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winlife365.com
0
  • 會員登入
  • 關於我們
  • 服務介紹
  • 創作與記錄
    回主選單
    • 文章閱讀
  • 課程活動
    回主選單
    • 活動報名
    • 線上課程
  • 教練諮詢服務
    回主選單
    • 什麼是教練(Coaching)
    • 預約流程 / Q&A
    • 預約教練諮詢
  • 聯絡我們
  • Join us
  • Login
  • 0
    winwinlife365.com
  • 關於我們
  • 服務介紹
  • 創作與記錄
    文章閱讀
  • 課程活動
    活動報名 線上課程
  • 教練諮詢服務
    什麼是教練(Coaching) 預約流程 / Q&A 預約教練諮詢
  • 聯絡我們
部落格
  • 文章總覽
  • 分類
  • 學習分享 (62)
    • 讀書心得 (33)
    • 歷史故事 (1)
    • 詞語由來 (2)
    • ⟪極簡佛學⟫ (24)
    • 科普知識 (1)
  • 深度連結溝通 (154)
    • NLP教練 (44)
    • 覺察與啟發 (68)
    • 溝通心法 (33)
    • 了解情緒編碼 (4)
  • 個人成長 (11)
    • 專注力 (3)
    • 時間管理 (2)
  • 關係修練所 (132)
    • 親子對話 (40)
    • 父母成長 (45)
    • 女力覺醒 (2)
    • 家庭教育 (33)
    • 夫妻關係 (2)
  • 課程紀錄 (11)
    • 活動記錄 (8)
  • 台南有故事 (5)
親子、情緒、自我覺察 關係 溝通 成長 改變 教練 Coaching 情緒 霸凌 親子 父母成長 歷史故事 #溝通 #成長 #改變 #情緒 #界線 #對話 #專注力 專注力 注意力 人生定位 商業週刊 商周出版 讀書心得
  1. 首頁
  2. 文章閱讀
  3. ⟪極簡佛學⟫03 另一半不愛你了 你從此不再相信愛情了嗎?

人生教練 智傑

⟪極簡佛學⟫03 另一半不愛你了 你從此不再相信愛情了嗎?

2024 Apr 24 學習力 ⟪極簡佛學⟫
「六道輪迴」的觀念,是佛教獨有的教義:一直做壞事,下輩子就會轉入地獄道或當畜生;做好事下輩子就有機會轉世為人,或上天堂。即使有些人信仰基督教或天主教,不相信有來生,也會在心中有著”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想法。這個觀念經過千年的時間,早已深入每個華人的觀念。

但“輪迴”這個概念,並不是佛陀的原創,而是源自於婆羅門教。當時的人們都信仰婆羅門教,成為了當時的常識,就像教義有了輪迴的概念,也方便更為徹底的實施種姓制度。

種姓制度主要有四種(實際上更複雜):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

根據《梨俱吠陀》(吠陀經中最早出現的一卷)記載:婆羅門是宗教貴族,本為祭司,故以潔淨與權力為其特徵;剎帝利是武士貴族,掌握政治、經濟權力,負有保護婆羅門的責任;吠舍是平民,負責各種生產工作,有農、牧與手工業;首陀羅是無人身自由的奴僕,由農民、高級傭人和工匠組成

還有一層是賤民,不算在四大種姓裡。賤民是由罪犯、俘虜或跨種姓通婚者,此些人的後代都只能是賤民,他們只能做清潔穢物或喪葬工作。

既然在教義裡有”輪迴“這個概念,那麼假如一個吠舍或首陀羅,能不能在死了之後,轉世成為較高級的種姓呢?答案是”不行“,也就是說,這個人的種姓,無論轉世幾百次,永遠只能在那個階級。

原因是什麼呢?因為婆羅門掌握著信仰的解釋權,他們說的輪迴和業報,是說一個人來生的命運取決於今生是否敬奉神明。

婆羅門和剎帝利又有權又有勢,常辦祭祀、常常燒香上供,所以來生肯定還是同樣或更高級的種姓;吠舍和首陀羅做的都是勞力工作,根本沒時間去燒香祭祀,當然來生就不可能成為婆羅門或剎帝利,只會同樣轉生成同階級或甚至更低的種姓。

而佛陀發明了「緣起性空」的創見,顛覆了這個當時印度人的常識,因為神明、各個種姓,都是「緣起性空」,即所謂「眾生平等」,給了當時底層人民希望和光明:你只要願意修行,就有機會跳脫,不會永生永世都是同一個種姓。何況即使輪迴成高級種姓,活在這世上也是在受苦,那麼只要持續修行,就能解脫人生的苦難,到達彼岸,修行成佛。

所以這就引出一個問題:既然「緣起性空」,那誰在經歷輪迴? 你可能會說,那當然是“我”啊“!佛陀問了一個問題:「你所謂的“我自己”,真的存在嗎?」所以這個問題會引發思考,「既然緣起性空,萬事萬物都是瞬間的集合體,那麼”我“存在嗎?」

由此可以推論出:「我」,也是個集合名詞,同樣也是不存在的。

而佛陀的這個創見,也破除當時的社會環境,那種「恆常不變」的觀念

當時的觀念是:”梵“是最高的神,是宇宙與人生的終極原因。梵生出諸神,創造世界,婆羅門由梵自身而生;剎帝利由梵創生

《奧義書》說:“梵我合一”,宇宙本原的梵和每個人自身的梵是相通的,既然梵是最高的神,當然是真實、恆常不變的,所以“我”也是真實、恆常不變的

而佛陀說,「我」只是個集合名詞,是霎那間的聚散離合,即佛學概念的”無常“,而不是像婆羅門教說的恆常。後來“無常”被中國人形象化了,變成黑白無常兩個鬼差。

因此我們可以從「緣起性空」,推論出「無我」和「無常」

「無我」和「無常」,推翻了”梵“和”我“的真實性和恆常性

 

四法印

隨著時間的推進,佛陀的思想肯定會開始有所不同,而「四法印」,是佛陀為了保持自己原創理論的純潔性,欽定的四個原則: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有漏皆苦、涅槃寂靜

 

諸行無常:“行”,一切精神與物質活動。這是說,萬事萬物都不穩定,忽生忽滅、忽聚忽散

諸法無我:萬事萬物,包括人,皆無法永恆不變、獨立自存,無法做自己的主

有漏皆苦:活著就是受苦,錦衣玉食或粗衣惡食、有權有勢或無權無勢,都是苦海無邊

 

要從苦海解脫,只有”寂靜涅槃“,就不需要再輪迴了

 

諸行無常在我們的生活中比較容易理解,比如生老病死。在《佛說無常經》說:「有生皆必死,造罪苦切身。當勤策三業,恆修於福智。眷屬皆舍去,財貨任他將。但持自善根,險道充糧食。」

 

意思是說,人生無常,妻兒老小都要捨棄,錢財沒必要留著,專注修行佛法才是正道。

 

可以思考一個問題:如果你的另一半不愛你了,你從此不再相信愛情,這合乎佛法真諦嗎?

 

答案是:你雖然脫離了“常見”,但又陷入了“斷見”的誤區。愛情還是在的,另一半不愛你,又去愛了別人,假如你在這一刻從此不相信愛情,就看不到未來還會有別人真誠地愛著你

 

“常見”是道路左邊的深坑,“斷見”是道路右邊的深坑,你必須小心翼翼地走在道路正中,這就是佛法所謂的“中道”

 

四法印的概念,在後續文章中還會陸續提到。

下面心智圖可了解本篇文章脈絡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觀點很難被改變,行為可以被修正

喜歡這個人,不喜歡這個人的行為,已經侵犯我們了,可以透過回應去提醒他做修正 不喜歡這個人,這是可能我們的觀點,很難讓他為了我們的觀點而改變,我們可以選擇改變我們觀點,也可以選擇遠離他

那個讓我筋疲力盡的孩子,今天竟然安靜下來了!

當我們不斷努力去幫助孩子時,不要期望孩子每次都表現得很完美,反而應該珍惜每一個小小的進步。在這個過程中,也要學會給自己一點鼓勵和肯定。我們要相信,每一點努力都是在幫助他們慢慢成長。

別小看這個動作,這是你與孩子建立親密感的關鍵

前幾天跟一群爸爸媽媽聊天,他們的小孩從1歲到10歲都有,聊過之後我發現,原以為是每個父母都會知道的事,可以很輕鬆的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互動和親密感,實際上可能大多數爸爸媽媽都不知道。 想想之後,有必要通過這篇文章來說明。當然,就算孩子已經超過小學的年紀,還是可以用的,上高中前都還不遲,越小開始越容易。

如果我們沒機會讓孩子成為富二代 我們也可以當富一代的爸媽

最近很夯的新聞 就是那兩個行程被排得很滿的孩子 有一個看這件事的角度 一直都沒發現

你的孩子被同學欺負了,怎麼辦?(中)

摧毀束縛,打破自己的匱乏思維

你有”美國夢“嗎?這個詞來自20世紀30年代的一本小說,代表著「美國的一種理想,其中自由包括繁榮與成功的機會,以及向上流動性。」(以上來自維基百科) 所以當我們說某某人有“美國夢”的時候,不限在哪個國家,他有個理想,想要突破社會階層,打破自己現在的情況,走向社會上層。

關於我們

課程活動

  • 課程總覽

聯絡我們

  • Email: service@winwinlife365.com
  • 聯絡電話: 0906182735
  • 公司名稱: 雙盈溝通學院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winwinlife36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