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教練 玉芳
避免約會暴力,別讓孩子從小就被情緒勒索
2024 Mar 25 父母成長 家庭教育
前些時候我去學校邀約的講座,主題是「約會暴力」,講座中我分享了我朋友的案例:她身上經常有大小瘀傷、咬傷,我好奇的問她﹕『傷口怎麼來的?』
她說「是男朋友弄的」
『怎麼弄的?』
「就是在發生親密關係的時候弄的,因為男朋友會學習A片中的情節,咬啊、打啊、捏啊之類的」
『看這個瘀傷,應該力道不小吧?妳不會痛嗎?』
「會啊,但他就喜歡這樣啊」
『那妳喜歡嗎?』
「怎麼可能喜歡啊,這讓我很害怕,每次都很痛苦好嗎?」
『妳怎麼不拒絕呢?』
「因為他說他很愛我啊~」
『妳拒絕了,會怎麼樣嗎?』
「不能拒絕,因為他會生氣,跟我冷戰,摔東西~」
『妳很愛他嗎?』
「...」她沈默了,沒有回答我這個問題
這樣的關係一直持續了三年,後來,這女生到外地工作,就刻意跟那男朋友失去聯絡了
案例分享完畢後,有個家長好奇的問﹕“為什麼很多的女生在關係裡,即便遇到了會暴力的男生,都不願意離開?我其實也很擔心自己的孩子會遇到這樣的對象,應該怎麼預防呢?”
如何預防這件事,我們要從最源頭來看看。當孩子還小的時候,他做了一件不符合我們期待的事時,我們都是如何回應的?
「你不乖,我就不要你了」「你不聽話,我就不愛你了」「你不收玩具,我把你趕出去哦」「你壞壞,你媽媽不要來接你了」「為什麼妳每次都講不聽?以後再這樣,我就不理妳了!」
像這種情緒勒索語言,聽在年幼的孩子裡,容易使他們感覺焦慮不安,會讓孩子覺得大人的愛是有條件的,只有乖乖聽話才能得到愛,否則就會被拋棄。
有的孩子能夠感受到父母的愛和付出,因為懂得感恩和孝順,所以會不自覺的接受父母的情緒勒索。一旦他們想要做出抗拒和不滿的行為,心裡就會充滿罪惡感,認為父母為自己犧牲了很多,自己卻還這麼不知回報。只能默默承受這一切,有苦難言,慢慢的自己的情緒無法宣洩,會讓自己不斷陷入自責感的漩渦裡。
有的孩子,因為父母的情緒勒索,為了得到父母的認同,讓父母感到開心,不斷的給自己施加壓力,而忽視了自己真實的感受。這樣長久下去,孩子會變成看著別人的眼色生活,為了取悅別人而犧牲自己。
長期被情緒勒索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會對自己所做的行為產生極大的懷疑,懷疑自己的想法,質疑自己的決定,甚至會覺得是不是自己什麼事情都做不好。慢慢的,孩子會感到越來越沒有自信,也越來越壓抑。
孩子也容易會有「習得性無助」,它是指一個人在重複經歷失敗或懲罰後,產生任人擺佈行為的消極狀態。這是一種對現實生活無奈,無望的表現。而對孩子進行「情緒勒索」很容易讓孩子產生這種特性的。
所以當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在情感上若遇到了對他情緒勒索的對象,不知如何脫離,只要對方曾經很愛他,或者很多時候的表現都是愛他的,除了在情緒上來時會暴力相向後告訴他﹕「我這麼做都是因為愛你」,他可能就會因為曾經感受到被愛,而忽略了暴力行為,也因為害怕只要不聽對方的話,對方就會離他而去,不論對方做了什麼傷害他的事情,只要基於愛,他就只能接受
所以,要讓孩子免於遇到暴力對象而執迷不悟,首先,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無條件的愛不存在恐嚇、不存在傷害、不存在交換,即便父母覺得孩子因為做錯事,而需要懲罰,都需要透過說明讓孩子知道,懲罰是因為行為不當,但不論他做了什麼事,父母對他的愛都是不變的
其次,千萬不要讓孩子因為害怕你的反對,而瞞著你與對方交往,因為這樣,我們根本無從得知孩子的安全與否,更別說他遇見了暴力的對象,只能自己默默承受,找不到可以幫助他的人可以求助
最後,「很愛孩子」,要說出來讓孩子知道,而不是期待他們“應該”會知道
她說「是男朋友弄的」
『怎麼弄的?』
「就是在發生親密關係的時候弄的,因為男朋友會學習A片中的情節,咬啊、打啊、捏啊之類的」
『看這個瘀傷,應該力道不小吧?妳不會痛嗎?』
「會啊,但他就喜歡這樣啊」
『那妳喜歡嗎?』
「怎麼可能喜歡啊,這讓我很害怕,每次都很痛苦好嗎?」
『妳怎麼不拒絕呢?』
「因為他說他很愛我啊~」
『妳拒絕了,會怎麼樣嗎?』
「不能拒絕,因為他會生氣,跟我冷戰,摔東西~」
『妳很愛他嗎?』
「...」她沈默了,沒有回答我這個問題
這樣的關係一直持續了三年,後來,這女生到外地工作,就刻意跟那男朋友失去聯絡了
案例分享完畢後,有個家長好奇的問﹕“為什麼很多的女生在關係裡,即便遇到了會暴力的男生,都不願意離開?我其實也很擔心自己的孩子會遇到這樣的對象,應該怎麼預防呢?”
如何預防這件事,我們要從最源頭來看看。當孩子還小的時候,他做了一件不符合我們期待的事時,我們都是如何回應的?
「你不乖,我就不要你了」「你不聽話,我就不愛你了」「你不收玩具,我把你趕出去哦」「你壞壞,你媽媽不要來接你了」「為什麼妳每次都講不聽?以後再這樣,我就不理妳了!」
像這種情緒勒索語言,聽在年幼的孩子裡,容易使他們感覺焦慮不安,會讓孩子覺得大人的愛是有條件的,只有乖乖聽話才能得到愛,否則就會被拋棄。
有的孩子能夠感受到父母的愛和付出,因為懂得感恩和孝順,所以會不自覺的接受父母的情緒勒索。一旦他們想要做出抗拒和不滿的行為,心裡就會充滿罪惡感,認為父母為自己犧牲了很多,自己卻還這麼不知回報。只能默默承受這一切,有苦難言,慢慢的自己的情緒無法宣洩,會讓自己不斷陷入自責感的漩渦裡。
有的孩子,因為父母的情緒勒索,為了得到父母的認同,讓父母感到開心,不斷的給自己施加壓力,而忽視了自己真實的感受。這樣長久下去,孩子會變成看著別人的眼色生活,為了取悅別人而犧牲自己。
長期被情緒勒索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會對自己所做的行為產生極大的懷疑,懷疑自己的想法,質疑自己的決定,甚至會覺得是不是自己什麼事情都做不好。慢慢的,孩子會感到越來越沒有自信,也越來越壓抑。
孩子也容易會有「習得性無助」,它是指一個人在重複經歷失敗或懲罰後,產生任人擺佈行為的消極狀態。這是一種對現實生活無奈,無望的表現。而對孩子進行「情緒勒索」很容易讓孩子產生這種特性的。
所以當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在情感上若遇到了對他情緒勒索的對象,不知如何脫離,只要對方曾經很愛他,或者很多時候的表現都是愛他的,除了在情緒上來時會暴力相向後告訴他﹕「我這麼做都是因為愛你」,他可能就會因為曾經感受到被愛,而忽略了暴力行為,也因為害怕只要不聽對方的話,對方就會離他而去,不論對方做了什麼傷害他的事情,只要基於愛,他就只能接受
所以,要讓孩子免於遇到暴力對象而執迷不悟,首先,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無條件的愛不存在恐嚇、不存在傷害、不存在交換,即便父母覺得孩子因為做錯事,而需要懲罰,都需要透過說明讓孩子知道,懲罰是因為行為不當,但不論他做了什麼事,父母對他的愛都是不變的
其次,千萬不要讓孩子因為害怕你的反對,而瞞著你與對方交往,因為這樣,我們根本無從得知孩子的安全與否,更別說他遇見了暴力的對象,只能自己默默承受,找不到可以幫助他的人可以求助
最後,「很愛孩子」,要說出來讓孩子知道,而不是期待他們“應該”會知道
0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