學學巴菲特吧
2024 May 14 讀書心得 父母成長
上週寫了一篇《你需要的不是時間管理,而是能量管理》,文末提到了這本書名耽誤的好書《我可以和貓聊一整天,卻沒法跟人說半句話》,作者ScottAdams史考特‧亞當斯,同時也是美國職場漫畫呆伯特畫家
如果照原文書名翻譯,可能當時就大賣了,《How to Fail at Almost Everything and Still Win Big:Kind of the Story of My Life》:如何在幾乎所有事情上都失敗,但仍能大獲全勝
為什麼原書名要取得像是要給貓奴看的?因為他是個內向的人,做過很多工作,也創辦過不少事業,真的都沒有成功。
似乎內向的人不一定能有什麼成就......
而這也是書中第一章的標題,因為當時他生了一種病,“可以跟貓說話,卻不能跟人說話!”尤其他當時有一場演講要上台......這是什麼怪病?
雖然如此,內向的他居然還是克服了,而且後來的成就幾乎是無法想像的,包括:
・知名漫畫的作者
・一場演講可以收費到10萬美元的職業演說家
・暢銷書作家
這本三月份讀書會的書目,跟大家分享讀書會的三個重點
1.為什麼亞當斯認為只有魯蛇才會設定目標?
假如你認為人生中最應該要做的,就是滿足自己的快樂,那恭喜你,你跟他是一樣的!
那要怎麼做呢?首先你要選對思考方式
◼︎選對思考方式
他說,人分成兩種,「目標導向」和「系統導向」
●目標導向
比如,你想要減肥10公斤,在還沒有到達這個數字之前,你就是處於失敗狀態,那你會有什麼感受?會一直感受到挫敗感。
為了跟這種失敗感抗爭,每天都要暗示自己,“這種感覺只是暫時的,等目標實現了就能怎樣......”
可是一直有挫敗感,會消耗我們的能量,一直讓我們感覺渾身不舒服,會想要半途而廢。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人設定目標,卻達不到的原因
如果最後目標達不到,就會告訴自己,“沒關係啦,減肥永遠都是明天的事情”、“我怎麼都管不住嘴”、“我就是懶”......
最後,就讓這個目標隨風飄走吧......
所以目標導向的思維路徑,在未達到目標前是這樣的:
未達到目標前->處於失敗狀態->一直感到挫敗感->最後就是讓它走吧
當然,也許你會繼續努力,去健身房、調整飲食方式,直到成功為止。可是,假如實現目標之後,會怎麼樣?
你一定會開心的,對不對?不過,就是那一陣子。假如今天達到瘦下10公斤的目標,你不會一直開心到年底,最多就是幾天
那之後呢?開始想著,“接下來呢?好空虛啊!” 於是,爲了不要有這種感受,要怎麼做?再找下一個目標,比如“體脂率降到15%”。
就這樣周而復始地,不停的設定目標......
目標導向的思維路徑,在達到目標後是這樣的:
實現目標後->開心.......一陣子->空虛寂寞覺得冷->下一個目標
所以Scott Adams對這種情形的看法是:
「目標導向的人最多不過是處在持續的、成功前的失敗狀態中,如果不能成功,則處在永久的失敗中。目標導向的人在每一個轉折點,都在與挫敗感戰鬥」
●系統導向
對比「目標」是個終點,「系統」是每天都會做的事。
比如,減肥10公斤是個目標,每天吃健康餐是個系統;多益900分是個目標,每天讀英文是個系統;收入1000萬是個目標,每天都做可以賺錢的事是系統
系統導向的人,他沒有所謂的成功跟失敗,他每天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感覺就會很好,做事時能量滿滿,相信總有一天,這個系統會讓他獲得進步,更加幸福。
系統導向的思維路徑,是這樣的:
沒有成功失敗->會一直做->常常感到開心->能量滿滿、不斷進步、更加幸福
◼︎溫拿(Winner)追求系統,魯蛇(Loser)追求目標
Adams發現,大多數成功者追求的都是系統,而不是目標
比如,很多人買股票,都希望股票一年會有個高報酬率,比如20%,這是目標導向。而巴菲特就是系統導向,他會購買那些估值被低估的公司,然後長期持有
系統導向的巴菲特,用這樣的思維方式,成了股神;而目標導向的多數人,報酬率大概都低於市場平均水準
以目標為導向的人,他們的注意力在於當下的回饋,他們更關心,自己這一次究竟是成功還是失敗了
以系統為導向的人,則專注在長遠的收穫,雖然不確定回報的大小和時間,只要持續下去,最終的回報有可能很高
也許是這樣的......用系統推動自己,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這樣你的目標才有意義
◼︎我真的很認同這個說法
19歲時給自己定下一個目標:帶團去美國,為了完成這個目標—
●我去補習班上經濟學、觀光學等完全不熟悉的學科
●上大學後從國內團開始,學著帶團帶了三年
●畢業後工作遇到Sars,期間只領六成薪水
●疫情過後的近三個月,每天加班到凌晨三四點
這一切都只為了帶團去美國,終於在24歲那年,完成目標!......然後呢?沒有然後了,完全不知道下個目標是什麼,真正是空虛寂寞覺得冷啊!
◼︎我對這點的看法
人是一種喜歡即時反饋的動物,想要做一件事,就會希望得到結果,這是人類大腦天生的設定。而作者告訴我們,不要設定目標,別一直想著要得到即時反饋,這樣才能成功。
所以大多數的人都做不到,畢竟「成功的路上並不擁擠」
那要怎麼運用人類大腦,和作者的建議呢?
用我自己當例子,回想當時想帶團去美國的初衷,最主要是想看到美國的風景。再想深一點,世界那麼大,還有很多地方可以去,沒有看過就太可惜了
假如我回到過去,我會告訴那時候的自己:
每天持續精進自己跟帶團相關的能力,讓這件事成為一個系統;把看到的景色、遇到的人們,當作給大腦的即時回饋,無論帶到哪裡都無所謂,最終一定都可以看到一些美麗的風景。
2.掌控時間的方式
既然人分成目標和系統導向,這樣的思維延伸到掌控時間的方式,目標導向的人喜歡優化自己的行程,而系統導向的人則會採取簡化的方式。
用上一篇文提到的內容:
「全家人晚上出去吃個飯,而Scott Adams是個系統導向的人,他的想法永遠是「到餐廳、吃飯、回家」;而他太太就是個優化者,會想著能不能順便在路上做些什麼事情,“節省時間和效率嘛”!像是“順路”去商店裡退貨、到洗衣店拿乾洗的衣服等等之類的
因為優化是一種目標思維,而目標在潛意識裡,就是必須做到的事。而系統講的是長期的高質量輸出,也因為“長期”+“高質量”,所以只有簡化,節省能量,你才能長期做下去。」
◼︎簡化的兩個好處
簡化就是簡單的方式完成任務,這樣會比較耗時,卻可以帶來兩個很大的好處:
・安全感
・任務完成率高
爲什麼?因爲你知道你就只做這件事情而已
舉個例子,假設你有在記帳,你會發現,用手寫的比較慢,卻一定比用電腦或手機記,效果更好
用手寫的,你需要自己做計算,很耗時間,可是大腦會很有印象;用電子產品方便,它都幫你計算好了,卻沒辦法過腦子
可以問問周邊有在記帳的人,手寫的人會對數字很清楚,而app記的都只能說個大概
◼︎優化的困擾
優化最大的困擾是,絕大部分的情況下,優化的確能提高效率。但是優化得越詳細,就越可能出差錯,一旦出差錯就是麻煩接二連三的來,非常消耗能量。
一樣用記帳舉例,寫錯、漏記了,比較這幾種方式的差別:
手寫:畫條線、算一算
電腦:要符合格式,很麻煩
APP:開發者要有把功能加進去,不然就只能乾瞪眼了
3.如何有想像力的保持樂觀?
Adams的做法,就是講肯定語,比如「我很棒,我做的很好」之類的......
可能你會想,這不就是吸引力法則嗎?
他說,這可能出自於三個原因:
◼︎這是一種選擇性記憶
告訴自己肯定語,可以說是一種「自證預言」,就是“我告訴自己,我做得到,我就相信我自己做得到”
但你會想,“我也是這樣想啊,難道我會告訴自己我會失敗嗎?”
◼︎樂觀者會注意到悲觀者忽略的機會
如果你告訴自己“我做得到”,那你會留意那些讓你失敗的地方嗎?「你的專注的地方會擴大」
而且你不需要天生是樂觀者,你可以訓練自己成爲樂觀者就好了
◼︎因果關係可能是錯誤的
一般人認爲,“我告訴自己,我做得到,我就真的做得到了”,但Adams說,“有沒有可能是因爲我做到了,導致我這樣想?”
簡單說,就是他認為人會有選擇性記憶,所以有可能因果關係跟我們想像中不一樣。
◼︎如何說出肯定語?
對自己講肯定語,就會改變自己注意力的方向,那你要怎麼做呢?
因為在說出來的時候,你會反覆的告訴自己,你想要完成、做到的事情,這會幫助你想像到那個畫面,所以你可以寫下來、說出來,還要反覆的想。
Adams說,語句是什麼其實沒有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你真的去持續去做這件事。
他的語句是這樣的:「我____,將會成爲____」
他自己的成功經驗包括:
・他告訴自己,他會成為有錢人,之後,他買了兩支股票都賺到錢
・他告訴自己,他會跟某個身份地位差很大的女生,成為男女朋友,之後真的在一起了,即使沒有維持很久
・他告訴自己,他的GMAT考試成績,會落在94%,而且不去補習。原先的成績都在70%上下,他自己練習寫的題目,也是如此,結果最後真的落在94%
效果這麼好,他覺得太棒了,他相信了。所以接下來他告訴自己的肯定語,你可能也猜到了,他對自己說:
「我,亞當斯,要當一個成功的漫畫家」
◼︎Scott Adams的例子
綜合系統導向、簡化思維,和有想像力的保持樂觀,也讓他因此成為一個成功的漫畫家
他成功的六個原因:
・他告訴自己,他會成為一個漫畫家,他也開始畫了,而且是持續的畫
・他在科技公司,注意到未來發展趨勢,會讓看報紙的人會越來越少,於是他很早就放在部落格,免費讓人看
・他投稿報紙,編輯的老公跟呆伯特的形象,幾乎一模一樣,她老公看這個漫畫會笑,讓編輯確定,這漫畫會成功
・美東銷量很好,美西很差,因為負責的業務員不推。可是這個業務後來心臟病發死了,接手的人很喜歡,大力的推,於是漫畫就從東部火到西部
・當時很多公司都在裁員,職場漫畫的題材讓讀者很有感
・前後有兩個熱門漫畫的作者都退休了,因此他的漫畫可以擠上更多版面
◼︎照著做,把時間當作朋友
其實大概六七年前我就看過這本書,只不過當時只是看看,沒有應用當中的許多概念。
隨著時間過去,我發現書中的許多說法,都的確印證了他說的方向是正確的。
只要照著做,不去設定什麼特別的目標,只是有系統化的做事,把時間當作朋友,相信你我也會有個驚豔的未來
如果照原文書名翻譯,可能當時就大賣了,《How to Fail at Almost Everything and Still Win Big:Kind of the Story of My Life》:如何在幾乎所有事情上都失敗,但仍能大獲全勝
為什麼原書名要取得像是要給貓奴看的?因為他是個內向的人,做過很多工作,也創辦過不少事業,真的都沒有成功。
似乎內向的人不一定能有什麼成就......
而這也是書中第一章的標題,因為當時他生了一種病,“可以跟貓說話,卻不能跟人說話!”尤其他當時有一場演講要上台......這是什麼怪病?
雖然如此,內向的他居然還是克服了,而且後來的成就幾乎是無法想像的,包括:
・知名漫畫的作者
・一場演講可以收費到10萬美元的職業演說家
・暢銷書作家
這本三月份讀書會的書目,跟大家分享讀書會的三個重點
1.為什麼亞當斯認為只有魯蛇才會設定目標?
假如你認為人生中最應該要做的,就是滿足自己的快樂,那恭喜你,你跟他是一樣的!
那要怎麼做呢?首先你要選對思考方式
◼︎選對思考方式
他說,人分成兩種,「目標導向」和「系統導向」
●目標導向
比如,你想要減肥10公斤,在還沒有到達這個數字之前,你就是處於失敗狀態,那你會有什麼感受?會一直感受到挫敗感。
為了跟這種失敗感抗爭,每天都要暗示自己,“這種感覺只是暫時的,等目標實現了就能怎樣......”
可是一直有挫敗感,會消耗我們的能量,一直讓我們感覺渾身不舒服,會想要半途而廢。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人設定目標,卻達不到的原因
如果最後目標達不到,就會告訴自己,“沒關係啦,減肥永遠都是明天的事情”、“我怎麼都管不住嘴”、“我就是懶”......
最後,就讓這個目標隨風飄走吧......
所以目標導向的思維路徑,在未達到目標前是這樣的:
未達到目標前->處於失敗狀態->一直感到挫敗感->最後就是讓它走吧
當然,也許你會繼續努力,去健身房、調整飲食方式,直到成功為止。可是,假如實現目標之後,會怎麼樣?
你一定會開心的,對不對?不過,就是那一陣子。假如今天達到瘦下10公斤的目標,你不會一直開心到年底,最多就是幾天
那之後呢?開始想著,“接下來呢?好空虛啊!” 於是,爲了不要有這種感受,要怎麼做?再找下一個目標,比如“體脂率降到15%”。
就這樣周而復始地,不停的設定目標......
目標導向的思維路徑,在達到目標後是這樣的:
實現目標後->開心.......一陣子->空虛寂寞覺得冷->下一個目標
所以Scott Adams對這種情形的看法是:
「目標導向的人最多不過是處在持續的、成功前的失敗狀態中,如果不能成功,則處在永久的失敗中。目標導向的人在每一個轉折點,都在與挫敗感戰鬥」
●系統導向
對比「目標」是個終點,「系統」是每天都會做的事。
比如,減肥10公斤是個目標,每天吃健康餐是個系統;多益900分是個目標,每天讀英文是個系統;收入1000萬是個目標,每天都做可以賺錢的事是系統
系統導向的人,他沒有所謂的成功跟失敗,他每天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感覺就會很好,做事時能量滿滿,相信總有一天,這個系統會讓他獲得進步,更加幸福。
系統導向的思維路徑,是這樣的:
沒有成功失敗->會一直做->常常感到開心->能量滿滿、不斷進步、更加幸福
◼︎溫拿(Winner)追求系統,魯蛇(Loser)追求目標
Adams發現,大多數成功者追求的都是系統,而不是目標
比如,很多人買股票,都希望股票一年會有個高報酬率,比如20%,這是目標導向。而巴菲特就是系統導向,他會購買那些估值被低估的公司,然後長期持有
系統導向的巴菲特,用這樣的思維方式,成了股神;而目標導向的多數人,報酬率大概都低於市場平均水準
以目標為導向的人,他們的注意力在於當下的回饋,他們更關心,自己這一次究竟是成功還是失敗了
以系統為導向的人,則專注在長遠的收穫,雖然不確定回報的大小和時間,只要持續下去,最終的回報有可能很高
也許是這樣的......用系統推動自己,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這樣你的目標才有意義
◼︎我真的很認同這個說法
19歲時給自己定下一個目標:帶團去美國,為了完成這個目標—
●我去補習班上經濟學、觀光學等完全不熟悉的學科
●上大學後從國內團開始,學著帶團帶了三年
●畢業後工作遇到Sars,期間只領六成薪水
●疫情過後的近三個月,每天加班到凌晨三四點
這一切都只為了帶團去美國,終於在24歲那年,完成目標!......然後呢?沒有然後了,完全不知道下個目標是什麼,真正是空虛寂寞覺得冷啊!
◼︎我對這點的看法
人是一種喜歡即時反饋的動物,想要做一件事,就會希望得到結果,這是人類大腦天生的設定。而作者告訴我們,不要設定目標,別一直想著要得到即時反饋,這樣才能成功。
所以大多數的人都做不到,畢竟「成功的路上並不擁擠」
那要怎麼運用人類大腦,和作者的建議呢?
用我自己當例子,回想當時想帶團去美國的初衷,最主要是想看到美國的風景。再想深一點,世界那麼大,還有很多地方可以去,沒有看過就太可惜了
假如我回到過去,我會告訴那時候的自己:
每天持續精進自己跟帶團相關的能力,讓這件事成為一個系統;把看到的景色、遇到的人們,當作給大腦的即時回饋,無論帶到哪裡都無所謂,最終一定都可以看到一些美麗的風景。
2.掌控時間的方式
既然人分成目標和系統導向,這樣的思維延伸到掌控時間的方式,目標導向的人喜歡優化自己的行程,而系統導向的人則會採取簡化的方式。
用上一篇文提到的內容:
「全家人晚上出去吃個飯,而Scott Adams是個系統導向的人,他的想法永遠是「到餐廳、吃飯、回家」;而他太太就是個優化者,會想著能不能順便在路上做些什麼事情,“節省時間和效率嘛”!像是“順路”去商店裡退貨、到洗衣店拿乾洗的衣服等等之類的
因為優化是一種目標思維,而目標在潛意識裡,就是必須做到的事。而系統講的是長期的高質量輸出,也因為“長期”+“高質量”,所以只有簡化,節省能量,你才能長期做下去。」
◼︎簡化的兩個好處
簡化就是簡單的方式完成任務,這樣會比較耗時,卻可以帶來兩個很大的好處:
・安全感
・任務完成率高
爲什麼?因爲你知道你就只做這件事情而已
舉個例子,假設你有在記帳,你會發現,用手寫的比較慢,卻一定比用電腦或手機記,效果更好
用手寫的,你需要自己做計算,很耗時間,可是大腦會很有印象;用電子產品方便,它都幫你計算好了,卻沒辦法過腦子
可以問問周邊有在記帳的人,手寫的人會對數字很清楚,而app記的都只能說個大概
◼︎優化的困擾
優化最大的困擾是,絕大部分的情況下,優化的確能提高效率。但是優化得越詳細,就越可能出差錯,一旦出差錯就是麻煩接二連三的來,非常消耗能量。
一樣用記帳舉例,寫錯、漏記了,比較這幾種方式的差別:
手寫:畫條線、算一算
電腦:要符合格式,很麻煩
APP:開發者要有把功能加進去,不然就只能乾瞪眼了
3.如何有想像力的保持樂觀?
Adams的做法,就是講肯定語,比如「我很棒,我做的很好」之類的......
可能你會想,這不就是吸引力法則嗎?
他說,這可能出自於三個原因:
◼︎這是一種選擇性記憶
告訴自己肯定語,可以說是一種「自證預言」,就是“我告訴自己,我做得到,我就相信我自己做得到”
但你會想,“我也是這樣想啊,難道我會告訴自己我會失敗嗎?”
◼︎樂觀者會注意到悲觀者忽略的機會
如果你告訴自己“我做得到”,那你會留意那些讓你失敗的地方嗎?「你的專注的地方會擴大」
而且你不需要天生是樂觀者,你可以訓練自己成爲樂觀者就好了
◼︎因果關係可能是錯誤的
一般人認爲,“我告訴自己,我做得到,我就真的做得到了”,但Adams說,“有沒有可能是因爲我做到了,導致我這樣想?”
簡單說,就是他認為人會有選擇性記憶,所以有可能因果關係跟我們想像中不一樣。
◼︎如何說出肯定語?
對自己講肯定語,就會改變自己注意力的方向,那你要怎麼做呢?
因為在說出來的時候,你會反覆的告訴自己,你想要完成、做到的事情,這會幫助你想像到那個畫面,所以你可以寫下來、說出來,還要反覆的想。
Adams說,語句是什麼其實沒有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你真的去持續去做這件事。
他的語句是這樣的:「我____,將會成爲____」
他自己的成功經驗包括:
・他告訴自己,他會成為有錢人,之後,他買了兩支股票都賺到錢
・他告訴自己,他會跟某個身份地位差很大的女生,成為男女朋友,之後真的在一起了,即使沒有維持很久
・他告訴自己,他的GMAT考試成績,會落在94%,而且不去補習。原先的成績都在70%上下,他自己練習寫的題目,也是如此,結果最後真的落在94%
效果這麼好,他覺得太棒了,他相信了。所以接下來他告訴自己的肯定語,你可能也猜到了,他對自己說:
「我,亞當斯,要當一個成功的漫畫家」
◼︎Scott Adams的例子
綜合系統導向、簡化思維,和有想像力的保持樂觀,也讓他因此成為一個成功的漫畫家
他成功的六個原因:
・他告訴自己,他會成為一個漫畫家,他也開始畫了,而且是持續的畫
・他在科技公司,注意到未來發展趨勢,會讓看報紙的人會越來越少,於是他很早就放在部落格,免費讓人看
・他投稿報紙,編輯的老公跟呆伯特的形象,幾乎一模一樣,她老公看這個漫畫會笑,讓編輯確定,這漫畫會成功
・美東銷量很好,美西很差,因為負責的業務員不推。可是這個業務後來心臟病發死了,接手的人很喜歡,大力的推,於是漫畫就從東部火到西部
・當時很多公司都在裁員,職場漫畫的題材讓讀者很有感
・前後有兩個熱門漫畫的作者都退休了,因此他的漫畫可以擠上更多版面
◼︎照著做,把時間當作朋友
其實大概六七年前我就看過這本書,只不過當時只是看看,沒有應用當中的許多概念。
隨著時間過去,我發現書中的許多說法,都的確印證了他說的方向是正確的。
只要照著做,不去設定什麼特別的目標,只是有系統化的做事,把時間當作朋友,相信你我也會有個驚豔的未來
0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