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教練 智傑
每天忙到爆炸?如何找回屬於自己的時間主權 ⟪華杉讀書筆記⟫重點解析(五)
2024 Dec 01 覺察與啟發 讀書心得
(這篇文章承續之前系列,藍色字體為原作者的話)
時間,絕對是世界上最公平的事了,因為時間不可再生,也不可逆轉。到了現代,時間更是被視為最稀缺的資源,也因此,有許多課程和文章書籍,都在討論怎麼管理時間、擠出時間。
時間管理的秘訣,不是像機器人一樣,把行程排得滿滿的,而是在固定的24小時裡,好好管理自己到底做了什麼。
假如你一直有個疑問,我每天忙到爆炸,到底哪來的時間看書?這個問題的方向也許應該改成,你的時間到底去哪裡了?
與其問,時間從哪裡來?不如問,時間去哪裡了?
只要你能記錄如何運用自己的時間活動,連續兩個星期,甚至只要3天,你就會發現,很多時間都被自己殺掉了。
可以更進一步的說,每個人的人生,就是一大段的時間,把使用時間的方式管理好,就是把自己的人生管理好。
華杉的時間管理原則,有六條:
1.少舉事
2.節拍時間
3.鐵石心腸
4.專時專用
5.時間要大塊大塊地用,充足地用,不要零零碎碎地用
6.不追熱點
◼︎少舉事
華杉舉了曾國藩為例。
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平定了太平軍之後,曾國藩寫信告訴他,因為戰爭的關係,身體都壞了,也少讀書了,告誡弟弟回家後,要休養身體和讀書學習。做到的關鍵就是「少舉事」。
意思是,少給自己立項,包括慈善事業。曾國荃衣錦還鄉,家鄉一定有很多人找他,今天這裡要修一座橋,明天那裡要捐一條路。
曾國藩要他別認為這是為家鄉作貢獻,就去參與,因為這樣,一來消耗精力,二來又容易生是非,不要以為捐錢就是好事。
華杉說,我們平時是不是一聽見什麼事情是好事,是善事,就去參與呢?開始時把自己都感動了,到後來卻是一地雞毛,不了了之。
我的原則很清晰,我知道自己有什麼事,但凡不是我的事,都不關我的事,我豈止是不參與,我連聽都不要聽,因為聽一下,也耽誤我的時間,消耗我的心神。
我只關心我的志向,我的工作,我的學業,我的家庭,我的朋友,其他一概不看、不聽、不說、不動。
除了不參與別人的事,興趣愛好也必須少!有人介紹自己,說“興趣愛好廣泛”,這個興趣愛好廣泛,是學習的大敵!因為你什麼都要弄一弄,那就必然什麼都弄不好!
少舉事,減少興趣愛好,才能把你的時間從源頭上聚集起來,才能學有所成。
這段話太深刻了!做善事這樣的好事,幾乎是沒有人會拒絕的,但假如你有個人生目標要實現,像曾國荃這樣的名人,每天光忙這些事就沒時間休息學習了。
更何況,“做善事”只是其中一個干擾他的例子,我們不是像曾國荃那樣的名人,會有那麼多人來找我們做善事、造橋鋪路。
換了時空背景,在這個資訊流通的社會,能吸引我們注意力的事情比比皆是。
比如:
台灣與日本要爭奪12強棒球賽冠亞軍,會不會想看?
拿到了冠軍,店家趁機給購物優惠,要不要買?
既然有優惠,那黑色星期五的優惠也要來看看......
這些事不是不能關心,不過相信生活當中會有許多“臨時”出現的事情,影響著我們,如果每天都忙著這些跟自己目標無關的事,哪有時間往前邁進?
這也是為什麼華杉說,要減少興趣愛好的原因。
再進一步說,有名的“緊急重要”時間管理法,裡面不也提到了,要把時間留下來,做最重要的事?
那麼,那些事情重要嗎?如果不是做著最重要的事,那時間就會不知不覺地,被我們用到那些不那麼重要的事了。
除非你像之前提到⟪了凡四訓⟫中的了凡先生一樣,把做善事作為生命唯一一件重要事來做。
生命有限,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節拍時間
“節拍時間”這個詞的原意,來源自豐田汽車。這不是講個人的時間安排,而是講團隊的工作時間安排,讓整個團隊,都按同一個節拍跳舞,那每個人的時間都沒有浪費,大家的工作安排都嚴絲合縫,沒有必要的浪費。這就是豐田說的“Just in time”。
華杉說,我每一分鐘都活得Just in time,我有什麼重要緊急的事呢?你說那事很緊急,必須處理,我乾脆把它放棄不要了,接受損失,自願買單!
我也不讓它干擾我的節拍,因為我的節拍創造的價值,比任何所謂緊急的事創造的價值要大得多。
因此,盡量固定自己的日程,到什麼時間幹什麼事。少舉事之後,留下的科目很少了,把這很少的科目,都安排成固定的循環,這就不需要什麼“重要緊急四象限”了,一年之中,每天做什麼都特別清楚。
要把自己的行程固定下來,不一定每個人都能做到,因為有些人的工作型態,時間就是不固定的。因此,這個時間管理的原則有兩個關鍵:
1.如果碰到緊急的事,當下便可立即評估,損失的代價,是不是自己能承受的。
大多數人碰到所謂的“緊急”狀況,總是先做再說。但華杉的做法寧願接受損失。
有的人可能會認為,華杉的事業做得很大,不在意損失。但這裡要說明的是,他會去評估那些緊急的事,而不是直接去做。
更何況,非常可能因為他有自己的節拍時間,事業才能做大;而不是事業做大了,才有節拍時間。
就像很多人會說,“等我以後有錢了,我就可以去做善事、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們可以問問自己,這些事,真的要等有錢之後才能去做嗎?
比如,美國的知名富豪,曾任紐約市長的彭博(Michael Bloomberg),在自己功成名就之後,有好幾次捐款給栽培自己的約翰霍金斯大學,感恩學校的栽培。
其中幾次大額捐款,分別是10億和15億美金。
但是,在自己剛畢業後,曾經窮到食不果腹,仍然捐了5美元給母校。
彭博如何做好自己的時間管理,我們不得而知。但正如一開始所說,能管理好自己的人生,就是管理好自己的時間。
一個能從窮困到富有的人,在任何狀況下都能捐款,是否已經證明了,他能管理好自己的人生呢?
◼︎鐵石心腸
華杉認為,沒有什麼抹不開面子的事,我的時間我做主,決不允許任何人打亂我的時間。
既然有了自己的節拍時間,假如有朋友、廠商來拜訪,有沒有先約?如果沒有,他不會改變自己的計劃,他也不在乎什麼面子問題。
華杉說,很多人覺得這種事拗不過面子,那是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他如果事先沒約你,那就並不是來看你的,你沒那麼重要。
他該辦的事辦完了,發現還有點空,就找你填個空。嘴上雖然很熱情,你必須得來!但只要你不去,一分鐘之後人家就把你忘了,馬上找下一個備胎。
曾經有華杉的同學向他抗議,說同學來了都不參加聚會。華杉就問他,每年同學正式聚會,那位同學參加了嗎?他從來沒參加過,華杉卻每次同學的三天聚會從頭到尾都在,而那位同學每次都說忙,沒時間來。
那是提前幾個月都通知的,為什麼會沒時間呢?
華杉說了個例子。有一位也算名人的朋友,通過別人介紹要約我“交流”。我真不願意沒事跟人瞎“交流”,但礙於介紹人的面子,查查自己的日程表,安排了兩周後的某個時間。
可到了事前一天,他發微信給我,說不巧第二天“有個重要會議”,順延到下一天如何?我可以說是很不爽了,永遠不會再留時間給他。
這樣的事情發生過不止一次,有人跟你約時間的時候,只是先約上你,到時候再隨時根據他自己的“重要緊急四象限”來進行調整。
作為一個有“時間計劃好習慣”的人,我不能降低自己要求,去順應他人。別說我純粹是為朋友面子奉獻,就算他是我客戶,我也要考慮不做這個客戶,因為管理時間不靠譜,危害我的“最根本利益”——人生。
在曾國藩給曾國荃的那封信裡,他還說了一條:“晚上不出門。”晚上不出門,回家吃飯,飯後讀書,這是最好的時間安排。
巴菲特的演講說到,他為什麼不住在曼哈頓,要住在奧馬哈。他說,如果住在曼哈頓,每天都有人來跟你通報交流信息,你連思考的時間都沒有,所以一定要住在奧馬哈,沒人打攪,才能自己安靜地思考。
華杉說,如果我們忙到連思考的時間都沒有,哪有時間讀書啊?所以,飯局和喝茶聊天是讀書的大敵,要想讀書,就要去除一切非必要的邀約見面。
巴菲特住在奧馬哈,他怎麼獲取信息呢?他是固定的時間,專程出去轉一圈,列好名單,依次拜訪企業和企業家,然後,再回奧馬哈消化處理信息,獨自思考,止、定、靜、安、慮、得。
讀到這段時,深感慚愧,我就是那種會“順便約”的人。雖然別人沒空時,不至於覺得對方無情,這種約人的壞習慣,真的需要改掉。
這種約人的做法,背後代表了一種思維,就是“沒事先計劃”。這問題在現代社會中,更容易發生在你我之間。
比如,現在有了高鐵,很容易在需要時,產生出“真的來不及,大不了就坐自由座”的想法。
於是,就會讓自己多留一些時間,比如訪友、公出、上課、旅遊等等。
如果仔細想想,那些多留出的時間,其實只有極少數,創造出應有的價值吧。
反而是那些經過計劃的時間,能更有效率的完成本來要做的事。
時間,絕對是世界上最公平的事了,因為時間不可再生,也不可逆轉。到了現代,時間更是被視為最稀缺的資源,也因此,有許多課程和文章書籍,都在討論怎麼管理時間、擠出時間。
時間管理的秘訣,不是像機器人一樣,把行程排得滿滿的,而是在固定的24小時裡,好好管理自己到底做了什麼。
假如你一直有個疑問,我每天忙到爆炸,到底哪來的時間看書?這個問題的方向也許應該改成,你的時間到底去哪裡了?
與其問,時間從哪裡來?不如問,時間去哪裡了?
只要你能記錄如何運用自己的時間活動,連續兩個星期,甚至只要3天,你就會發現,很多時間都被自己殺掉了。
可以更進一步的說,每個人的人生,就是一大段的時間,把使用時間的方式管理好,就是把自己的人生管理好。
華杉的時間管理原則,有六條:
1.少舉事
2.節拍時間
3.鐵石心腸
4.專時專用
5.時間要大塊大塊地用,充足地用,不要零零碎碎地用
6.不追熱點
◼︎少舉事
華杉舉了曾國藩為例。
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平定了太平軍之後,曾國藩寫信告訴他,因為戰爭的關係,身體都壞了,也少讀書了,告誡弟弟回家後,要休養身體和讀書學習。做到的關鍵就是「少舉事」。
意思是,少給自己立項,包括慈善事業。曾國荃衣錦還鄉,家鄉一定有很多人找他,今天這裡要修一座橋,明天那裡要捐一條路。
曾國藩要他別認為這是為家鄉作貢獻,就去參與,因為這樣,一來消耗精力,二來又容易生是非,不要以為捐錢就是好事。
華杉說,我們平時是不是一聽見什麼事情是好事,是善事,就去參與呢?開始時把自己都感動了,到後來卻是一地雞毛,不了了之。
我的原則很清晰,我知道自己有什麼事,但凡不是我的事,都不關我的事,我豈止是不參與,我連聽都不要聽,因為聽一下,也耽誤我的時間,消耗我的心神。
我只關心我的志向,我的工作,我的學業,我的家庭,我的朋友,其他一概不看、不聽、不說、不動。
除了不參與別人的事,興趣愛好也必須少!有人介紹自己,說“興趣愛好廣泛”,這個興趣愛好廣泛,是學習的大敵!因為你什麼都要弄一弄,那就必然什麼都弄不好!
少舉事,減少興趣愛好,才能把你的時間從源頭上聚集起來,才能學有所成。
這段話太深刻了!做善事這樣的好事,幾乎是沒有人會拒絕的,但假如你有個人生目標要實現,像曾國荃這樣的名人,每天光忙這些事就沒時間休息學習了。
更何況,“做善事”只是其中一個干擾他的例子,我們不是像曾國荃那樣的名人,會有那麼多人來找我們做善事、造橋鋪路。
換了時空背景,在這個資訊流通的社會,能吸引我們注意力的事情比比皆是。
比如:
台灣與日本要爭奪12強棒球賽冠亞軍,會不會想看?
拿到了冠軍,店家趁機給購物優惠,要不要買?
既然有優惠,那黑色星期五的優惠也要來看看......
這些事不是不能關心,不過相信生活當中會有許多“臨時”出現的事情,影響著我們,如果每天都忙著這些跟自己目標無關的事,哪有時間往前邁進?
這也是為什麼華杉說,要減少興趣愛好的原因。
再進一步說,有名的“緊急重要”時間管理法,裡面不也提到了,要把時間留下來,做最重要的事?
那麼,那些事情重要嗎?如果不是做著最重要的事,那時間就會不知不覺地,被我們用到那些不那麼重要的事了。
除非你像之前提到⟪了凡四訓⟫中的了凡先生一樣,把做善事作為生命唯一一件重要事來做。
生命有限,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節拍時間
“節拍時間”這個詞的原意,來源自豐田汽車。這不是講個人的時間安排,而是講團隊的工作時間安排,讓整個團隊,都按同一個節拍跳舞,那每個人的時間都沒有浪費,大家的工作安排都嚴絲合縫,沒有必要的浪費。這就是豐田說的“Just in time”。
華杉說,我每一分鐘都活得Just in time,我有什麼重要緊急的事呢?你說那事很緊急,必須處理,我乾脆把它放棄不要了,接受損失,自願買單!
我也不讓它干擾我的節拍,因為我的節拍創造的價值,比任何所謂緊急的事創造的價值要大得多。
因此,盡量固定自己的日程,到什麼時間幹什麼事。少舉事之後,留下的科目很少了,把這很少的科目,都安排成固定的循環,這就不需要什麼“重要緊急四象限”了,一年之中,每天做什麼都特別清楚。
要把自己的行程固定下來,不一定每個人都能做到,因為有些人的工作型態,時間就是不固定的。因此,這個時間管理的原則有兩個關鍵:
1.如果碰到緊急的事,當下便可立即評估,損失的代價,是不是自己能承受的。
大多數人碰到所謂的“緊急”狀況,總是先做再說。但華杉的做法寧願接受損失。
有的人可能會認為,華杉的事業做得很大,不在意損失。但這裡要說明的是,他會去評估那些緊急的事,而不是直接去做。
更何況,非常可能因為他有自己的節拍時間,事業才能做大;而不是事業做大了,才有節拍時間。
就像很多人會說,“等我以後有錢了,我就可以去做善事、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們可以問問自己,這些事,真的要等有錢之後才能去做嗎?
比如,美國的知名富豪,曾任紐約市長的彭博(Michael Bloomberg),在自己功成名就之後,有好幾次捐款給栽培自己的約翰霍金斯大學,感恩學校的栽培。
其中幾次大額捐款,分別是10億和15億美金。
但是,在自己剛畢業後,曾經窮到食不果腹,仍然捐了5美元給母校。
彭博如何做好自己的時間管理,我們不得而知。但正如一開始所說,能管理好自己的人生,就是管理好自己的時間。
一個能從窮困到富有的人,在任何狀況下都能捐款,是否已經證明了,他能管理好自己的人生呢?
◼︎鐵石心腸
華杉認為,沒有什麼抹不開面子的事,我的時間我做主,決不允許任何人打亂我的時間。
既然有了自己的節拍時間,假如有朋友、廠商來拜訪,有沒有先約?如果沒有,他不會改變自己的計劃,他也不在乎什麼面子問題。
華杉說,很多人覺得這種事拗不過面子,那是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他如果事先沒約你,那就並不是來看你的,你沒那麼重要。
他該辦的事辦完了,發現還有點空,就找你填個空。嘴上雖然很熱情,你必須得來!但只要你不去,一分鐘之後人家就把你忘了,馬上找下一個備胎。
曾經有華杉的同學向他抗議,說同學來了都不參加聚會。華杉就問他,每年同學正式聚會,那位同學參加了嗎?他從來沒參加過,華杉卻每次同學的三天聚會從頭到尾都在,而那位同學每次都說忙,沒時間來。
那是提前幾個月都通知的,為什麼會沒時間呢?
華杉說了個例子。有一位也算名人的朋友,通過別人介紹要約我“交流”。我真不願意沒事跟人瞎“交流”,但礙於介紹人的面子,查查自己的日程表,安排了兩周後的某個時間。
可到了事前一天,他發微信給我,說不巧第二天“有個重要會議”,順延到下一天如何?我可以說是很不爽了,永遠不會再留時間給他。
這樣的事情發生過不止一次,有人跟你約時間的時候,只是先約上你,到時候再隨時根據他自己的“重要緊急四象限”來進行調整。
作為一個有“時間計劃好習慣”的人,我不能降低自己要求,去順應他人。別說我純粹是為朋友面子奉獻,就算他是我客戶,我也要考慮不做這個客戶,因為管理時間不靠譜,危害我的“最根本利益”——人生。
在曾國藩給曾國荃的那封信裡,他還說了一條:“晚上不出門。”晚上不出門,回家吃飯,飯後讀書,這是最好的時間安排。
巴菲特的演講說到,他為什麼不住在曼哈頓,要住在奧馬哈。他說,如果住在曼哈頓,每天都有人來跟你通報交流信息,你連思考的時間都沒有,所以一定要住在奧馬哈,沒人打攪,才能自己安靜地思考。
華杉說,如果我們忙到連思考的時間都沒有,哪有時間讀書啊?所以,飯局和喝茶聊天是讀書的大敵,要想讀書,就要去除一切非必要的邀約見面。
巴菲特住在奧馬哈,他怎麼獲取信息呢?他是固定的時間,專程出去轉一圈,列好名單,依次拜訪企業和企業家,然後,再回奧馬哈消化處理信息,獨自思考,止、定、靜、安、慮、得。
讀到這段時,深感慚愧,我就是那種會“順便約”的人。雖然別人沒空時,不至於覺得對方無情,這種約人的壞習慣,真的需要改掉。
這種約人的做法,背後代表了一種思維,就是“沒事先計劃”。這問題在現代社會中,更容易發生在你我之間。
比如,現在有了高鐵,很容易在需要時,產生出“真的來不及,大不了就坐自由座”的想法。
於是,就會讓自己多留一些時間,比如訪友、公出、上課、旅遊等等。
如果仔細想想,那些多留出的時間,其實只有極少數,創造出應有的價值吧。
反而是那些經過計劃的時間,能更有效率的完成本來要做的事。
0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