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教練 智傑
你真的在保護孩子,還是在限制他們的成長?
2024 Sep 10 父母成長 家庭教育
你有參加過探索體驗教育的活動嗎?幾年前我曾經玩過,在巴特探索教育園區這個園區內,有著許多的高低空設施。
其中,包括要爬上一根三層樓高的木頭頂上,要站在只有雙腳合併的狹小空間頂部,往外跳躍後,拍擊掛在眼前「兩大步左右」的目標球。
這當中最可怕的,就是那根木頭會晃,
還有,站在差不多三~四樓高的鋼索上,旁邊沒有得扶,需要伸長了手,想辦法去抓繩子,一步一步的往前移動。
當然,少不了攀岩這個必備的活動。
這些活動看起來很危險,其實都是很安全的,因為都有安全保護的繩索和扣環,就算掉下去也不會怎麼樣。
而且我還記得,十幾歲在童軍團的時候,我當過垂降的工作人員,幫忙綁好安全設施。
所以我是打從心裡知道,這些活動是很安全的。
在別人開始體驗的時候,我站下面往上看,心中還想著:「這點高度不算什麼啊!」
可是,換成我站在繩索上,要伸長手去抓繩子時,下面站的鋼索晃得非常厲害,原因是我的腳在抖!
那是一種根本無法控制的恐懼,從內心深處顯現出來的。
這次的體驗才讓我知道,嘴巴上說著自己多勇敢、多厲害、多不害怕,一旦真的在那個環境以內,潛意識中的那種恐懼,不是理智能夠控制的。
沒有真正的體驗、沒有真正的身歷其境,看了再多書、上再多課,都只是紙上談兵。
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即便如此,如果你問我,這過程開心、舒服嗎?肯定很不舒服,不過這次的體驗仍然帶給我很棒的回憶,原因沒有第二個——有安那些全保護的繩索和扣環,讓我知道我是安全的!
現在一個有趣的問題來了,假如體驗這次活動的人,不是像你我這樣的大人,而是你的孩子,那又會如何呢?
先假定他們已經開始體驗了,站在下面看他們站在高空上,你的感受又是如何呢?
我相信大部分的家長,應該都會感到擔心和害怕吧?看著他們掙扎、要不要往前踏一步的過程,絕大多數的父母,都會忍不住想要干預吧?
上次跟別人聊到這件事,有的人直接說:“那太可怕了,我根本不會讓他們去玩”;也有的人說:“他們如果說很害怕,我就不會讓他們玩了”
其實自從疫情之後,因為我們必須要戴口罩,不知不覺在潛意識中植入了“不舒服”=“危險”。
所以我們會避免任何讓自己不安或焦慮的事情。
但其實我們忽略了一件事:某些情況會讓人不舒服,但不一定是不安全的。
事實是,真正要成長,大多時候都是發生在你覺得很舒適的邊緣,或甚至是已經在不舒服的圈子了,而不是在舒適之內。
你可以想像一個二乘二的正方形,其中一個軸是舒適性,另一個軸是安全性,這個正方形組成了4個象限。
我們大部分的人,這一輩子都生活在安全、舒適的象限中,而這個象限限制了我們。
如果想讓自己有所突破,我們應該花更多時間在安全、不舒服的象限,在這個象限中,有著安全繩索的保護,我們會不斷地拓展自己的韌性,最終會發現自己真正的能力。
我們也要鼓勵孩子盡量活在這個魔法象限當中。
這個象限中的活動包括那些呢?比如:
就像玩攀岩、站在三層樓高的木頭跳躍等等...這些活動會讓人感到恐懼,但不會讓孩子真的受到嚴重的傷害(在安全措施做得好的狀況下)。
這些事情,等同於替孩子的人生做了一個新的選擇,讓我們對許多情況的增加了更大的彈性和韌性,更可以增加我們與孩子增加不同的互動,替生活的各個方方面面帶來好處。
沒有人會讓自己處在危險之中,每個人都希望活得舒服,而一直活得很舒適,也會產生後果,而那些後果常常不是我們能馬上看到的。
如果我們想增強自己,或孩子的情緒能力和適應能力,記得要定期讓自己走到不舒適與安全的魔法象限。
最後,如果你還沒有玩過類似這種高低空設施,強烈建議你試試看,你會對自己有個全新的認識。
本文靈感來自Friday Forward - Uncomfortably Safe (#447) by Robert Glazer
其中,包括要爬上一根三層樓高的木頭頂上,要站在只有雙腳合併的狹小空間頂部,往外跳躍後,拍擊掛在眼前「兩大步左右」的目標球。
這當中最可怕的,就是那根木頭會晃,
還有,站在差不多三~四樓高的鋼索上,旁邊沒有得扶,需要伸長了手,想辦法去抓繩子,一步一步的往前移動。
當然,少不了攀岩這個必備的活動。
這些活動看起來很危險,其實都是很安全的,因為都有安全保護的繩索和扣環,就算掉下去也不會怎麼樣。
而且我還記得,十幾歲在童軍團的時候,我當過垂降的工作人員,幫忙綁好安全設施。
所以我是打從心裡知道,這些活動是很安全的。
在別人開始體驗的時候,我站下面往上看,心中還想著:「這點高度不算什麼啊!」
可是,換成我站在繩索上,要伸長手去抓繩子時,下面站的鋼索晃得非常厲害,原因是我的腳在抖!
那是一種根本無法控制的恐懼,從內心深處顯現出來的。
這次的體驗才讓我知道,嘴巴上說著自己多勇敢、多厲害、多不害怕,一旦真的在那個環境以內,潛意識中的那種恐懼,不是理智能夠控制的。
沒有真正的體驗、沒有真正的身歷其境,看了再多書、上再多課,都只是紙上談兵。
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即便如此,如果你問我,這過程開心、舒服嗎?肯定很不舒服,不過這次的體驗仍然帶給我很棒的回憶,原因沒有第二個——有安那些全保護的繩索和扣環,讓我知道我是安全的!
現在一個有趣的問題來了,假如體驗這次活動的人,不是像你我這樣的大人,而是你的孩子,那又會如何呢?
先假定他們已經開始體驗了,站在下面看他們站在高空上,你的感受又是如何呢?
我相信大部分的家長,應該都會感到擔心和害怕吧?看著他們掙扎、要不要往前踏一步的過程,絕大多數的父母,都會忍不住想要干預吧?
上次跟別人聊到這件事,有的人直接說:“那太可怕了,我根本不會讓他們去玩”;也有的人說:“他們如果說很害怕,我就不會讓他們玩了”
其實自從疫情之後,因為我們必須要戴口罩,不知不覺在潛意識中植入了“不舒服”=“危險”。
所以我們會避免任何讓自己不安或焦慮的事情。
但其實我們忽略了一件事:某些情況會讓人不舒服,但不一定是不安全的。
事實是,真正要成長,大多時候都是發生在你覺得很舒適的邊緣,或甚至是已經在不舒服的圈子了,而不是在舒適之內。
你可以想像一個二乘二的正方形,其中一個軸是舒適性,另一個軸是安全性,這個正方形組成了4個象限。
我們大部分的人,這一輩子都生活在安全、舒適的象限中,而這個象限限制了我們。
如果想讓自己有所突破,我們應該花更多時間在安全、不舒服的象限,在這個象限中,有著安全繩索的保護,我們會不斷地拓展自己的韌性,最終會發現自己真正的能力。
我們也要鼓勵孩子盡量活在這個魔法象限當中。
這個象限中的活動包括那些呢?比如:
- 公開演講
- 在沒有地圖或方向的情況下探索陌生的地方
- 與不熟悉的同學或朋友共用飯店房間
- 嘗試新食物,尤其是來自不同文化的食物
- 獨自參加活動
- 沒有計劃就自發地做某件事
- 以冰冷的冷水淋浴開始新的一天
- 對你通常會拒絕的事情說「是」
- 約一個你一直很約的人出去
就像玩攀岩、站在三層樓高的木頭跳躍等等...這些活動會讓人感到恐懼,但不會讓孩子真的受到嚴重的傷害(在安全措施做得好的狀況下)。
這些事情,等同於替孩子的人生做了一個新的選擇,讓我們對許多情況的增加了更大的彈性和韌性,更可以增加我們與孩子增加不同的互動,替生活的各個方方面面帶來好處。
沒有人會讓自己處在危險之中,每個人都希望活得舒服,而一直活得很舒適,也會產生後果,而那些後果常常不是我們能馬上看到的。
如果我們想增強自己,或孩子的情緒能力和適應能力,記得要定期讓自己走到不舒適與安全的魔法象限。
最後,如果你還沒有玩過類似這種高低空設施,強烈建議你試試看,你會對自己有個全新的認識。
本文靈感來自Friday Forward - Uncomfortably Safe (#447) by Robert Glazer
0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