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winlife365.com
0
  • 會員登入
  • 關於我們
  • 服務介紹
  • 創作與記錄
    回主選單
    • 文章閱讀
  • 課程活動
    回主選單
    • 活動報名
    • 線上課程
  • 教練諮詢服務
    回主選單
    • 什麼是教練(Coaching)
    • 預約流程 / Q&A
    • 預約教練諮詢
  • 聯絡我們
  • Join us
  • Login
  • 0
    winwinlife365.com
  • 關於我們
  • 服務介紹
  • 創作與記錄
    文章閱讀
  • 課程活動
    活動報名 線上課程
  • 教練諮詢服務
    什麼是教練(Coaching) 預約流程 / Q&A 預約教練諮詢
  • 聯絡我們
部落格
  • 文章總覽
  • 分類
  • 學習分享 (62)
    • 讀書心得 (33)
    • 歷史故事 (1)
    • 詞語由來 (2)
    • ⟪極簡佛學⟫ (24)
    • 科普知識 (1)
  • 深度連結溝通 (154)
    • NLP教練 (44)
    • 覺察與啟發 (68)
    • 溝通心法 (33)
    • 了解情緒編碼 (4)
  • 個人成長 (11)
    • 專注力 (3)
    • 時間管理 (2)
  • 關係修練所 (132)
    • 親子對話 (40)
    • 父母成長 (45)
    • 女力覺醒 (2)
    • 家庭教育 (33)
    • 夫妻關係 (2)
  • 課程紀錄 (11)
    • 活動記錄 (8)
  • 台南有故事 (5)
親子、情緒、自我覺察 關係 溝通 成長 改變 教練 Coaching 情緒 霸凌 親子 父母成長 歷史故事 #溝通 #成長 #改變 #情緒 #界線 #對話 #專注力 專注力 注意力 人生定位 商業週刊 商周出版 讀書心得
  1. 首頁
  2. 文章閱讀
  3. 別讓知識淹沒了你的行動 ⟪華杉讀書筆記⟫重點解析(一)

人生教練 智傑

別讓知識淹沒了你的行動 ⟪華杉讀書筆記⟫重點解析(一)

2024 Oct 23 覺察與啟發 讀書心得
前幾個月我看到一本書,光看完作者序就令我大為震撼,這世界上的能人異士真是太多,一直想找時間做點分享。

剛好最近朋友也買了這位作者華杉的某一本書,於是跟他說了這本書給我的啟發,心想擇日不如撞日,就從這週開始分享,希望也能給你同樣的收穫。

這系列的文章主要著重在作者序言,這篇序言可以說是他畢生讀書心得與精華,你可以從這系列的文章中學到:

1.不再追逐讀書的量,讓自己的學習呈現質的飛躍
2.幫助自己用學習超越別人,超越自己
3.知道怎麼做好時間管理



◼︎華杉是誰?

華杉,是中國最知名的品牌營銷咨詢公司,“華與華”的共同創辦人,公司在廣告業中,從不投標,也從不比稿。

自己是廣告行銷公司,會幫自己公司每年投幾千萬打廣告。

服務案例包括了許多規模龐大的品牌,舉幾個台灣人最可能知道的公司,比如:海底撈、蜜雪冰城、西貝莜面村、得到等等......

公司業績已經這麼驚人,但更驚人的是,他自己也是個作家,出版的書,至少超過50本以上!

其它的豐功偉業不贅述,重要的是他這本書提到的讀書方法論,接下來的內容,大部分來自⟪華杉讀書筆記⟫。

只要是作者說的話,皆為藍色字體。



◼︎在精不在多

以前我每年大約會讀150~200本書,直到這幾年開始下降,要求自己一年最多讀50本書就好。

從2021年年中開始做讀書會,做了76次後,到今年幾乎也完全停擺。

這兩件事的共同原因,主要是要求自己,去實踐書中的道理,並且反覆的讀經典書籍。

當我看到這本書之後,不只在心中反覆的說“真是深得我心啊”,並且也嘗試著要實踐作者的想法

這本書出版於2023年,是作者華杉過去13年的讀書筆記。他說,過去13年他讀了515本書,平均一年40本。

讀書最多的那年是78本;最少的那年,因為身體不好,只讀了11本。

他很羨慕有人一年可以看兩三百本書,希望自己退休之後,也能讀那麼多。因為他自己最大的嗜好就是看書和打高爾夫球。


華杉說,他通常是兩本書同時讀,一本輕鬆的,通常是歷史;一本比較難啃的,比如是哲學。輕鬆的書,用來休息。

哲學書會精讀,讀兩遍半——一個章節一個章節地讀。第一遍先通讀,再讀第二遍,把第一遍沒有弄明白的地方,再前後聯繫琢磨一下;最後半遍,是把前面畫的重點抄錄下來,有時加上自己的感想和評論。

這種難啃的書讀累了,就會讀輕鬆的那本來放鬆休息。

哲學書包括那些呢?舉幾個例:《羅馬帝國衰亡史》、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伏爾泰的《風俗論》等等......


知道他出了那麼多書,會有種模糊的印象是“他看書一定很快”,沒想到,平均一年“只”有40本。

更厲害的是,他讀的這些書,都會有意或無意的應用到公司的運作邏輯上。

老實說,這才是真正的看書和用書。

正如那句話說的:「讀書要“以自己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以改變為終點”」。

對比我自己,從某種角度來說,看過書的數量遠勝於他,成就卻根本是一個在太空,一個在地下10樓。

原因我歸納有兩點:

1.之前太追求量,以至於筆記做太少。

2.讀的書經典太少,大多數的書都不值得花太多時間。

那華杉怎麼能出版超過50本書呢?他的方法,後面文章會陸陸續續提到,提供參考。畢竟,每個人的狀況都不一樣,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式最重要。



◼︎讀書不是為了徒事講說,而是學以潤身,學到自己身上去

華杉說,人人都贊同讀書學習是好事,但如果忘了讀書的初衷,就是一種“偽學習”,甚至可以說是“玩物喪志”。

他用一個故事來說明,什麼叫“玩物喪志式“的讀書。

宋代大儒謝良佐,向理學大師程顥拜師。

程顥問他最近讀什麼書,謝良佐說:“《史書》。”程顥順手拿出一本書,抽取其中一段,謝良佐誦讀如流,把程顥提到的一大段整個背誦了下來,一字不差。

程顥再抽出一本書,從中翻開一頁,謝良佐仍然一字不差地背了下來。

之後,他恭敬地站立著,本以為自己的博聞強識,能得到程顥的稱許,不料程顥冷冷地說了四個字:“玩物喪志!”

謝良佐登時面紅耳赤,汗如雨下。

為什麼呢?讀書追求背誦,還要求“倒背如流”,那是為了表演,不是為了真正地去知行合一。

讀書不是為了徒事講說,而是學以潤身,學到自己身上去。

華杉又提到幾個古代先賢,也說過類似的道理。比如王陽明說:“哪個要你背得?是要你曉得。你若背得,未必曉得。你若曉得,不必背得。”

孔子也說過:“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道聽途說,不是小道消息,而是說,你在路上聽來一句善言,還沒有自己踐行,還在路上,就拿去說給別人聽了,那就是把那句話所代表的品德,丟棄在路上了。

華杉用現在的社群媒體說明,說很多人看到一句話,覺得很好就馬上轉發,但是自己並沒有踐行,這就是玩物喪志。

那要怎麼避免“道聽途說”呢?是子路的做法。子路聽到什麼道理,就要馬上去實踐。如果還沒來得及實踐,唯恐又聽到下一條。(“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論語⟫)

這一句,非常生動,我們好像看見子路在那兒捂著耳朵:“您別說!您別說!我上一條還沒來得及做到呢!”

這讓我想到,到目前為止,我總共辦了76場讀書會。每個人辦讀書會的目的不同,有的人想成為像樊登一樣的說書專家,有的人想提升自己,有的人喜歡聽別人分享,也有的人只是想表現自己。

我很清楚,辦讀書會的目的,不是要做什麼知名的說書人,只是很單純的想輸出自己看到的內容和心得。

卻因為想追求數字的漂亮,不懂得急流勇退,見好就收。導致辦到第三十場左右,就已經精疲力盡,卻還是勉強自己繼續辦下去。

看到書中這段話,我也彷彿像宋代大儒謝良佐一樣,“面紅耳赤,汗如雨下”。

幸好,我已經停下來了。

不知道你有沒有類似的經驗,做某些事做久了,忘記當時的初衷,卻還是勉強自己做下去呢?


華杉說,“學習的本質,就是知行合一。如果你沒有做到,學它幹嗎呢?”

“讀書學習,要字字句句切己體察,放到自己身上琢磨,放到具體事上研習,才能叫學而習之,才能真正把道理琢磨透,把本事學到手,從而用到具體事情上,進步在自己身上。”


(待續)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極簡佛學⟫15 為什麼努力還是沒結果?

在另一部禪宗著作《景德傳燈錄》記載:神秀的弟子志誠被派來聽慧能說法,慧能問他:「你老師都教你們什麼呀?」 志誠回答:“師父時常教導我們穩定心神,入靜打坐,一坐就坐好久,不許躺下。” 慧能說:「這是病,不是禪。長時間坐著只能弄壞身體,對悟道能有什麼好處?」 為什麼慧能會覺得坐禪對悟道沒有好處?

詞語由來---正宗、宗教

能決定你人生的都不是大事情,而是小選擇

今天來講一個有關選擇的故事,一個從感謝開始,卻差點因為意外搞砸,最後因為一個關鍵提問,讓我聚焦到可以控制的部分,不再陷入負面情緒的故事。

總是三分鐘熱度?也許你的方式出錯了 ⟪華杉讀書筆記⟫重點解析(四)

“做任何學問”,指的不一定是讀書。對某些領域有興趣,進而想要深入研究,比如塔羅牌、寫書法、學英文等等... 許多人碰到的情形是:有時間多做一點,甚至把明天的進度也弄了,這樣明天就可以休息;今天比較忙,就把功課放到明天做。 無論自己有沒有意識、有沒有感覺,時間每分每秒都在行進。 我們可以很有意識的使用目標,讓自己感覺過的很充實;也可以在排定的行程中,不知不覺的完成任務。 讓自己感覺很好,進而完成一項需要時間累積,才能做成的事,便會散發一種讓自己和別人,都覺得“哇!真是不簡單的事啊”的感覺。 這也是大部分的人和書,在反覆強調與說明的價值觀:”找到熱情,你就會有一番不同的成就“。 代表人物包括:賈伯斯、巴菲特 而另一種方式,在排定的行程中完成任務,同樣也完成了,需要時間累積才能做成的事,自己不一定會覺得有多麼了不起,可別人也會覺得“你真不簡單”。 代表人物:稻盛和夫 同樣都能做出一番成就,自己”感覺“好不好,似乎就不是必要因素了。

別對孩子的行為未審先判了

還好一開始並沒有先指責孩子是小偷, 因為在經過跟孩子討論這件事情時,才發現孩子並不覺得拿了桌上的錢就是"偷錢"

被忽視的心聲-孩子內心的孤獨與委屈

請儘可能的去聆聽每個孩子的需求跟情緒,有時候體貼的孩子,內心的傷最重,只是選擇表現的方式不同罷了

關於我們

課程活動

  • 課程總覽

聯絡我們

  • Email: service@winwinlife365.com
  • 聯絡電話: 0906182735
  • 公司名稱: 雙盈溝通學院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winwinlife36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