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winlife365.com
0
  • 會員登入
  • 關於我們
  • 服務介紹
  • 創作與記錄
    回主選單
    • 文章閱讀
  • 課程活動
    回主選單
    • 活動報名
    • 線上課程
  • 教練諮詢服務
    回主選單
    • 什麼是教練(Coaching)
    • 預約流程 / Q&A
    • 預約教練諮詢
  • 聯絡我們
  • Join us
  • Login
  • 0
    winwinlife365.com
  • 關於我們
  • 服務介紹
  • 創作與記錄
    文章閱讀
  • 課程活動
    活動報名 線上課程
  • 教練諮詢服務
    什麼是教練(Coaching) 預約流程 / Q&A 預約教練諮詢
  • 聯絡我們
部落格
  • 文章總覽
  • 分類
  • 學習分享 (62)
    • 讀書心得 (33)
    • 歷史故事 (1)
    • 詞語由來 (2)
    • ⟪極簡佛學⟫ (24)
    • 科普知識 (1)
  • 深度連結溝通 (154)
    • NLP教練 (44)
    • 覺察與啟發 (68)
    • 溝通心法 (33)
    • 了解情緒編碼 (4)
  • 個人成長 (11)
    • 專注力 (3)
    • 時間管理 (2)
  • 關係修練所 (132)
    • 親子對話 (40)
    • 父母成長 (45)
    • 女力覺醒 (2)
    • 家庭教育 (33)
    • 夫妻關係 (2)
  • 課程紀錄 (11)
    • 活動記錄 (8)
  • 台南有故事 (5)
親子、情緒、自我覺察 關係 溝通 成長 改變 教練 Coaching 情緒 霸凌 親子 父母成長 歷史故事 #溝通 #成長 #改變 #情緒 #界線 #對話 #專注力 專注力 注意力 人生定位 商業週刊 商周出版 讀書心得
  1. 首頁
  2. 文章閱讀
  3. ⟪極簡佛學⟫11 事業做大的關鍵是靈活

人生教練 智傑

⟪極簡佛學⟫11 事業做大的關鍵是靈活

2024 Jun 18 ⟪極簡佛學⟫
上一講說到,阿闍世王為了王位殺了自己的父親,這種殺業不但屬於「定業」,而且會導致「定業」當中的「現報」產生,立刻就要下地獄。可是佛陀說他不會下地獄?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佛教雖然在印度已經式微,卻在全世界各地發揚光大,有個原因是因為世俗政權的支持。

這當中最功不可沒的,是佛陀為我們演示了如何很靈活的運用理論,說服國王讓他們支持,這一講我們來看看佛陀怎麼說服國王,殺人不會下地獄。


⬛ 殺生和惡報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呢?


殺分成下、中、上三種,對應的業報也有三種,都會墮入地獄道、畜生道或餓鬼道,到了地獄道的層級不同。

下殺:殺死動物和昆蟲,受下苦。除了有些菩薩會出於特殊的因緣轉生成動物,殺這種動物是例外。動物和昆蟲只具有很小的善根,所以殺掉它們的惡業較小,惡報也比較小。

中殺:殺人和殺“阿那含”,受中苦,從輕微的痛苦變成了中等程度的痛苦。

“阿那含”是修行的一種段位,不同派別裡的定義並不一樣,簡單但不太準確地講,阿那含相當於專科畢業,羅漢是本科畢業,菩薩是研究生畢業,佛是教授。

上殺:殺父母和羅漢級別以上的佛教人士,會下到阿鼻地獄。“阿鼻”是音譯,意譯就是“無間地獄”,各種折磨永不停歇。它是佛教八大地獄最底層的地獄,關的全是重刑犯。

可以回想經典電影《無間道》,片名翻譯過來,就是“通往無間地獄之路”。

螞蟻雖然微不足道,但多少也有一點善根,所以殺死螞蟻會有輕度的惡報。這是從被殺者的角度來講的,被殺者的善根決定著殺生者的業報。

有些書會提到,僧人總是說“掃地不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就是這個道理。



⬛ 佛陀殺過人嗎?

佛陀問大迦葉尊者:“如果有人掘地鋤草砍樹,把死屍砍成好幾段,一邊罵一邊用鞭子抽,你覺得這個人會下地獄嗎?”

大迦葉尊者的答覆是:“這個侮辱屍體的人肯定會下地獄,因為您曾經說過,即便對草木也不要動惡念,因為一切眾生都是因為動了惡念才墮入地獄的。”

佛陀說:“善哉善哉,你說的很對,動惡念才是下地獄的原因,下地獄是動惡念的結果。我當初雖然殺了那些婆羅門,但我完全沒動惡念,所以我是不會下地獄的。”

佛陀也是殺過人的,殺的都是婆羅門,照上面的說法,佛陀應該犯了中殺,要墮入地獄道、畜生道或餓鬼道,受中苦。

但佛陀顯然沒受這種報應,原因是為什麼呢?這要從另一個國王來求法說起。



⬛ 殺了父親奪王位的阿闍世王來求助

阿闍世王為了奪取王位,殺了他的父親,之後又感到悔恨,他去找佛陀求法。佛陀對阿闍世王說:「凡夫俗子判斷一個人是死是活,要看他還有沒有呼吸,把人弄斷了氣就叫“殺人”。菩薩也會把這種現象叫作”殺人“,但這只是隨俗的說法。」

「從真諦的角度來看,人的本質就是五蘊的因緣和合,這些因緣的本質就是無常,就是空和苦,空就是無我。」

「既然『無我』,你又能殺得了誰呢?所以殺人,殺的就是無常、苦、空和無我。」

「殺掉無常就會得到涅槃,殺掉苦就會得到樂,殺掉空就會得到實,殺掉無我就會得到真我。請你認真想想,殺掉無常、苦、空、無我,這不就是我一直在做的事情嗎?我既然沒有下地獄,你為什麼會下地獄呢?」

「正是因為這個緣故,所以殺人就等於除掉了『無常、苦、無我、不淨』,而除掉了『無常、苦、無我、不淨』就得到了『常、樂、我、淨』,這就等於涅槃成佛了。」

佛陀成功證明了自己和阿闍世王是同樣的殺人犯,而自己非但沒下地獄,反而成了佛,那麼阿闍世王憑什麼會受惡報、下地獄呢?

對於殺人之後感到悔恨的人來說,不存在殺人這回事;但對於毫無悔意的人來說,殺人這回事就是真實存在的。



⬛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佛陀的意思其實是說,當你對殺人感到悔恨的時候,殺人這件事就不存在了。既然你沒殺過人,殺人帶來的業報當然也就不會發生了。佛陀把“殺人”和“涅槃”放在一起做類比,是不是能讓你想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呢?

可是,無論是原來佛教的理論,還是慧遠大師的「三報論」,兇手即便放下屠刀,真心悔改,也必須先「消業」,把業力帶來的報應一一承受完畢。

如果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豈不是說先前殺人造的惡業一下子都消失了?不但惡業消失了,該受的惡報都不用再受了,還能瞬間成佛?似乎是按個按鈕,惡業直接歸零,真有這樣的好事,那個神奇的按鈕在哪裡呢?



⬛ 動機和結果和分開看

佛陀自己解釋說:

「那些婆羅門都是「一闡提」,殺「一闡提」並不構成罪業,所以不受惡報。」

前面__提到,樂於五欲的人就是「一闡提」,沒有善根,永遠跳不出六道輪回。

如果你殺掉「一闡提」,雖然他們是人,但因為完全沒有善根,所以在業報的天平上,他們的生命比螞蟻還輕,等於零,無論殺多少,無數個零加起來還等於零,所以根本不算傷害他們。

可以說,等於是把他們從一個火坑踢進另一個火坑,他們又開始新一輪的輪回,生活不會發生任何實質性的改變。既然你沒有造成他們任何實質性的傷害,所以殺掉他們就不會構成你的罪業,你不會因此遭受到惡報。

從《大般涅槃經》的上下文來看,婆羅門,也就是「一闡提」,特徵是“喜歡誹謗大乘佛教”,他們不信佛的特點,不可救藥。

所以殺生會不會有惡報,起決定因素的是,「殺生者的動機」。無論殺了還是沒殺,惡念都會帶來惡報,但只要沒動惡念,殺了再多的人也不會有惡報。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道理,動機和結果要分開看。是你的起心動念,而不是最後結果的善惡,決定是善報還是惡報,所以懷著善念殺人是不會招來惡報的。



⬛ 「一闡提」真的沒機會成佛嗎?

佛教分為大乘、小乘兩大系統,傳到中國的佛教主要是大乘系統。兩大系統各自又分化出若干宗派,比如,在大乘又分出法相宗、華嚴宗等等......小乘系統教人求自我解脫,大乘系統不僅要自我解脫,還要普度眾生,這也是我們今天的常識。

印度的大乘和小乘曾經有過極其尖銳的對抗,彼此之間的仇恨值甚至高於對外道。比如,大乘說小乘只是「方便法」。小乘更直接提出一個很決絕的說法,叫作「大乘非佛」,說大乘佛教根本就不是佛教。

在這部經裡,佛陀提到「一闡提」的罪過,從來都說“誹謗大乘佛教”,而不說“誹謗佛教”。特地把“大乘”標榜出來,聽起來是誹謗小乘佛教不算罪過。

這很可能是印度某一段時間裡,大乘佛教和婆羅門、小乘佛教彼此對抗很厲害的情況。

所以,有的學者認為,《大般涅槃經》裡的「一闡提」概念,是專門為小乘佛教的信徒量身定做的。

但後來環境變了,不但統治者開始支持大乘佛教,小乘的信徒也有越來越多信了大乘佛教,所以大乘系統才在較晚出現的經文中,用了給了「一闡提」成佛的機會。

「一闡提」能夠成佛的說法,《大般涅槃經》的確提到了眾生都有佛性,所以「一闡提」也能成佛。但這不是跟前面佛陀的說法不同嗎?最有可能的原因是,這部佛經不是出自一人之手,也不是一次就寫完,所以難免會有前後矛盾的情況發生。



⬛ 要將事業做大,身段要夠柔軟

「動機決定一切」,這個理論幫助了佛教的弘法。各種宗教,包括佛教,想要發揚光大,是需要世俗政權的支持的,如果能讓國王或者皇帝信佛是最好的,可是每個統治者都因為他們擁有的權力而殺人,如果你是他們,聽到殺人就注定下地獄,不是進油鍋就是下火海,你還會支持這個宗教嗎?

至於那些想迫害佛教的人,比如慫恿北魏太武帝滅佛的人,佛陀又會怎麼說?

佛陀說:
「如果發現有誰誹謗大乘佛教,就用鞭子抽他們,或者殺掉他們,這是希望他們有朝一日能夠悔改。菩薩操心的是,只要能讓眾生修行大乘佛法,倒也不妨方便行事。」

“方便行事”,就是有點不擇手段,這是希望世俗統治者,能承擔起為佛教護法的角色。既要有菩薩低眉,還要有金剛怒目,能行霹靂手段,方顯菩薩心腸。


以上《大般涅槃經》這三講,簡單扼要的說明了書中觀點,成為我們日常知識的概念。

接下來會講影響許多人的禪宗立派理論,《六祖壇經》。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台南有故事》府城四大石坊-泮宮石坊

摧毀束縛,打破自己的匱乏思維

你有”美國夢“嗎?這個詞來自20世紀30年代的一本小說,代表著「美國的一種理想,其中自由包括繁榮與成功的機會,以及向上流動性。」(以上來自維基百科) 所以當我們說某某人有“美國夢”的時候,不限在哪個國家,他有個理想,想要突破社會階層,打破自己現在的情況,走向社會上層。

敘述帶來療癒、也帶來睡意

敘述帶來療癒、也帶來睡意~這個對話只花了5分鐘,如果沒有聽她講,她要花半個小時在那裡進進出出,眼眶含淚,一直重覆著﹕我睡不覺,我會想可怕的事,然後媽媽生氣,小孩哭泣,然後半夜作惡夢把媽媽吵醒~ 妳以為你生氣把她的害怕處理好了,不~是她在半夜把妳處理了~

被忽視的心聲-孩子內心的孤獨與委屈

請儘可能的去聆聽每個孩子的需求跟情緒,有時候體貼的孩子,內心的傷最重,只是選擇表現的方式不同罷了

⟪極簡佛學⟫ 彩蛋2 真理不是越辯越明 而是越辯越亂 佛教超極簡史(上)

大約在佛陀涅槃的一百年後,有十條戒律在僧團組織裡引起了很大的爭議。爭議當中的焦點問題,比如: 能不能儲藏食鹽以供日後食用? 正午稍稍過了一點時間之後,能不能吃飯? 沒有攪動過的牛奶,和沒有發酵的棕櫚酒能不能喝? 僧人能不能接受金銀財物的施捨…… 隨著時代和社會的變遷,對傳統的禁忌一定會產生爭議,即使後世看來這些問題很可笑。

現金流桌遊的13堂財務課

假設你65歲退休,當你說”現在45歲了",或者說"只剩20年就要退休了",你覺得哪個說法比較有感呢?

關於我們

課程活動

  • 課程總覽

聯絡我們

  • Email: service@winwinlife365.com
  • 聯絡電話: 0906182735
  • 公司名稱: 雙盈溝通學院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winwinlife36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