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親子溝通教練 玉芳
設框也是劃分界線
2024 Mar 19 活動記錄 學習力 溝通心法
設定框架也是劃分界線一種方式,三年前進入故事志工時,去旁聽其他志工說故事,當時聽完出來後,心裡產生恐懼,為什麼恐懼呢?
因為小一、小二的孩子喜歡跟故事志工互動,這樣其實滿好的,但有一點讓我當時害怕的原因是,孩子的回應很容易就偏離主題了,例如﹕揍死他啊、把他打死啊、拿炸彈炸他...之類暴力,我不知道要如何回應他們
當時所接收到的觀念是,說故事不說教,透過故事讓孩子自己思考,所以之前我都採取前輩的經驗﹕"消極回應"的方式,就是聽他說,但不回應他
可是這一點有時會起群體效應,有時一個說了,另一個就說的更誇大,然後整班就陷入了無法控制的狀態中,這時要拉回來就需要很多的時間,因此讓自己情緒被影響了,內在非常的衝突
我在這個過程中,一直在摸索這個界線到底應該如何拿捏,如何能夠讓孩子喜歡互動,又不要太過度走偏了...
就在昨天的入班時說故事時,突然想改變做法
一個一年級的孩子,一開始在我請他坐好時,才開始講故事,他不願意配合,甚至說他不想要聽故事,因為剛好班導也在現場,我先借用老師的力量,一方面也想知道下次遇到這樣的問題,可以有哪些解決方法,於是我就當著全班問老師﹕老師,請問如果同學不想聽故事怎麼辦呢?
老師一開始沒有回應,有些同學就提出建議﹕那你可以出去啊,你不想聽,我們想要聽啊
老師一聽到學生這麼說,立刻回答﹕那不想聽的同學,來寫課文好了
我不要~那個學生立刻安靜了
接著當我進行說故事跟孩子們互動時,他都想要回答,幾次下來他的回答很明顯都不在故事的情節中,後來我先採取忽略的方式,但這孩子可不簡單,他一直大聲的說﹕老師,我知道~~
聲音之大讓人很難忽略,於是,我決定設定框架,點了他,當他要開口說的時候,我問他﹕你要回答的跟現在的故事有關係嗎?
他說﹕蛤?什麼意思?
我再換個說法﹕你要回答的跟現在的故事如果沒有關係,那麼等會我就不再點你回答了哦
他又再說﹕蛤?什麼意思?
同學又試著翻譯我的話﹕老師說你如果再回答跟故事沒關係的,就不再讓你回答了
我接著說﹕那你聽懂了嗎?你現在可以回答了~~
我停了三秒後,見他沒有要回答的意思,我就接著說起故事,跟其他孩子們做互動,有趣的事情發生了,我以為這個同學不會再發聲了,但是並沒有,這個同學依然舉手﹕我知道~ 老師,我知道~
我再點他回答時,他已經修正到故事的框架內回答我問題了
其實在那當下,我不僅欣賞也佩服這位孩子,沒有因為當下他被指正而感覺不舒服,反而快速做了修正,加入了互動~~
昨天在那個設定框架的決定,讓我發現,孩子其實很單純,並沒有想像的那麼脆弱,只是不需要用指責的方式做提醒,孩子一般都是可以接受的
之前在跟孩子互動過程中,會發生像這樣的事情,前輩們說不要限制孩子們的想像,也不要否定孩子的答案,可是我常常在這樣的情況下,感到困惑,因為常常會在過程中歪樓了,又沒有達到我想要傳達的訊息
在有目地的活動中設定框架一方面讓孩子發揮他的想像力,另一方面可以對孩子表明界線,再來就是可以避免孩子隨意的回答,成了無意義的互動,讓自己感到困擾,而影響了整場的狀態
這種無意義的互動,不僅是浪費了時間、造成團體的混亂,還沒有辦法將我們想要傳達的想法讓孩子瞭解,這樣就失去活動所要帶來的意義了。
因為小一、小二的孩子喜歡跟故事志工互動,這樣其實滿好的,但有一點讓我當時害怕的原因是,孩子的回應很容易就偏離主題了,例如﹕揍死他啊、把他打死啊、拿炸彈炸他...之類暴力,我不知道要如何回應他們
當時所接收到的觀念是,說故事不說教,透過故事讓孩子自己思考,所以之前我都採取前輩的經驗﹕"消極回應"的方式,就是聽他說,但不回應他
可是這一點有時會起群體效應,有時一個說了,另一個就說的更誇大,然後整班就陷入了無法控制的狀態中,這時要拉回來就需要很多的時間,因此讓自己情緒被影響了,內在非常的衝突
我在這個過程中,一直在摸索這個界線到底應該如何拿捏,如何能夠讓孩子喜歡互動,又不要太過度走偏了...
就在昨天的入班時說故事時,突然想改變做法
一個一年級的孩子,一開始在我請他坐好時,才開始講故事,他不願意配合,甚至說他不想要聽故事,因為剛好班導也在現場,我先借用老師的力量,一方面也想知道下次遇到這樣的問題,可以有哪些解決方法,於是我就當著全班問老師﹕老師,請問如果同學不想聽故事怎麼辦呢?
老師一開始沒有回應,有些同學就提出建議﹕那你可以出去啊,你不想聽,我們想要聽啊
老師一聽到學生這麼說,立刻回答﹕那不想聽的同學,來寫課文好了
我不要~那個學生立刻安靜了
接著當我進行說故事跟孩子們互動時,他都想要回答,幾次下來他的回答很明顯都不在故事的情節中,後來我先採取忽略的方式,但這孩子可不簡單,他一直大聲的說﹕老師,我知道~~
聲音之大讓人很難忽略,於是,我決定設定框架,點了他,當他要開口說的時候,我問他﹕你要回答的跟現在的故事有關係嗎?
他說﹕蛤?什麼意思?
我再換個說法﹕你要回答的跟現在的故事如果沒有關係,那麼等會我就不再點你回答了哦
他又再說﹕蛤?什麼意思?
同學又試著翻譯我的話﹕老師說你如果再回答跟故事沒關係的,就不再讓你回答了
我接著說﹕那你聽懂了嗎?你現在可以回答了~~
我停了三秒後,見他沒有要回答的意思,我就接著說起故事,跟其他孩子們做互動,有趣的事情發生了,我以為這個同學不會再發聲了,但是並沒有,這個同學依然舉手﹕我知道~ 老師,我知道~
我再點他回答時,他已經修正到故事的框架內回答我問題了
其實在那當下,我不僅欣賞也佩服這位孩子,沒有因為當下他被指正而感覺不舒服,反而快速做了修正,加入了互動~~
昨天在那個設定框架的決定,讓我發現,孩子其實很單純,並沒有想像的那麼脆弱,只是不需要用指責的方式做提醒,孩子一般都是可以接受的
之前在跟孩子互動過程中,會發生像這樣的事情,前輩們說不要限制孩子們的想像,也不要否定孩子的答案,可是我常常在這樣的情況下,感到困惑,因為常常會在過程中歪樓了,又沒有達到我想要傳達的訊息
在有目地的活動中設定框架一方面讓孩子發揮他的想像力,另一方面可以對孩子表明界線,再來就是可以避免孩子隨意的回答,成了無意義的互動,讓自己感到困擾,而影響了整場的狀態
這種無意義的互動,不僅是浪費了時間、造成團體的混亂,還沒有辦法將我們想要傳達的想法讓孩子瞭解,這樣就失去活動所要帶來的意義了。
0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