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教練 智傑
⟪極簡佛學⟫10 燒香拜佛,能改變業力嗎?
2024 Jun 09 ⟪極簡佛學⟫
⬛勸人向善,是宗教的主要訴求嗎?
很多不想談論宗教的人,談到這個話題時,最後都會用一句話做為不討論下去的大殺招:「無論是什麼宗教,只要是勸人向善,信什麼都是可以的」
可是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其實勸人向善,只是宗教的副產品。
比如又或者基督教,在《舊約》裡的上帝,更多的是幫助以色列的後人打贏戰爭。而那些勸善的戒律只在內部通用,更像是軍營裡的規章制度,目的是維護軍事組織的團結,有團結才有戰鬥力,才能每戰必勝。
又或者古印度的修行者,假如真的很關心善惡問題,他們為什麼不改去做社會活動家呢?為什麼都要遠離人煙去修行呢?
其實,他們關心的是「解脫」。
至於社會是光明還是黑暗,是富裕還是貧窮,本質上來說,都是苦海。我們現在常說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信條,不是為了建設一個好社會,而只是通往解脫的一種手段而已。
⬛燒香拜佛能讓人改變業力嗎?能改變別人的業力嗎?
你認為燒香拜佛能夠改變業力嗎?幫別人燒香拜佛,可以改變別人身上的業力嗎?
在「⟪極簡佛學⟫05-為什麼“好人沒好報、壞人樂逍遙?”」中,提到了「三世因果論」,這篇因果論是上一講提到的竺道生大師,與他同時期的「慧遠大師」所寫,他對中國佛學理論貢獻還包括靈魂轉世、西天淨土這些說法。
慧遠將業報按照反應時間分為三種:
1.現報:你做的善行、惡行在今生今世就能得到報應
2.生報:報應發生在來世
3.後報:報應發生在來世之後的任何一世,不知道是哪一世,但無論隔了多久,無論你有沒有燒香、拜拜、贖罪、禮佛,通通都沒用。
沒有任何力量可以使你逃避業力的作用,報應一定會落在你身上,怎麼樣都躲不開。
如果你這輩子做盡了壞事,當你死後,靈魂離開了你的身體,投胎到另外的某個身體上,可能是人的身體,也可能是雞的身體,是人就會受苦,是雞就會被殺。
如果沒受苦,沒被殺,這當然也是可能的,但到了下一世,或是再下一世,反正總要有一世,報應總會來的。
所以我們可以說,報應並不是落在你的身上,而是落在你的“心”上。
至於什麼是”心“?只能猜測應該就是不滅的靈魂。
因為心對事物的反應有快有慢,所以報應也就有早有晚。
慧遠的業報觀點,奠定了老百姓對佛教最主流的認識,讓人們相信靈魂是輪回的主體,當然也是業報的承受者。
老百姓就是希望做一件事能得到回報,所以業報觀點的接受度很高,只有第3點有點違背人之常情:“沒有任何力量可以使你逃避業力的作用”。
所以後來又有地藏系的經書,讓人相信不但祈禱是有用的,幫別人祈禱也有用。
佛教界有因材施教的作法,有些理論屬於“方便法”,有些屬於“究竟法”。
方便法:用一些淺顯的道理,先讓那些資質不佳的人聽懂,比如地藏系。
究竟法:給有基礎的人聽的終極真理,比如般若系。
那如果他們這輩子都沒條件去學“究竟法”呢?沒關係,還有下輩子和下下輩子。
常見的「祈福」活動,就是由「三報論」延伸,再由地藏系經書,補齊世俗人的需求而成的。
老百姓懂了業力不再是「自作自受」,親朋好友的祈禱都能消除你的罪業。正是有了這樣的理論,人死之後才有法事、道場,亡靈才能被祈禱的力量超度。
⬛既然「無我」,靈魂從哪裡來?
但是當我們用「四法印」來檢驗「三報論」,就會發現它違背了「諸行無常」和「諸法無我」。
人怎麼會有不滅的靈魂呢?
另一個問題是,涅槃系說的「佛性」,不就是又有“常”又有”我“嗎?它和靈魂有什麼區別呢?
區別是:靈魂是寄居在身體上的,如果把身體比作一輛汽車,那麼靈魂就是汽車的駕駛員。
佛性不是某種“事物”,而是某種“性質”。比如我們說任何一塊鐵都有“刀性”,意思是任何一塊鐵都有被打磨成刀的潛力,就是這樣而已。
可是,如果因果齒輪是固定的,那就代表做好事一定會有好結果,壞事一定會被懲罰,也就代表人不存在自由意志。
小到我們的每一個念頭,大到宇宙的每一步發展,都是被先前的業力決定好的。
《大般涅槃經》就發現了這個問題,所以在經中談論的「阿闍世王殺人事件」裡,佛陀反復強調「法無定相」的道理,也就是在強調這個世界充滿著不確定性。
不確定性就代表,行善不一定有善報,作惡也不一定有惡報。這話對老百姓來說,的確不符合他們的需求,聽起來很刺耳;但如果中聽的「三報論」成立的話,善事一定有善報、惡事一定有惡報的概念也就成立了。
這樣的世界代表,一不小心做了壞事,做什麼都沒用,那這樣誰還要燒香拜佛?
⬛佛陀怎麼說?
在《大般涅槃經》中,佛陀強調不確定性的重要性,祂說:“正因為因果報應存在不確定性,所以修行佛法、追求解脫才有意義。”
因為不確定性的存在,所以業力可以分為「定業」和「不定業」兩種,“定業”數量少,“不定業”數量多。就算是「定業」,也必須湊齊各種因緣才能形成果報。
比如阿闍世王,為了王位殺了自己的父親,這種殺業不但屬於「定業」,而且會導致「定業」當中的「現報」產生,立刻就要下地獄。
但他一來真心悔過,二來找佛陀尋求幫助,這就使“下地獄”這個果報,達成條件始終湊不齊,所以他就沒有下地獄。
所以這代表可以殺人?還是不能殺?到底是什麼?下一講是《大般涅槃經》,佛性論的最後一講,請佛陀給我們解惑,讓我們知道佛性怎麼讓我們解脫
很多不想談論宗教的人,談到這個話題時,最後都會用一句話做為不討論下去的大殺招:「無論是什麼宗教,只要是勸人向善,信什麼都是可以的」
可是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其實勸人向善,只是宗教的副產品。
比如又或者基督教,在《舊約》裡的上帝,更多的是幫助以色列的後人打贏戰爭。而那些勸善的戒律只在內部通用,更像是軍營裡的規章制度,目的是維護軍事組織的團結,有團結才有戰鬥力,才能每戰必勝。
又或者古印度的修行者,假如真的很關心善惡問題,他們為什麼不改去做社會活動家呢?為什麼都要遠離人煙去修行呢?
其實,他們關心的是「解脫」。
至於社會是光明還是黑暗,是富裕還是貧窮,本質上來說,都是苦海。我們現在常說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信條,不是為了建設一個好社會,而只是通往解脫的一種手段而已。
⬛燒香拜佛能讓人改變業力嗎?能改變別人的業力嗎?
你認為燒香拜佛能夠改變業力嗎?幫別人燒香拜佛,可以改變別人身上的業力嗎?
在「⟪極簡佛學⟫05-為什麼“好人沒好報、壞人樂逍遙?”」中,提到了「三世因果論」,這篇因果論是上一講提到的竺道生大師,與他同時期的「慧遠大師」所寫,他對中國佛學理論貢獻還包括靈魂轉世、西天淨土這些說法。
慧遠將業報按照反應時間分為三種:
1.現報:你做的善行、惡行在今生今世就能得到報應
2.生報:報應發生在來世
3.後報:報應發生在來世之後的任何一世,不知道是哪一世,但無論隔了多久,無論你有沒有燒香、拜拜、贖罪、禮佛,通通都沒用。
沒有任何力量可以使你逃避業力的作用,報應一定會落在你身上,怎麼樣都躲不開。
如果你這輩子做盡了壞事,當你死後,靈魂離開了你的身體,投胎到另外的某個身體上,可能是人的身體,也可能是雞的身體,是人就會受苦,是雞就會被殺。
如果沒受苦,沒被殺,這當然也是可能的,但到了下一世,或是再下一世,反正總要有一世,報應總會來的。
所以我們可以說,報應並不是落在你的身上,而是落在你的“心”上。
至於什麼是”心“?只能猜測應該就是不滅的靈魂。
因為心對事物的反應有快有慢,所以報應也就有早有晚。
慧遠的業報觀點,奠定了老百姓對佛教最主流的認識,讓人們相信靈魂是輪回的主體,當然也是業報的承受者。
老百姓就是希望做一件事能得到回報,所以業報觀點的接受度很高,只有第3點有點違背人之常情:“沒有任何力量可以使你逃避業力的作用”。
所以後來又有地藏系的經書,讓人相信不但祈禱是有用的,幫別人祈禱也有用。
佛教界有因材施教的作法,有些理論屬於“方便法”,有些屬於“究竟法”。
方便法:用一些淺顯的道理,先讓那些資質不佳的人聽懂,比如地藏系。
究竟法:給有基礎的人聽的終極真理,比如般若系。
那如果他們這輩子都沒條件去學“究竟法”呢?沒關係,還有下輩子和下下輩子。
常見的「祈福」活動,就是由「三報論」延伸,再由地藏系經書,補齊世俗人的需求而成的。
老百姓懂了業力不再是「自作自受」,親朋好友的祈禱都能消除你的罪業。正是有了這樣的理論,人死之後才有法事、道場,亡靈才能被祈禱的力量超度。
⬛既然「無我」,靈魂從哪裡來?
但是當我們用「四法印」來檢驗「三報論」,就會發現它違背了「諸行無常」和「諸法無我」。
人怎麼會有不滅的靈魂呢?
另一個問題是,涅槃系說的「佛性」,不就是又有“常”又有”我“嗎?它和靈魂有什麼區別呢?
區別是:靈魂是寄居在身體上的,如果把身體比作一輛汽車,那麼靈魂就是汽車的駕駛員。
佛性不是某種“事物”,而是某種“性質”。比如我們說任何一塊鐵都有“刀性”,意思是任何一塊鐵都有被打磨成刀的潛力,就是這樣而已。
可是,如果因果齒輪是固定的,那就代表做好事一定會有好結果,壞事一定會被懲罰,也就代表人不存在自由意志。
小到我們的每一個念頭,大到宇宙的每一步發展,都是被先前的業力決定好的。
《大般涅槃經》就發現了這個問題,所以在經中談論的「阿闍世王殺人事件」裡,佛陀反復強調「法無定相」的道理,也就是在強調這個世界充滿著不確定性。
不確定性就代表,行善不一定有善報,作惡也不一定有惡報。這話對老百姓來說,的確不符合他們的需求,聽起來很刺耳;但如果中聽的「三報論」成立的話,善事一定有善報、惡事一定有惡報的概念也就成立了。
這樣的世界代表,一不小心做了壞事,做什麼都沒用,那這樣誰還要燒香拜佛?
⬛佛陀怎麼說?
在《大般涅槃經》中,佛陀強調不確定性的重要性,祂說:“正因為因果報應存在不確定性,所以修行佛法、追求解脫才有意義。”
因為不確定性的存在,所以業力可以分為「定業」和「不定業」兩種,“定業”數量少,“不定業”數量多。就算是「定業」,也必須湊齊各種因緣才能形成果報。
比如阿闍世王,為了王位殺了自己的父親,這種殺業不但屬於「定業」,而且會導致「定業」當中的「現報」產生,立刻就要下地獄。
但他一來真心悔過,二來找佛陀尋求幫助,這就使“下地獄”這個果報,達成條件始終湊不齊,所以他就沒有下地獄。
所以這代表可以殺人?還是不能殺?到底是什麼?下一講是《大般涅槃經》,佛性論的最後一講,請佛陀給我們解惑,讓我們知道佛性怎麼讓我們解脫
0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