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玉芳
被忽視的心聲-孩子內心的孤獨與委屈
2024 Jun 17 家庭教育 了解情緒編碼 深度連結溝通 課程紀錄
社團裡,有一個孩子總是很積極的參與回答問題,前幾堂課都覺得這孩子很不錯,在幾堂過後,發現只要沒有在第一個時間請他回答,而且還必須立刻回應他說得對不對,如果沒有立即回應他,他就會開始發脾氣、摔東西,製造各種聲音讓我不得不停下來關注他
幾次下來造成了我上課的困擾,逼得我不得不考慮是否要讓他停止來上課了,幾經考慮後,我找他來聊聊,在聊天的過程,知道其實他是喜歡上課的,他感覺在這裡能夠被關注到很開心,但是對於沒有辦法每次都讓他先回答,這件事情,他不能接受,也沒有辦法等待別人,因為他覺得等待別人是浪費時間
後來聊聊他的家庭生活,他有一個妹妹,是個特殊兒,他覺得家裡所有長輩的眼光在妹妹身上,所有人都照顧妹妹的需求,所有人都要他讓著妹妹,所有人都要他體諒,就連午餐、晚餐吃什麼他都沒有辦法選擇,要先由妹妹選擇,所以他說﹕為什麼都要我讓別人,為什麼別人都不讓我
這孩子在家裡可能是個貼心的孩子,處處體貼著家人、父母、妹妹,因為這樣大人都說他要乖、要聽話
但其實他說﹕我不想要乖、不想要聽話,我也想要父母多關心我一點、我也想要吃自己喜歡的東西,而不是吃只能吃妹妹喜歡吃的東西,只去妹妹想要去的地方玩,我真的很討厭自己是哥哥,為什麼我不像妹妹那樣,每個人就會讓我了~
想起薩提爾的故事中提到她第一個來做家庭治療的家庭,她在案例中說明,一位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的少女,在做晤談時發現家裡有一個被描述為「天之驕子」的兒子,在這家庭裡舉足輕重的地位時,薩提爾更清楚地看見少女在家裡被「力量架空」的角色,以及她為了在此一家庭系統中求生存所做的掙扎。
而社團裡這個孩子是洽好在他的家庭,也是一個沒有感受到存在感的人,所以當他來到了社團中,讓他有機會被人看見時,他所做出來的正是要更強烈的被看見,他需要透過被看見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在每週80分鐘的時間要真正能夠跟孩子有機會談話的時間很少,除非孩子喜歡我、信任我,否則我能做的只是用那短短幾分鐘下課時間跟他們聊聊天,聽聽他們說說家裡的事情(挺多小孩喜歡跟我聊家裡的事),也很難做任何的介入跟父母親談談
在這個案例中,我感觸最深的是很多在家裡表現貼心的一面,其實內心裡有很多的委屈無處發洩,讓我想起我小時候因為是家中的女兒,上頭兩位是哥哥,家裡幾乎所有的家事都會叫我,當時也常感覺委屈不公平,明明是家中最小的,卻什麼都要我來做,因為兩個哥哥都叫不動,只有我叫得動,所以能者多勞
當然這個孩子的案例與我不同情況,相同的是心中的委屈沒有人可以聽他說,家裡也沒有人要讓他,所以他的發洩之處可能就在學校裡,跟同儕競爭,但是這樣的方式卻可能造成他的同儕人際關係不太好,對於老師而言也成了一位頭痛人物
想跟家中有兩位以上小孩的家長說,請儘可能的去聆聽每個孩子的需求跟情緒,有時候體貼的孩子,內心的傷最重,只是選擇表現的方式不同罷了
幾次下來造成了我上課的困擾,逼得我不得不考慮是否要讓他停止來上課了,幾經考慮後,我找他來聊聊,在聊天的過程,知道其實他是喜歡上課的,他感覺在這裡能夠被關注到很開心,但是對於沒有辦法每次都讓他先回答,這件事情,他不能接受,也沒有辦法等待別人,因為他覺得等待別人是浪費時間
後來聊聊他的家庭生活,他有一個妹妹,是個特殊兒,他覺得家裡所有長輩的眼光在妹妹身上,所有人都照顧妹妹的需求,所有人都要他讓著妹妹,所有人都要他體諒,就連午餐、晚餐吃什麼他都沒有辦法選擇,要先由妹妹選擇,所以他說﹕為什麼都要我讓別人,為什麼別人都不讓我
這孩子在家裡可能是個貼心的孩子,處處體貼著家人、父母、妹妹,因為這樣大人都說他要乖、要聽話
但其實他說﹕我不想要乖、不想要聽話,我也想要父母多關心我一點、我也想要吃自己喜歡的東西,而不是吃只能吃妹妹喜歡吃的東西,只去妹妹想要去的地方玩,我真的很討厭自己是哥哥,為什麼我不像妹妹那樣,每個人就會讓我了~
想起薩提爾的故事中提到她第一個來做家庭治療的家庭,她在案例中說明,一位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的少女,在做晤談時發現家裡有一個被描述為「天之驕子」的兒子,在這家庭裡舉足輕重的地位時,薩提爾更清楚地看見少女在家裡被「力量架空」的角色,以及她為了在此一家庭系統中求生存所做的掙扎。
而社團裡這個孩子是洽好在他的家庭,也是一個沒有感受到存在感的人,所以當他來到了社團中,讓他有機會被人看見時,他所做出來的正是要更強烈的被看見,他需要透過被看見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在每週80分鐘的時間要真正能夠跟孩子有機會談話的時間很少,除非孩子喜歡我、信任我,否則我能做的只是用那短短幾分鐘下課時間跟他們聊聊天,聽聽他們說說家裡的事情(挺多小孩喜歡跟我聊家裡的事),也很難做任何的介入跟父母親談談
在這個案例中,我感觸最深的是很多在家裡表現貼心的一面,其實內心裡有很多的委屈無處發洩,讓我想起我小時候因為是家中的女兒,上頭兩位是哥哥,家裡幾乎所有的家事都會叫我,當時也常感覺委屈不公平,明明是家中最小的,卻什麼都要我來做,因為兩個哥哥都叫不動,只有我叫得動,所以能者多勞
當然這個孩子的案例與我不同情況,相同的是心中的委屈沒有人可以聽他說,家裡也沒有人要讓他,所以他的發洩之處可能就在學校裡,跟同儕競爭,但是這樣的方式卻可能造成他的同儕人際關係不太好,對於老師而言也成了一位頭痛人物
想跟家中有兩位以上小孩的家長說,請儘可能的去聆聽每個孩子的需求跟情緒,有時候體貼的孩子,內心的傷最重,只是選擇表現的方式不同罷了
0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