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教練 智傑
⟪極簡佛學⟫03 另一半不愛你了 你從此不再相信愛情了嗎?
2024 Apr 24 學習力 ⟪極簡佛學⟫
「六道輪迴」的觀念,是佛教獨有的教義:一直做壞事,下輩子就會轉入地獄道或當畜生;做好事下輩子就有機會轉世為人,或上天堂。即使有些人信仰基督教或天主教,不相信有來生,也會在心中有著”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想法。這個觀念經過千年的時間,早已深入每個華人的觀念。
但“輪迴”這個概念,並不是佛陀的原創,而是源自於婆羅門教。當時的人們都信仰婆羅門教,成為了當時的常識,就像教義有了輪迴的概念,也方便更為徹底的實施種姓制度。
種姓制度主要有四種(實際上更複雜):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
根據《梨俱吠陀》(吠陀經中最早出現的一卷)記載:婆羅門是宗教貴族,本為祭司,故以潔淨與權力為其特徵;剎帝利是武士貴族,掌握政治、經濟權力,負有保護婆羅門的責任;吠舍是平民,負責各種生產工作,有農、牧與手工業;首陀羅是無人身自由的奴僕,由農民、高級傭人和工匠組成
還有一層是賤民,不算在四大種姓裡。賤民是由罪犯、俘虜或跨種姓通婚者,此些人的後代都只能是賤民,他們只能做清潔穢物或喪葬工作。
既然在教義裡有”輪迴“這個概念,那麼假如一個吠舍或首陀羅,能不能在死了之後,轉世成為較高級的種姓呢?答案是”不行“,也就是說,這個人的種姓,無論轉世幾百次,永遠只能在那個階級。
原因是什麼呢?因為婆羅門掌握著信仰的解釋權,他們說的輪迴和業報,是說一個人來生的命運取決於今生是否敬奉神明。
婆羅門和剎帝利又有權又有勢,常辦祭祀、常常燒香上供,所以來生肯定還是同樣或更高級的種姓;吠舍和首陀羅做的都是勞力工作,根本沒時間去燒香祭祀,當然來生就不可能成為婆羅門或剎帝利,只會同樣轉生成同階級或甚至更低的種姓。
而佛陀發明了「緣起性空」的創見,顛覆了這個當時印度人的常識,因為神明、各個種姓,都是「緣起性空」,即所謂「眾生平等」,給了當時底層人民希望和光明:你只要願意修行,就有機會跳脫,不會永生永世都是同一個種姓。何況即使輪迴成高級種姓,活在這世上也是在受苦,那麼只要持續修行,就能解脫人生的苦難,到達彼岸,修行成佛。
所以這就引出一個問題:既然「緣起性空」,那誰在經歷輪迴? 你可能會說,那當然是“我”啊“!佛陀問了一個問題:「你所謂的“我自己”,真的存在嗎?」所以這個問題會引發思考,「既然緣起性空,萬事萬物都是瞬間的集合體,那麼”我“存在嗎?」
由此可以推論出:「我」,也是個集合名詞,同樣也是不存在的。
而佛陀的這個創見,也破除當時的社會環境,那種「恆常不變」的觀念
當時的觀念是:”梵“是最高的神,是宇宙與人生的終極原因。梵生出諸神,創造世界,婆羅門由梵自身而生;剎帝利由梵創生
《奧義書》說:“梵我合一”,宇宙本原的梵和每個人自身的梵是相通的,既然梵是最高的神,當然是真實、恆常不變的,所以“我”也是真實、恆常不變的
而佛陀說,「我」只是個集合名詞,是霎那間的聚散離合,即佛學概念的”無常“,而不是像婆羅門教說的恆常。後來“無常”被中國人形象化了,變成黑白無常兩個鬼差。
因此我們可以從「緣起性空」,推論出「無我」和「無常」
「無我」和「無常」,推翻了”梵“和”我“的真實性和恆常性
但“輪迴”這個概念,並不是佛陀的原創,而是源自於婆羅門教。當時的人們都信仰婆羅門教,成為了當時的常識,就像教義有了輪迴的概念,也方便更為徹底的實施種姓制度。
種姓制度主要有四種(實際上更複雜):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
根據《梨俱吠陀》(吠陀經中最早出現的一卷)記載:婆羅門是宗教貴族,本為祭司,故以潔淨與權力為其特徵;剎帝利是武士貴族,掌握政治、經濟權力,負有保護婆羅門的責任;吠舍是平民,負責各種生產工作,有農、牧與手工業;首陀羅是無人身自由的奴僕,由農民、高級傭人和工匠組成
還有一層是賤民,不算在四大種姓裡。賤民是由罪犯、俘虜或跨種姓通婚者,此些人的後代都只能是賤民,他們只能做清潔穢物或喪葬工作。
既然在教義裡有”輪迴“這個概念,那麼假如一個吠舍或首陀羅,能不能在死了之後,轉世成為較高級的種姓呢?答案是”不行“,也就是說,這個人的種姓,無論轉世幾百次,永遠只能在那個階級。
原因是什麼呢?因為婆羅門掌握著信仰的解釋權,他們說的輪迴和業報,是說一個人來生的命運取決於今生是否敬奉神明。
婆羅門和剎帝利又有權又有勢,常辦祭祀、常常燒香上供,所以來生肯定還是同樣或更高級的種姓;吠舍和首陀羅做的都是勞力工作,根本沒時間去燒香祭祀,當然來生就不可能成為婆羅門或剎帝利,只會同樣轉生成同階級或甚至更低的種姓。
而佛陀發明了「緣起性空」的創見,顛覆了這個當時印度人的常識,因為神明、各個種姓,都是「緣起性空」,即所謂「眾生平等」,給了當時底層人民希望和光明:你只要願意修行,就有機會跳脫,不會永生永世都是同一個種姓。何況即使輪迴成高級種姓,活在這世上也是在受苦,那麼只要持續修行,就能解脫人生的苦難,到達彼岸,修行成佛。
所以這就引出一個問題:既然「緣起性空」,那誰在經歷輪迴? 你可能會說,那當然是“我”啊“!佛陀問了一個問題:「你所謂的“我自己”,真的存在嗎?」所以這個問題會引發思考,「既然緣起性空,萬事萬物都是瞬間的集合體,那麼”我“存在嗎?」
由此可以推論出:「我」,也是個集合名詞,同樣也是不存在的。
而佛陀的這個創見,也破除當時的社會環境,那種「恆常不變」的觀念
當時的觀念是:”梵“是最高的神,是宇宙與人生的終極原因。梵生出諸神,創造世界,婆羅門由梵自身而生;剎帝利由梵創生
《奧義書》說:“梵我合一”,宇宙本原的梵和每個人自身的梵是相通的,既然梵是最高的神,當然是真實、恆常不變的,所以“我”也是真實、恆常不變的
而佛陀說,「我」只是個集合名詞,是霎那間的聚散離合,即佛學概念的”無常“,而不是像婆羅門教說的恆常。後來“無常”被中國人形象化了,變成黑白無常兩個鬼差。
因此我們可以從「緣起性空」,推論出「無我」和「無常」
「無我」和「無常」,推翻了”梵“和”我“的真實性和恆常性
四法印
隨著時間的推進,佛陀的思想肯定會開始有所不同,而「四法印」,是佛陀為了保持自己原創理論的純潔性,欽定的四個原則: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有漏皆苦、涅槃寂靜
諸行無常:“行”,一切精神與物質活動。這是說,萬事萬物都不穩定,忽生忽滅、忽聚忽散
諸法無我:萬事萬物,包括人,皆無法永恆不變、獨立自存,無法做自己的主
有漏皆苦:活著就是受苦,錦衣玉食或粗衣惡食、有權有勢或無權無勢,都是苦海無邊
要從苦海解脫,只有”寂靜涅槃“,就不需要再輪迴了
諸行無常在我們的生活中比較容易理解,比如生老病死。在《佛說無常經》說:「有生皆必死,造罪苦切身。當勤策三業,恆修於福智。眷屬皆舍去,財貨任他將。但持自善根,險道充糧食。」
意思是說,人生無常,妻兒老小都要捨棄,錢財沒必要留著,專注修行佛法才是正道。
可以思考一個問題:如果你的另一半不愛你了,你從此不再相信愛情,這合乎佛法真諦嗎?
答案是:你雖然脫離了“常見”,但又陷入了“斷見”的誤區。愛情還是在的,另一半不愛你,又去愛了別人,假如你在這一刻從此不相信愛情,就看不到未來還會有別人真誠地愛著你
“常見”是道路左邊的深坑,“斷見”是道路右邊的深坑,你必須小心翼翼地走在道路正中,這就是佛法所謂的“中道”
四法印的概念,在後續文章中還會陸續提到。
下面心智圖可了解本篇文章脈絡
0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