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好好面對自己的小聲音嗎?
現在的你是多年習性塑造而成的,因此你可以將自己塑造成你理想中的人
處理你的小聲音,你就可以做到這件事!
#這聲音怎麼來的 #怎麼處理它呢 #慢慢來說這件事
有個成語叫「難兄難弟」,原來典故是東漢有兩兄弟很優秀,弟弟很傑出,當哥哥要做榜樣不容易;哥哥也很優秀,當弟弟的要學也很難 後來成語意思有了變化,但可見成語中的兩兄弟真的不簡單
法國思想家盧梭,寫了《愛彌兒:論教育》,是著名的教育文獻,給許多父母對於教育子女特別的忠告,這也是西方第一個完整的教育哲學、第一部教育小說。不過他自己的五個孩子,卻沒有一個由自己撫養,全部送到了育嬰院。
《恐懼OUT:想法改變,人生就會跟著變》的作者蘇珊・傑佛斯,曾經把她這本著作,寄給了很多家出版社,希望得到出版,但她卻收到了這樣的回應:「就算讓戴安娜王妃全裸上街,在街上免費送這本書,也不會有人願意閱讀。」 如果你是那個準備出書的人,看到這樣的回信,你會有什麼感覺?
對於父母來說遵守跟執行的規範是一種示範,對孩子示範我們是能夠說到做到的,而且能夠獲得孩子的信任與尊重;對孩子是一種學習,從父母的身上學會被信任、被尊重,及自律,而自律的前提是"意願",當我們願意做出改變,那就可以自己督促自己去遵守規則
其實自從疫情之後,因為我們必須要戴口罩,不知不覺在潛意識中植入了“不舒服”=“危險”。 所以我們會避免任何讓自己不安或焦慮的事情。 但其實我們忽略了一件事:某些情況會讓人不舒服,但不一定是不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