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玉芳
孩子說話不拐彎,父母該怎麼接招?
2024 Aug 05 親子對話 溝通心法 家庭教育
載著妹妹經過一條僅能容納一台汽車的狹窄巷子時,我們遇見兩輛小卡車停在路中間。機車要過去時會很貼近這些車子,妹妹大聲說道:「唉~到底是誰把車子停在這麼小的路上啊?」那音量大到路上的人都能聽到,我看著旁邊正在工作的工人,感覺超尷尬。
妹妹繼續說:「是有沒有上過交通規則啊?」雖然我們只是行進中,短短幾秒的時間,卻讓我想找個洞鑽進去。為了讓她停止繼續說下去,我問她:『妳看那兩輛是什麼車啊?』
「是載東西的小卡車啊」
『那載東西的小卡車停在那裡,妳覺得要做什麼呢?』
「可能就是那裡的人買東西,他們載去給他吧,但是他也不能停在那裡啊,路那麼小,人家要過去怎麼過去呢?」
『嗯,有這個可能,那妳覺得要停在哪裡呢?東西要怎麼給買的人呢?』
「要停在比較大的路啊,拿過去給他不就好了嗎?」
『這也對。妳覺得那個小卡車載的是什麼東西?』
「我不知道。」
『有沒有可能是冷氣還是什麼更大的東西呢?』
「也有可能是冰箱啊、洗衣機啊。」
『有可能哦,那這麼大的東西,如果要停在比較大的路,可能會比較遠,再拿過去,妳覺得他們要怎麼做呢?』
「就搬過去啊。」
『對啊,那像冰箱、冷氣這麼大的東西,他們沒有用搬的,而是直接把車開進去,妳覺得為什麼呢?』
「可能太重了吧。」
『嗯,可能是這樣哦,因為太重了,所以他們把車子開到那麼小的巷子裡,可能只是想說搬下來,一下下就可以把車子開出去了,只是剛好我們在那時間經過而已對吧?』
「嗯」
『那下次再遇到這樣的事情,可以換個角度想一想原因,不用一下就用感覺像在罵人的口氣啊,還這麼大聲。』
作為父母,我們常常會經歷孩子直言無諱的階段,例如:“他為什麼在這裡抽煙?”“他為什麼亂丟垃圾?”孩子的聲音總是特別大聲,讓我們感覺被許多眼睛注視,實在尷尬。之前我總是小聲阻止孩子:“小聲點。”但孩子依舊用同樣的音量問:“為什麼?”感覺很多耳朵在等著聽我們如何解釋。
這些想法和觀點,不都是我們平時在家裡或學校裡教育他們的嗎?如果這些是我們想要傳達給孩子的信念和價值觀,為何當孩子面對這些狀況說出口時,我們會感覺到尷尬呢?對我來說,內心還是害怕衝突和擔心對方不舒服,害怕被指正的對方可能會反擊或產生愧疚感。
害怕衝突是因為不知道如何面對別人指責自己或孩子,這種愧疚感其實來自於自己在面對指責時的感受,甚至在自己發現錯誤時也會有自責:“我怎麼會做出這麼蠢的事呢?”
所以遇到類似的情況,我選擇透過提問的方式和孩子聊天,一方面化解尷尬場面,一方面也讓孩子思考原因,不要如此直言無諱地說出口。畢竟觀點沒有對錯,只有你的觀點和我的觀點不同。
面對孩子直言不諱的時候,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來看待,透過提問引導他們思考問題的多面性,不僅能減少尷尬,也能培養孩子更全面的思考能力。教育的過程中,孩子的直率和好奇心是他們探索世界的一部分,我們應該珍惜並引導,而不是壓制。這樣我們不僅能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也不會因為我們當下的尷尬而阻止,讓孩子分不清哪個價值觀才是對的。
妹妹繼續說:「是有沒有上過交通規則啊?」雖然我們只是行進中,短短幾秒的時間,卻讓我想找個洞鑽進去。為了讓她停止繼續說下去,我問她:『妳看那兩輛是什麼車啊?』
「是載東西的小卡車啊」
『那載東西的小卡車停在那裡,妳覺得要做什麼呢?』
「可能就是那裡的人買東西,他們載去給他吧,但是他也不能停在那裡啊,路那麼小,人家要過去怎麼過去呢?」
『嗯,有這個可能,那妳覺得要停在哪裡呢?東西要怎麼給買的人呢?』
「要停在比較大的路啊,拿過去給他不就好了嗎?」
『這也對。妳覺得那個小卡車載的是什麼東西?』
「我不知道。」
『有沒有可能是冷氣還是什麼更大的東西呢?』
「也有可能是冰箱啊、洗衣機啊。」
『有可能哦,那這麼大的東西,如果要停在比較大的路,可能會比較遠,再拿過去,妳覺得他們要怎麼做呢?』
「就搬過去啊。」
『對啊,那像冰箱、冷氣這麼大的東西,他們沒有用搬的,而是直接把車開進去,妳覺得為什麼呢?』
「可能太重了吧。」
『嗯,可能是這樣哦,因為太重了,所以他們把車子開到那麼小的巷子裡,可能只是想說搬下來,一下下就可以把車子開出去了,只是剛好我們在那時間經過而已對吧?』
「嗯」
『那下次再遇到這樣的事情,可以換個角度想一想原因,不用一下就用感覺像在罵人的口氣啊,還這麼大聲。』
作為父母,我們常常會經歷孩子直言無諱的階段,例如:“他為什麼在這裡抽煙?”“他為什麼亂丟垃圾?”孩子的聲音總是特別大聲,讓我們感覺被許多眼睛注視,實在尷尬。之前我總是小聲阻止孩子:“小聲點。”但孩子依舊用同樣的音量問:“為什麼?”感覺很多耳朵在等著聽我們如何解釋。
這些想法和觀點,不都是我們平時在家裡或學校裡教育他們的嗎?如果這些是我們想要傳達給孩子的信念和價值觀,為何當孩子面對這些狀況說出口時,我們會感覺到尷尬呢?對我來說,內心還是害怕衝突和擔心對方不舒服,害怕被指正的對方可能會反擊或產生愧疚感。
害怕衝突是因為不知道如何面對別人指責自己或孩子,這種愧疚感其實來自於自己在面對指責時的感受,甚至在自己發現錯誤時也會有自責:“我怎麼會做出這麼蠢的事呢?”
所以遇到類似的情況,我選擇透過提問的方式和孩子聊天,一方面化解尷尬場面,一方面也讓孩子思考原因,不要如此直言無諱地說出口。畢竟觀點沒有對錯,只有你的觀點和我的觀點不同。
面對孩子直言不諱的時候,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來看待,透過提問引導他們思考問題的多面性,不僅能減少尷尬,也能培養孩子更全面的思考能力。教育的過程中,孩子的直率和好奇心是他們探索世界的一部分,我們應該珍惜並引導,而不是壓制。這樣我們不僅能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也不會因為我們當下的尷尬而阻止,讓孩子分不清哪個價值觀才是對的。
0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