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學校功課要寫她名字由來 我解釋,「妳的名字是從武俠小說的其中一個女主角來的,因爲她溫柔體貼、善解人意,爸爸很喜歡她」 課本寫”名字由父母或長輩決定,具有家人的期待或祝福之意” “所以你希望我也溫柔體貼、善解人意?” 「不是,我只是喜歡這個名字,你是不是這樣,我不知道」 「我希望你成為你自己就好」 #讓孩子成為他自己
《恐懼OUT:想法改變,人生就會跟著變》的作者蘇珊・傑佛斯,曾經把她這本著作,寄給了很多家出版社,希望得到出版,但她卻收到了這樣的回應:「就算讓戴安娜王妃全裸上街,在街上免費送這本書,也不會有人願意閱讀。」 如果你是那個準備出書的人,看到這樣的回信,你會有什麼感覺?
那天到學校辦講座,題目是「探索自己的興趣與天賦」 進行到後半段時,說到“內向和外向”的概念時 有個同學主動舉手說,”我就是內向“ 我問,「同學你覺得內向的定義是什麼?」
停止過度保護會讓孩子感受到新的自由。請信任他們,他們會覺得自己值得信任。不再過度保護不代表讓孩子自己面對困難,而是要區分出父母的焦慮和真正的危險。
你的每一份努力,都是在向孩子傳遞一個重要訊息:「我在這裡,我願意為我們的關係努力。」雖然孩子可能需要時間來消化這份改變,但只要我們保持耐心,持續給予穩定的關心,孩子終將會感受到這份愛,並慢慢放下戒心。
前些時候跟一個長輩聊天,他說,其實男女之間的感情破裂的方法,不只旅遊,就連結婚之後,如果要裝潢或重新裝修,也很容易發生問題。 他分享了當時新婚時,他們買了新房子裝潢時,他怎麼跟另一半說的。 他跟他太太說:「我工作忙,實在沒時間,但我希望把房子弄好。我自認為我審美、裝潢的能力沒有你好,希望你來主導這個工作。」
在這個跟妹妹的對話過程中,有一個發現,過去我在中間協調時,時常最後的結果就是有一方要道歉,或雙方都道歉了,這件事才算結案,從結果來看,好像是一個雙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