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winlife365.com
0
  • 會員登入
  • 關於我們
  • 服務介紹
  • 創作與記錄
    回主選單
    • 文章閱讀
  • 課程活動
    回主選單
    • 活動報名
    • 線上課程
  • 教練諮詢服務
    回主選單
    • 什麼是教練(Coaching)
    • 預約流程 / Q&A
    • 預約教練諮詢
  • 聯絡我們
  • Join us
  • Login
  • 0
    winwinlife365.com
  • 關於我們
  • 服務介紹
  • 創作與記錄
    文章閱讀
  • 課程活動
    活動報名 線上課程
  • 教練諮詢服務
    什麼是教練(Coaching) 預約流程 / Q&A 預約教練諮詢
  • 聯絡我們
部落格
  • 文章總覽
  • 分類
  • 學習分享 (62)
    • 讀書心得 (33)
    • 歷史故事 (1)
    • 詞語由來 (2)
    • ⟪極簡佛學⟫ (24)
    • 科普知識 (1)
  • 深度連結溝通 (154)
    • NLP教練 (44)
    • 覺察與啟發 (68)
    • 溝通心法 (33)
    • 了解情緒編碼 (4)
  • 個人成長 (11)
    • 專注力 (3)
    • 時間管理 (2)
  • 關係修練所 (132)
    • 親子對話 (40)
    • 父母成長 (45)
    • 女力覺醒 (2)
    • 家庭教育 (33)
    • 夫妻關係 (2)
  • 課程紀錄 (11)
    • 活動記錄 (8)
  • 台南有故事 (5)
親子、情緒、自我覺察 關係 溝通 成長 改變 教練 Coaching 情緒 霸凌 親子 父母成長 歷史故事 #溝通 #成長 #改變 #情緒 #界線 #對話 #專注力 專注力 注意力 人生定位 商業週刊 商周出版 讀書心得
  1. 首頁
  2. 文章閱讀
  3. 為什麼你學得越多,卻感到越焦慮?⟪華杉讀書筆記⟫重點解析(三)

人生教練 智傑

為什麼你學得越多,卻感到越焦慮?⟪華杉讀書筆記⟫重點解析(三)

2024 Nov 04 覺察與啟發 讀書心得

(這篇文章承續之前系列,藍色字體為原作者的話)

這系列的文章,只剩兩篇就完結,卻是非常重要的兩篇(雖然每篇都很重要),先預告後面兩篇的重點:

1.找工作要用熱情驅動,還是能力驅動?
2.如何做好時間管理



雖然這系列文章在討論的內容,以讀書為主,但實際上,「學習」的範圍很廣,比如去進修、補證照等等,也算是學習的一種

如果因為喜歡某個興趣而去學習,那是件很棒的事情,曾經有朋友就是因為喜歡登山,到最後去考上登山嚮導證的。

不過,大部分人的學習,並不是因為對那個領域感到興趣,才花時間去著墨的。



◼︎你的學習,是被焦慮驅動的嗎?

現在短影音盛行,這些公司根據研究後發現,一則短影音如果不能在影片的前7秒吸引人,觀看者立馬就會滑到下一部影片。

也因此,拍短影音的前七秒,會有以下的套路:

●很多人都在做,但只有少數人真正做對了
●半夜睡不著怎麼辦?第六種方法最有效
●女生獨自去印度有多可怕?記得看到影片最後面

這些套路,不是要讓你感到好奇,就是要恐嚇你。

華杉說,我經常聽見一些大專家、大教授講:“同學們,在互聯網時代,可能你之前學的東西全都作廢了,沒用了,你怎麼辦?”

他說,這些老師,可真是個心理“恐怖分子”!

華杉認為,有一種讀書學習,可以稱之為“恐慌性學習”。因為覺得時代變化太快了,自己要被淘汰了,進而焦慮,恐慌,所以拼命讀書,拼命學習。

這些人的問題就是,不知道自己在問什麼,但是他們非常積極地到處聽課學習,逢人就要人家給他開書單。

他們只是覺得“我不學習怎麼行”!怕落後,怕失去功利,其實沒什麼想法,就是百分之百純焦慮。


華杉給這些人上課的時候,他們會問類似下面的問題: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傳統營銷方式不管用了,我們該怎麼辦?”
“現在不知道跟’90後’怎麼溝通,怎麼辦啊?”

華杉怎麼回答呢?

他說:“你的口氣好大啊!”“你說這話,就好像傳統營銷方式你都會似的!在傳統營銷時代,你本來就沒掌握傳統營銷方式,現在那些方法作廢了,不是正有利於你嗎?”

溝通的問題,他則回答:
“跟‘80後’溝通你會嗎?跟‘70後’溝通你會嗎?過去也不會,現在著什麼急?再過兩年,你又該焦慮怎麼跟‘00後’溝通了”


人類做任何事情,都基於兩種驅動力:遠離痛苦或追求快樂。

想遠離痛苦,目光焦點就會一直放在“痛苦”;反之,則聚焦於“快樂”

你的學習或進修,是哪一種呢?



◼︎志向,是一切的基礎。有志向,才能專注

華杉說,讀書學習,怎樣才能不焦慮,不會玩物喪志呢?就是要有志向。

學習第一是立志。有志向,你才有目的,才能專注,才能只關注老師講得對的,不關注老師講得不對的。

《大學》裡面講“止、定、靜、安、慮、得”。“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知止”就是知道停止,我們的毛病就是不知止。停止什麼呢?止於至善是知止。

明朝萬曆年間首輔張居正解釋,知止就像回到了家一樣,就是你知道要去哪兒,你這個心裡面就有定了。

定是什麼呢?就是我要幹什麼,我志有定向。志有定向之後就能夠靜下來,能安心,安而後能考慮,考慮後才能有所得。

所以立志是讀書的前提,有了志向,才有了讀書的方向和範圍。


華杉舉了一個他自己的例子:

有一次跟一位著名企業家,一起出席一個商業活動。企業家對我說:“我發現你的心特別定。”

我說:“是啊!止定靜安慮得,我知道我在做什麼,每天都看到進展,我沒有什麼不定的啊!”

企業家說:“那是因為你沒有上市公司。”

有上市公司,就有資本市場的壓力,每個季度都要交一張答卷,就會變得短視和急功近利,而且有儒家說的一個大毛病——“期必”,“期必”又叫“將迎意必”,是期待結果必然會怎樣。

將迎意必,就是時刻期待著準備迎接主觀臆斷的必然結果。這個必然結果,就是報表的各項財務數據,就是“市值管理”,那麼就不能只顧耕耘,不問收穫,就沒有了“戰略自由”,就永遠不能“從心所欲,不逾矩”。

這種市值管理,全部都是短期行為,短期“混”出來的東西,也必須由長期來還,都是竭澤而漁,飲鴆止渴,這樣的事也很多了。

因此,華杉認為,學習就是耕耘,不能問收穫。人生即學習,學習本身是人生的目的,學習不是為了長本事掙錢,而是為了讓自己更有智慧,免於愚蠢。

有這個態度,就不會焦慮,可以讀書了。



志向,就是目標。大腦是目標導向的,你說“我肚子餓了”,大腦就會開始去搜尋吃的;你想做到這個月的業績,大腦就會去思考還可以去找哪些客戶。

學習的目標可以很功利性,讓自己學會很多技巧,成為一個專案管理師,或是拿到一張廚師證照。

目標也不一定要很功利性,不一定要讓自己變得多會聊天,或是懂非常多心理學知識。也可以讓自己只是享受學習的樂趣。

就像華杉這樣,人生就是學習。

但如果都沒有想法,就會像莊子所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無邊無際的知識,用有限的人生去追求,容易迷失自我,失去方向。

所以,讀書或學習,首先得有一個範圍,你得明確你要讀哪些方面的書,或學習什麼領域。



◼︎不貪多、讀經典、掌握作者思想

華杉看過的書,領域很廣,從哲學、政治、經濟,到他的本業行銷都有。不過他知道自己該怎麼讀。

1.不貪多

華杉說,我們讀不了書,往往因為我們貪多。想到還有好多書沒看,得趕緊看。趕緊看就是沒看,就是自欺欺人。

貪多的結果,就是一本都沒有讀,不貪多,我一年讀一本也行,但是我真正把這本吃進去了,那我反而能夠取得進步。

2.讀經典

有句話叫“時間有限,只讀經典”。華杉的確都讀經典,如果讀起來的確有困難,就會先讀通俗讀物。

讀同一主題的兩本不同的書,比把同一本書讀兩遍要吸收得多些。而要搞清楚一個主題,兩種著作還不夠,還需要更多。

比如,他想了解羅馬的歷史,他先讀了鹽野七生的《羅馬人的故事》,再讀吉本的《羅馬帝國衰亡史》。

華杉說到,有些人認為,過去的書思想過時,新書觀點才是前沿。會有這種看法,是因為讀書太少。

比如,現在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機器學習、機器繁殖等概念,都是美國科學家維納在1948年出版的《控制論》裡提出來的。

控制論的英文不是control,是cybernetics,這個cyber,就是現在說的“賽博”,cybernetics和space兩個詞的組合,cyberspace,就是賽博空間,就是元宇宙。


這些知識,都早在七八十年前就有了。

3.掌握作者思想

如果你看了一本書,覺得很有收穫,那最好把他的書全部找來看,讀他的全集。

華杉說,還可以看他的紀錄片、電影、電視劇。這樣不同渠道的,全面的信息錄入,既有一手資料,又有別人的評論,能讓你更深刻地理解他的思想。

我自己也會把好作者的全集找來,但看到這部分,倒給我一個新收穫:看影劇也同樣能了解作者。



◼︎讀書要“以自己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以改變為終點”。讀自己,不是讀別人


什麼是讀別人,不是在讀自己呢?華杉說,比如有個人說現在這個社會風氣不行,老人跌倒了都沒人扶,這個時候就是在讀別人。

他讀到了社會不行,讀到了現在的人不行,卻沒有讀自己。很多人你問他扶不扶的時候,他馬上就說,萬一是訛我的怎麼辦?道理馬上就轉過來了。

所以,都是把道理用在了別人身上,沒有把它用在自己身上。這樣去讀書,讀下來還是沒有收穫,沒有進步。

所以讀書是讀自己,不是讀別人,一定是觀照自己,去看、去修正自己,而不是拿把尺子量別人。

我們都拿鏡子照社會,拿尺子量別人,表面上看跟書很有共鳴,實際上卻沒學到。因為尺子都量別人了,都幫別人讀,不是幫自己讀了。


這也讓我想到之前看過薩古魯的一支影片。薩古魯參加了一個國際會議,在討論有關“扶助貧窮”之類的事。

這時有個看起來非常虔誠的宗教人士站起來說:“這不全都是神的計畫嗎? 為何我們要討論這些問題,然後試圖改變這些事?這一切不都是神的計畫嗎?”

薩古魯在影片中說,「是的,當別人在餓肚子,那一定是神的計畫。」

「如果是你在餓肚子,你就會有自己的計畫。」

這段話也同樣很好的說明了,絕大部分的人讀書,都在讀別人,而不是讀自己。

(待續)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找到你的光芒 在職場中展現真正的自我】講座重點分享

不知道你喜不喜歡自己的工作?如果你喜歡,而且正在做著自己擅長的工作,那恭喜你,你很幸運。 可是我發現,大部分人都不太喜歡自己的工作,而佔據生命大半時間的工作,又是形成自我的重要原因。 可以說,「做工作,就是做自己;把工作做好,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很多時候,我們跟晚安小雞其實沒什麼兩樣

前一陣子最熱門,也堪稱當事人最愚蠢的新聞,莫過於“晚安小雞”和“新加坡網紅”,為了博取流量而造假的事件了 大部分人看到這個新聞,反應不外乎是“看熱鬧”、或是“當笑話”看罷了,因為我們都認為,自己絕對不會去做這樣的事,對吧?

被忽視的心聲-孩子內心的孤獨與委屈

請儘可能的去聆聽每個孩子的需求跟情緒,有時候體貼的孩子,內心的傷最重,只是選擇表現的方式不同罷了

不給孩子貼標籤

延續這篇文章⟪為什麼下定決心要改變,卻總是改不過來?⟫ 它啟發了我兩個概念: ◼︎如何有效改變 ◼︎對於貼別人標籤的思考

摧毀束縛,打破自己的匱乏思維

你有”美國夢“嗎?這個詞來自20世紀30年代的一本小說,代表著「美國的一種理想,其中自由包括繁榮與成功的機會,以及向上流動性。」(以上來自維基百科) 所以當我們說某某人有“美國夢”的時候,不限在哪個國家,他有個理想,想要突破社會階層,打破自己現在的情況,走向社會上層。

什麼是溝通的大忌?要怎麼解決?

有個爸爸很疼小孩,跟我說到她女兒在放寒假的前兩個上課日,起床太晚了(高二生),於是他問她“今天不去上課嗎?”,孩子回答會去上,於是他就出門上班了 大概10點多,老師打電話來,說“XX沒有來上課“,這下他才知道原來孩子翹課了 回到家才知道,原來孩子趁著那天,跑去逛街唱歌了 於是他便問,“今天妳為什麼沒去上學?” 結果,他女兒一下子就炸了!

關於我們

課程活動

  • 課程總覽

聯絡我們

  • Email: service@winwinlife365.com
  • 聯絡電話: 0906182735
  • 公司名稱: 雙盈溝通學院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winwinlife36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