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教練 智傑
該如何清理自己的數位囤積物?
2024 Feb 27 覺察與啟發
無論是我當學員,或是我是講師的時候,常常發現,有人看到白板或PPT上對他有幫助的東西,就會拍照下來
有趣的是,很多時候明明講義和PPT的內容都一樣,一度讓我以為是什麼特別的儀式😄
其實每個人的手機裡,應該都有很多照片,根本拍了或截圖下來後,也不會再去看的
或者Netflix有很多片單、電子書、線上課程等等,可能都沒機會使用,總之就先收藏來再說,心裡會告訴自己,「有時間可以看」,於是就越來越多”數位囤積物“
為什麼人會這樣呢?以前囤積書、買一堆衣服,現在電子產品太方便了,拍下來或是集結成清單,根本不用錢,也不累,就先存下來再說
再來也算是個心理安慰,“說不定哪天用得上?”。最後,每個人都不希望錯過什麼,都希望哪天用得上,那就先存再說
其實存下這些東西,不外乎是希望可以學習,或至少不要錯過。你也知道要清理,不過總是會因為各種理由:“拖延”、“沒時間”,或“沒辦法一下子清理乾淨”,還有些人可能還有刪除障礙,看到這些數位囤積物時,不知道清理標準是什麼,就乾脆放著不管了
直到有一天,可能手機壞了、駭客入侵....東西都不見了,接著,什麼事都沒發生,還是照常過自己的生活。所以就更覺得不用管它,於是又開始累積,陷入一個循環......
其實有幾個標準可以判斷,要如何清理這些知識類的數位囤積物:
1.新答案:對你來說是個舊問題,而你留下來的答案,解決了你的問題。當你再次看到之後,你已經學會了,寫個筆記做個紀錄,讓它在你的大腦留下痕跡,會比較容易記得,之後就可以刪除它了
2.新問題:在你原來的生活或工作中,這個之前留下來的新問題,可以讓你再深入思考下去。現在你清理的時候,再次注意到這個問題,便可以將問題紀錄下來,甚至停下整理的動作都沒關係,因為這是個可以幫助我們往目標前進的好問題。
如果不是,那當然就可以義無反顧的刪除它了
3.底層邏輯類:查理・蒙格最喜歡的是多元思考模型,這種可以引發我們更深層思考的底層邏輯,唯有這個分類,可以留下來。當然如果能因此再多做什麼紀錄,或寫下自己更深層的思考,最好的。
如果覺得這三個做法太複雜,那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再次看到的時候,只要有那麼一點覺得可以引發思考,那就留著;如果再次看到,沒有感覺的話,那就直接刪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