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教練 智傑
明知善有善報,為什麼你還是相信占卜?用15個重點帶你讀懂⟪了凡四訓⟫(上)
2024 Sep 23 NLP教練 讀書心得 溝通心法
⟪了凡四訓⟫,可以說是最廣為流傳的勸善書了,這本從明朝就出版,到現在也已經四五百年了,算是一本長銷書。
書中想告訴我們的,可以總結為兩個字:「向善」,也就是「善有善報」。重要的是,這還是真人真事,大概沒有其他書有這麼大的說服力了。
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既然有了了凡先生的實例證明,做善事就能改命,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還相信占卜或神靈之說,而不是像了凡先生一樣,行善積德呢?」
◼︎讀懂第一章,否則其它都是多餘
這裡不是要討論算命準不準,也不是要討論有沒有神靈。這篇文章,要帶你拆解,了凡先生如何從一個篤信命運注定的人,改變了觀念,從此相信命由自己決定的過程。
這本書總共分成四個章節,包括:“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後面其他幾個章節,是如何改變、要做什麼,最後可以得到什麼。
如果你沒理解第一章想表達的,即使你研究了後面幾章,對你的效果也會很有限,所以我會將重點擺在第一章“立命之學”。
看完這系列的文章後,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再研究後面的章節。
◼︎你的理解是不夠的
相信絕大部分的人,對這本書想說的概念,大概如下:
“了凡先生在年輕時,碰到一個算命先生,他算好了了凡先生命中註定的事”
”包括幾歲考什麼考試,會得第幾名,命中註定無子,幾歲會死掉等等......”
“這些事情也隨著時間,漸漸的發生了”
“也讓了凡先生越來越相信命運是注定的”
“直到有一天他碰到一個禪師,告訴他命運並非完全注定“
”於是他便開始做善事,後來的命運果然改變了“
”原來算命只能考到第三名,結果考到第一名“
”注定命中無子,結果生了三個“
”本來應該在53歲時死掉,活到84歲“
”這些種種,都證明了做善事有多大好處,也是⟪了凡四訓⟫為什麼能不斷被提出來的最重要原因。
這樣的理解不能說錯,但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的無法將書中的概念,真正融會貫通的原因。
如果你想真正了解一本書,最好的方式還是去看原書,因此我會將原文和翻譯放上來,提供對照,接著拆解這段文字的重點,以及對了凡先生產生的影響。
拆解的方式有兩種,如果是環境背景,就會標註“說明”;如果是重要影響,就會標註“重點”
【正文開始】
余童年喪父,老母命棄舉業學醫,謂可以養生,可以濟人,且習一藝以成名,爾父夙心也。
我童年時期就失去了父親,老母親讓我放棄科舉考試的學業而去學醫,說學醫可以養活家庭,同時也可以用醫術來救濟別人,而且精通一門手藝並以此成名,也是父親平素的心願。
【說明1】
小學都會寫一篇作文:「我的志願」,絕大多數的人出社會的工作,幾乎都不會跟小學時寫的願望一樣。了凡先生也是如此,爸爸媽媽告訴他,有一技之長就不怕餓死,所以其實了凡先生並不是從小就想考取功名的。
大家都知道大谷翔平能夠有這樣的成就,是因為他在17歲時就寫下了九宮格;他的前輩鈴木一朗也在小學時就寫下他的志願。不知道日本有沒有類似這樣的占卜,很好奇如果他們兩位被算命,後來的成就會是如何?
後余在慈雲寺,遇一老者,修髯偉貌,飄飄若仙,余敬禮之。
後來,我在慈雲寺遇到一個老人,長鬚飄飄,相貌堂堂,就像神仙一樣,我對他非常尊敬並以禮相待。
【重點1】
了凡先生不是剛好去了寺廟,而是古代的文人都會去寺廟讀書、甚至居住,比如蘇東坡。
這裡就體現了“環境”的重要性,對照孟母三遷的故事,也就是說,你常在什麼地方,就容易碰到同頻的人。
【重點2】
這個老者,就是幫了凡先生算命占卜的孔先生。了凡先生形容他“修髯偉貌,飄飄若仙”,可想而知,他給了凡先生第一印象很好。
加上孔先生又留了鬍鬚,古人男人如果留了鬍鬚,看起來就有儀表不俗的象徵,道家仙人的模樣往往就是童顏鶴髮、長髯飄飄。
正所謂:「顏值就是正義」,從古至今,這道理都通。
語余曰: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進學,何不讀書?余告以故,並叩老者姓氏里居。曰:吾姓孔,雲南人也。得邵子皇極數正傳,數該傳汝。余引之歸,告母。母曰:善待之。試其數,纖悉皆驗。余遂起讀書之念,謀之表兄沈稱,言: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開館,我送汝寄學甚便。余遂禮郁為師。
他對我說:“你注定是仕途上的人啊,明年就可以參加歲試進入學校當秀才了,不知你現在為什麼不讀書呢?”我告訴他家庭的原因,並且詢問老人的姓名和籍貫。
他說:“我姓孔,是雲南人。得到了邵雍先生《皇極經世書》的正統傳授,命中注定應該再傳授給你。”我把他請到我家,並稟告了老母親。母親說:“你要好好跟他學習。”
我們多次試驗他的占卜之術,事無大小都能應驗。我才開始有了讀書的念頭,與表兄沈稱商量,表兄說:“郁海谷先生正在沈友夫家中開館授徒,我送你到那裡跟他們一起讀書也很方便。”於是我便拜郁海谷先生為師了。
【重點3】
孔先生提到,他是邵雍先生《皇極經世書》的傳人。這個重點是,邵雍是北宋時期的神算子,等於算命界的經典權威。
這就是在說話之前,先給聽者一個暗示,讓對方知道自己所學是正宗名門,就好比去買麵包,麵包店標榜是吳寶春所傳,自然就已經加分了。
了凡先生聽到這段話,除了顏值之外,又對孔先生加分了。再經過幾次試算,也真的都中,就慢慢地相信對方。
孔為余起數:縣考童生,當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學考第九名。明年赴考,三處名數皆合。
復為卜終身休咎,言:某年考第幾名,某年當補廩,某年當貢,貢後某年,當選四川一大尹,在任三年半,即宜告歸。五十三歲八月十四日丑時,當終於正寢,惜無子。余備錄而謹記之。
孔先生為我占了一卦,結果是:縣考童生時,應當考中第十四名;府考時為第七十一名,提學主持的考試中為第九名。第二年我去參加考試,三處考試的名次都完全符合。
孔先生又為我占卜一生的吉凶,他說:某某年考會中第幾名,某某年應當升為廩生,某某年可以選拔進京師國子監讀書成為貢生,入貢後某年,應當被選為四川某方面的大官,在職三年半後,便應該告老辭官還鄉。
五十三歲那年的八月十四日的丑時,會在自己的床上逝世,可惜最後沒有兒子。我把這些都完整地記錄下來並牢牢記住。
【重點4】
了凡先生這時是15歲,隔年16歲的考試果然如孔先生所算,名次都一模一樣。這等於是說,相信“算命是真的”的種子,不斷在心裡發芽,開枝散葉了。
一般來說,人是不會聽進對方的建議的,除非對方說的不斷地應證。心理學的「自證預言」,和「羅森塔爾效應」,在這裡不斷的被了凡先生和孔先生實現。
自此以後,凡遇考校,其名數先後,皆不出孔公所懸定者。獨算余食廩米九十一石五斗當出貢;及食米七十餘石,屠宗師即批准補貢,余竊疑之。
從此以後,凡是遇到考試,每次考試所得名次,都與孔先生所算的一樣。只有一件不同:孔先生算我為廩生時領取官府九十一石五斗廩米時就可以按資歷到京出貢選職了,但我領取七十一石的時候,屠宗師便批准我可以出貢了,我暗中開始懷疑孔先生算命這件事了。
【重點5】
如果這時候了凡先生對自己的命運深信不疑,那就算只領七十一石的米,了凡先生也不會動搖自己的信心。
不過人的生活是動態的,每天都會變化,這期間肯定也會有人告訴了凡先生,別相信算命的,聽久了也會開始想東想西的。
這時又可以拿鈴木一朗做對比,他有沒有被動搖過信心呢?
後,果為署印楊公所駁,直至丁卯年,殷秋溟宗師見余場中備卷,歎曰:五策,即五篇奏議也,豈可使博洽淹貫之儒,老於窗下乎!遂依縣申文准貢,連前食米計之,實九十一石五斗也。
余因此益信進退有命,遲速有時,澹然無求矣。
後來此事果然被代理提學的楊先生駁回,直到丁卯年,殷邁宗師看到我正式考試所作文字的備卷,贊嘆說:“這五篇策論,就是五篇給朝廷的奏議啊,怎麼能讓淵博而明理的儒者老死於窗下呢!”
於是便依從屠宗師的申文而批准出貢,連同前邊領取的米一起計算,恰好九十一石五斗。我因此更加相信一進一退,皆有天命,發達的快慢也都各有因緣,所以也就淡泊而無所求了。
【重點6】
這段非常關鍵,在產生懷疑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事,完成了孔先生所算的命運,從此了凡先生對於“命定”的想法,就像鐵鎚敲進了釘子一樣,再也沒有疑慮了。
NLP裡有個名詞“心錨”,意思是說,某件事通過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這五種感覺,深深的刻進自己的心裡,讓自己每次碰到重複的感覺,就回想起那件事,更加深自己對這件事的想法。
比如,每聽到一次梁靜茹的「分手快樂」,就想到那時被分手的痛苦;聞到披薩的香味,就想到第一次去加拿大機場的畫面;看到電影出現倫敦塔,就想到跟家人一起去英國玩的時光。
了凡先生的年代,周遭的環境沒有那麼多事情發生,這個命定的“心錨”,會在他辦公環境不斷的發生,只要一看到自己寫的文章,就會想到“命中注定”,也難怪他會開始變得淡泊無所求了。
畢竟,什麼都是注定的,那需要什麼欲望呢?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