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親子溝通教練 玉芳
創傷知情
2024 Mar 13 家庭教育
最近在幾所國中的教師研習講座中,跟老師們談論的,有原生家庭、情緒紓壓或是校園安全等議題,有一所國中特別要求談談『創傷知情』
講座開始前,校長跟我說明了為何他們需要這個議題的知識,因為在他們學生數量不多的情況之下,就有1成5的孩子有著問題行為,讓老師們非常疲於奔命,已經影響老師們的教學品質,因為沒有這樣的知識,他們用著過去所熟悉的傳統管教方式,但得到的結果通常是兩敗俱傷~~
談到創傷知情,一定會談到原生家庭的創傷,之前在一所學校也談過原生家庭的創傷議題,談到過度的管教方式,容易讓孩子在心理層面產生創傷,這些創傷並不易被發覺,因為我們看到的都是外在的行為問題
根據美國藥物濫用暨心理健康服務署所解釋,所謂的創傷知情包含四個面向:
理解創傷--學習認識並辨識何謂造成創傷的對待方式
在創傷知情裡所談論到的創傷,多數來自於孩子在兒童時期階段中,如果從小生活在長期遭遇過嚴重的疏忽照顧、肢體暴力、言語暴力(例如﹕冷嘲熱諷、辱罵、威脅)、目睹家庭暴力、父母離婚,甚至是被性侵等的家庭中,這些對於孩子無力以對的狀況,都是創傷的來源
心理有沒有創傷,單就一個人的表象,我們當然無法看見,創傷本來就是一種很主觀的感受,只要我們感覺到危險、感到無助的經驗都是有可能受創的
辨認創傷--了解創傷對孩子造成的影響與表現方式
每個人在應對創傷的方式不同,有的人會自我攻擊,在身體心理產生了疾病;有的人採取攻擊別人的方式,來自我保護,所以我們看到了他們的問題行為;有的人只攻擊自己的家人,不會對外攻擊,所以他的行為只有家人才知道,就是所謂的家暴
從大腦神經系統來看這些受創的孩子在他的大腦也受到了傷害,大腦最重要的功能是求生存,所以無時無刻都在偵測生活周遭是否有危險,以便我們能夠準備隨時攻擊或逃跑,就是我們看到的問題行為,若是大腦判斷我們無法應付時,會進入凍結狀態,就是我們看到孩子不回應
因為受創的孩子長期處不安全的環境之中,他必須無時無刻的開啟大腦杏仁核偵側威脅,問題行為來自孩子的大腦神經系統無法正確的辨別危險,所以即使是別人的一個眼神、只是看似在說他壞話的動作、或是聽到他的名字、有時只是不理會,都可以引起他的攻擊反應,這是大腦的求生存機制
因為這些創傷讓孩子隨時處於焦慮不安、恐懼、無法思考的狀態中,對人無法信任,所以這些孩子外在行為的表現常是上課不專注、學業成績較低落、情緒不穩定、失控、容易跟同學起爭執、甚至出現暴力攻擊等問題行為
利用創傷知識做回應--學習以適當的方式來回應創傷的孩子
這些問題行為的出現是來自孩子的大腦神經系統失調,無法準確判斷威脅,只要讓他感覺到任何危險時,就會引發了情緒壓力,做出攻擊或逃跑的反應,因為沒有學習如何調節情緒,當情緒高張時,整個大腦已被情緒腦罷佔住了,掌管邏輯、思考的理智腦無法發生作用
如果這時候大人慣性的想要跟孩子講道理、懲罰、責罵來改變行為,都只會讓孩子感覺到更多的危險,情緒過度被激發,製造更多的問題行為來
幫助孩子做情緒調節,讓孩子的情緒冷靜下來,問題行為就會消失了,因為他們的大腦神經系統不需要進入防禦狀態來對抗危險
這個時候大人需要做的事情是協同情緒調節,指的是我們藉由接收另一個人傳遞出來的安全訊號,來讓自己調節回到身心穩定狀態,大人必須先穩定自己的情緒,平靜的狀態能夠影響孩子,孩子能從你的聲音、表情及肢體訊息感受到安全,調節情緒~
孩子並不是一生下來就知道如何自我調節情緒,而是一次又一次從身邊大人身上接受安全的訊號、支持、被接納,然後學習讓自己穩定下來的協同調節
我們都希望孩子可以學會調節情緒,但建立良好的自我調節都要從「協同調節」開始。
受創的大腦神經系統是可以透過新的經驗來學習及被改變的,創傷事件雖然會對孩子造成負面影響,但只要有一個值得信任的大人關心他,讓他感覺被愛;當他遇到困難時可以幫助他、就可以影響到孩子的「恢復力」
我們無法改變一位孩子的家庭和生長環境,但只要我們願意,都可以當孩子身邊那個值得信賴的大人,對孩子的影響就會很大。只要孩子生命中有一位讓他感受到關心與信賴的大人,他們就能發展復原力、開始療癒。
防止再度受創--營造一個避免讓孩子再次受創的環境
當我們理解了身體跟言語的暴力會給孩子帶來傷害,傳統管教方式的目標是修正行為,這些方法一點都無法真正幫助到孩子、還可能讓經歷創傷的孩子再度受創,讓創傷循環繼續惡化下去。
更重要的是看到孩子問題行為,我們要思考的是﹕這個孩子發生了什麼事?情緒怎麼來的?
理解學生的行為,用理解與同理來取代懲罰,用輕柔的口吻幫助孩子冷靜、讓孩子感受到他們是安全的,然後再和孩子好好對話。
『創傷知情』是一種解讀事情的眼光──在理解創傷如何影響人後,我們可以用這些知識基礎來重新看待孩子的行為、以及改變回應孩子的做法
講座開始前,校長跟我說明了為何他們需要這個議題的知識,因為在他們學生數量不多的情況之下,就有1成5的孩子有著問題行為,讓老師們非常疲於奔命,已經影響老師們的教學品質,因為沒有這樣的知識,他們用著過去所熟悉的傳統管教方式,但得到的結果通常是兩敗俱傷~~
談到創傷知情,一定會談到原生家庭的創傷,之前在一所學校也談過原生家庭的創傷議題,談到過度的管教方式,容易讓孩子在心理層面產生創傷,這些創傷並不易被發覺,因為我們看到的都是外在的行為問題
根據美國藥物濫用暨心理健康服務署所解釋,所謂的創傷知情包含四個面向:
理解創傷--學習認識並辨識何謂造成創傷的對待方式
在創傷知情裡所談論到的創傷,多數來自於孩子在兒童時期階段中,如果從小生活在長期遭遇過嚴重的疏忽照顧、肢體暴力、言語暴力(例如﹕冷嘲熱諷、辱罵、威脅)、目睹家庭暴力、父母離婚,甚至是被性侵等的家庭中,這些對於孩子無力以對的狀況,都是創傷的來源
心理有沒有創傷,單就一個人的表象,我們當然無法看見,創傷本來就是一種很主觀的感受,只要我們感覺到危險、感到無助的經驗都是有可能受創的
辨認創傷--了解創傷對孩子造成的影響與表現方式
每個人在應對創傷的方式不同,有的人會自我攻擊,在身體心理產生了疾病;有的人採取攻擊別人的方式,來自我保護,所以我們看到了他們的問題行為;有的人只攻擊自己的家人,不會對外攻擊,所以他的行為只有家人才知道,就是所謂的家暴
從大腦神經系統來看這些受創的孩子在他的大腦也受到了傷害,大腦最重要的功能是求生存,所以無時無刻都在偵測生活周遭是否有危險,以便我們能夠準備隨時攻擊或逃跑,就是我們看到的問題行為,若是大腦判斷我們無法應付時,會進入凍結狀態,就是我們看到孩子不回應
因為受創的孩子長期處不安全的環境之中,他必須無時無刻的開啟大腦杏仁核偵側威脅,問題行為來自孩子的大腦神經系統無法正確的辨別危險,所以即使是別人的一個眼神、只是看似在說他壞話的動作、或是聽到他的名字、有時只是不理會,都可以引起他的攻擊反應,這是大腦的求生存機制
因為這些創傷讓孩子隨時處於焦慮不安、恐懼、無法思考的狀態中,對人無法信任,所以這些孩子外在行為的表現常是上課不專注、學業成績較低落、情緒不穩定、失控、容易跟同學起爭執、甚至出現暴力攻擊等問題行為
利用創傷知識做回應--學習以適當的方式來回應創傷的孩子
這些問題行為的出現是來自孩子的大腦神經系統失調,無法準確判斷威脅,只要讓他感覺到任何危險時,就會引發了情緒壓力,做出攻擊或逃跑的反應,因為沒有學習如何調節情緒,當情緒高張時,整個大腦已被情緒腦罷佔住了,掌管邏輯、思考的理智腦無法發生作用
如果這時候大人慣性的想要跟孩子講道理、懲罰、責罵來改變行為,都只會讓孩子感覺到更多的危險,情緒過度被激發,製造更多的問題行為來
幫助孩子做情緒調節,讓孩子的情緒冷靜下來,問題行為就會消失了,因為他們的大腦神經系統不需要進入防禦狀態來對抗危險
這個時候大人需要做的事情是協同情緒調節,指的是我們藉由接收另一個人傳遞出來的安全訊號,來讓自己調節回到身心穩定狀態,大人必須先穩定自己的情緒,平靜的狀態能夠影響孩子,孩子能從你的聲音、表情及肢體訊息感受到安全,調節情緒~
孩子並不是一生下來就知道如何自我調節情緒,而是一次又一次從身邊大人身上接受安全的訊號、支持、被接納,然後學習讓自己穩定下來的協同調節
我們都希望孩子可以學會調節情緒,但建立良好的自我調節都要從「協同調節」開始。
受創的大腦神經系統是可以透過新的經驗來學習及被改變的,創傷事件雖然會對孩子造成負面影響,但只要有一個值得信任的大人關心他,讓他感覺被愛;當他遇到困難時可以幫助他、就可以影響到孩子的「恢復力」
我們無法改變一位孩子的家庭和生長環境,但只要我們願意,都可以當孩子身邊那個值得信賴的大人,對孩子的影響就會很大。只要孩子生命中有一位讓他感受到關心與信賴的大人,他們就能發展復原力、開始療癒。
防止再度受創--營造一個避免讓孩子再次受創的環境
當我們理解了身體跟言語的暴力會給孩子帶來傷害,傳統管教方式的目標是修正行為,這些方法一點都無法真正幫助到孩子、還可能讓經歷創傷的孩子再度受創,讓創傷循環繼續惡化下去。
更重要的是看到孩子問題行為,我們要思考的是﹕這個孩子發生了什麼事?情緒怎麼來的?
理解學生的行為,用理解與同理來取代懲罰,用輕柔的口吻幫助孩子冷靜、讓孩子感受到他們是安全的,然後再和孩子好好對話。
『創傷知情』是一種解讀事情的眼光──在理解創傷如何影響人後,我們可以用這些知識基礎來重新看待孩子的行為、以及改變回應孩子的做法
0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